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文
我昨天聽著老師講小時候,眼淚就滴出來了。
由於一直操作老師需要的音檔與 ppt, 我很能夠感受老師在講的內容。因為我也是絕對音高,最愛大提琴,也是另一個死胖子,年輕會抽煙,現在跟老師有一樣的信仰。
在聽老師演講當中,老師播放音樂時,我看到他拿起大提琴玩,我更想關掉我的音樂,聽老師那裡的樂器聲音。
大家好,我是文文,是蔚藍人文堂的義工之一。熱愛音樂。我深愛有故事的人生與有故事的生命。
昨天聽著老師講到自己一路走來,我也有一個老靈魂,所以很能體會老師心情。然後我看著那個提琴一個晚上(大家 8 點開始,我們 7 點開始 rehearse) 所以一整個晚上,我就只是想聽那個聲音⋯⋯
所以希望大家沒有覺得我很鹵莽。我是深深被老師的故事與老師的琴感動著。
昨晚大概是這個月我最快樂的一天。
文:堂主
文文是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大數據工程師,住在The Broad 美術館旁的白色大樓,他的鄰居都是音樂家,還有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杜達美,他每年買票聼近百場音樂會。
他本身就是古典音樂迷,曾主持南加黑膠咖社團,現在也是FB網”吃遍南加州,嗎?"的版主,粉絲有6800人,是洛杉磯最活躍的網紅之一。
昨天他備受壓力,眾人以為他無知無禮冒犯音樂家。
事實上他每天接觸音樂家,比任何人更懂音樂家,更尊敬音樂家。
感謝范老師昨天出言相救,解釋"這是示範,不是表演",讓堂裡維持大和諧。
文文真的是整晚盯著那把當背景的大提琴,像孩子看著整晚的蛋糕而垂涏四個小時,請原諒一個琴痴,那誘惑實在太大了⋯。
那一晚,神隊友興奮到半夜三點半還在開會討論。
話說如果8/22楊錦聰大哥那場演講,沒有神團隊在幕後起鬨,各位就沒有今日的范宗沛"弦外知音"了。
再次感謝風潮的朋友們,你們帶給蔚藍人文堂豐盛真誠的人生故事。
愛風潮更愛你們!
照片摘自范宗沛老師FB
文:堂友
是的! 昨晚當有同學提出這樣的要求時, 我真的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像范老師這樣層級的大師, 一定會對表演如何收音, Zoom 的傳達是否是他能夠接受的程度, 會有相當嚴謹的要求... 而且還是在他家𥚃!
但是沒想到他非常直率爽快的答應了! 馬上拿起大提琴, 弓就即興演奏, 這是99%音樂家絕對不會做的事. 但是他做到了! 也許是我們大家的反應, 也許是我們整體的運作方式感動到他, 我不知道. 但是我真的非常感動!
有充足的時間來把他這前半生, 藉由他特別選擇的曲目, 來代表他每個階段的人生歷程. 我們也從這裡面可以稍微了解老師的音樂之路, 和他的創作風格. 對於哀傷的曲子創作, 描繪地淋漓盡致! 對於改編的曲目, 又顯現出音符的跳躍活潑.
好友佳禾的提問, 正好問了我的好奇, 沒錯! 從小學開始就沈浸在樂團的刺激中, 自然而然對每種樂器的聲音, 有特別的感受, 這對於之後他的編曲都有很大的助力. 這些都是環境給予他的能量加上他本身的天份, 造就了他今天的𢦓就. 很高興有機會這樣廣度, 深度地認識范老師. 謝謝人文堂的製作團隊! 享受!
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 是因為一個樂團從幾十或上百人不等, 有人在樂團幾十年, 可能專精於某一個樂器, 是箇中翹楚, 但對不同的樂器了解並不透徹, 而缺乏編曲的功力. 這就是我從小非常佩服音樂家們能夠寫出那麼多偉大而精彩的協奏曲或交響樂, 能抓住每一個樂器的個性精髓, 對不同聲部和聲音的對話融合得恰到好處, 最後呈現出一個整體完美的樂章, 那不僅是天賦或天份就可得. 沒有細膩的觀察, 不斷努力, 難臻此境. 范老師謙虛的說, 那只是因為他從小在樂團中, 所以有機會了解不同的樂器, 這只是其一的原因, 樂團的人很多, 不是人人能夠編曲和創作的.
照片摘自范宗沛老師FB
文:Monica 明諭
這是聽完范宗沛大提琴家演講後三個感想。
看似瀟灑,但是音樂中卻透露憂傷,
有時淡,有時濃,
有時候是有點苦的茶,加了一點薄荷,讓味道輕盈一點。
老師掌握音樂甘苦,緊扣人心但是卻濃淡兩相宜,高人。
音樂跑馬燈,時空穿梭,用音樂回顧人生,每一段的驀然回首, 無論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的錯錯錯,或是,山盟還在,錦書難託的莫莫莫。最後,在樂聲中,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最是動人。
直人快語的風格,直接點明8-15歲,天份已經顯露。認清自己,才能逍遙自在。老師身體力行,當醫生不行,立馬調頭,回到天賦所在之處。也才有今日三金得主,享譽國際。
快樂又憂鬱的夜晚,無限感激。
文:堂友
昨晚范宗沛老師的演講,真是一場聽覺盛宴。他的幽默,他的音樂,都與千里之外的我們產生共鳴,弦內與弦外,都有他的知音。老師説得沒錯,學音樂的人要有天賦與天份,天賦就是有像鋼琴家一樣纖細的長手指,或像提琴家一樣有粗而有力的短手指,⋯;天份是指與生俱來的音樂領悟力,敏銳的音感,⋯。老師是兩者具備的,而我做一個音樂欣賞者就好了。
昨晚聽了好多范宗沛老師改編或原創的音樂。《孽子》裡的配樂深沈壓抑,原來是從布拉姆斯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得到靈感,而有了悲傷的基調。改編之後的《望春風》,更貼近時代的聲音。《我願意》、《春宵吟》、《十八姑娘一朵花》、《一根扁擔》、《秋意濃》、⋯這些耳熟能詳的曲子,在老師的改編之下,有了不同的生命。老師後來在內地創作的曲子《水色》,《十三月》⋯令人沈醉。
老師把「作曲」之前,要先學「改編」的過程,比喻為寫書法之前要先臨摩,畫畫之前要先學素描,言之有理。他把他餐廳𥚃菜單上的義大利麵取名為「卡門」,「蝴蝶夫人」,⋯等歌劇名,有趣又傳神。我終於get 到了為什麼大家稱范宗沛老師為音樂「鬼才」了,他的音樂裡既有浪漫的因子,又有不羈的靈魂!
文:堂友
當范老師在說他的故事的時候,我有想到文文。感謝文文在幕後的操作,讓我們可以好好的享受每場演講😊
去年年底我有幸聆聽文文在[黑膠唱片欣賞會]分享他的收藏,當時就被文文對音樂真情的熱愛和豐富的涵養折服,而文文從L A不遠千里,大清早搬著他的音響喇叭到爾灣附近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給與會者共享,他是如此的誠摯謙和,著實讓我感動。今年6/16 在[斜槓青年的人生大冒險]裏聽到文文至情至性地說他的故事,讓我有帶著心疼的尊敬。[蔚藍人文堂]可以在每個星期六無遠弗屆地滋養各地觀眾的生活和心靈,文文協助講座進行流暢絕對功不可沒。在此特奉上我對文文的敬意和謝意!也再次由衷的感謝蔚藍和神隊友!
我了 . 我也這麼覺得🤝
文:堂友
老師年紀越長 越溫柔
雖然溫柔 但話語間
處處可見漢子的真性情
粗獷的外型 拉起琴來
是這麼的柔情
如泣如訴的樂譜
卻又帶著一腔超級熱血的幽默
這種意象的衝突
讓我驚艷不已
忘了我在聽「音樂家演講」
我真的懂你的激動😊😊
文:堂友
當范老師談到大師們的赤子之心時, 我非常感動, 越豐滿的稻穗, 彎的越低, 范老師也正往這一個方向上走. 每一次聽演講, 不只學習當天的主題內容, 還提供自己反思和改變的機會. 謝謝蔚藍人文堂.
文:堂友
很年輕的時候聽老師的秋意濃
我就很喜歡 當時的我以為聽懂了
直到昨天才知道
原來是我的喜歡在揣摩
其實那是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
很天真 很浪漫 也很純(蠢)
現在邁入中年
再聽秋意濃
內心卻有著滿滿的惆悵
願意陪著這首樂曲
一起天荒到地老
我覺得我的年紀稱得住這首歌了
彷彿也和老師更近了
昨晚聽老師整場演講和演出
我一直感受到
老師好像也很感動
我們是這麼的靠近 這麼的熱情
他一定是感動到了我們是知己
才會有為悅己者容的加碼演出
那位為我們加碼點歌的夥伴
不也是用這樣感動激動的心情
在告訴老師 我們好愛他的音樂
他其實好勇敢
我想說的是
謝謝夥伴的善意提醒
讓我們這個群
記得要對大師的創作要敬重
但當大師遇到粉絲的熱烈
常常被融化在感動裡
我們就一起跟著搖擺
輕鬆的看待吧
讓我們相信大師的成熟和智慧
他會有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