文/吳明諭
說來,我真是個有福氣的音痴。
喜歡音樂卻對其一知半解,且這次又因爲看牙的關係錯過了林仁斌老師在讀書會的導聆,遺憾不已。
但我這音樂傻人,今天很幸運地有了傻福,趕上林仁斌老師導聆馬友友。
「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卡薩爾斯 (20世紀上半葉最傑出的大提琴家) 首先是一個人,這個卡薩爾斯的核心價值,也深植於相差超過一甲子的馬友友心中。
林仁斌老師導聆三階段馬友友詮釋的巴哈無伴奏奏鳴曲,分別在馬友友的27-28歲,42-43歲,以及花甲之年的62-63歲。
同樣的曲譜,在不同歲月的流轉中,音樂家將其身而為人的勇於逐夢理想,幻化成柔軟體諒,再洗鍊為沈靜智慧。同様的巴哈,不同的馬友友,更有幸的,是能夠生逢其時,趕上馬友友的時代,趕上林仁斌音樂家的導聆。
大約11年前,因緣際會下,我有幸親自參加了馬友友的獨奏會。當時只因馬友友盛名,對巴哈的音樂,所知寥寥。整場演奏會,記憶猶深的,是音樂家的忘我的表情以及他的換氣聲。今天老師提到,如果要測試自己家中的音響好不好,聽聽馬友友的巴哈獨奏,看看能不能聽到他的換氣聲,我當下覺得,自己真是幸福,因為我已聽過真人版。
演講結束後,我等候著老師的龐大粉絲拍照,在細微的空檔中,和老師分享我多年前的馬友友音樂會的照片,也直接反饋在播放德弗扎克那一段,眼眶泛淚,而最後的望春風,更讓我想到多年前搭長榮回台,一登機就聽到長榮交響樂團的望春風,我幾乎是邊哭邊走到自己的座位。現在回台,也大多選長榮,最主要的原因,竟不是票價的高低,而是長榮交響樂團。
老師在我叨叨敘中,仍耐心回應,最後和我握手道別,除了是音樂家,也是溫潤如玉的君子,有幸相逢,我真是個有福氣的音痴。只是回程途中,突然想起,忘了告訴老師,他說的法文真好聽。
感謝會長克琪,蔚藍,還有許許多多幕後促成這系列演講的團體,大德,大天使們,成全了我這個有福氣的音痴。衷心感謝。
感謝神堂友顏毓佐先生製作2025.3.30林仁斌在橙縣Laguna Woods 演講馬友友的精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