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雖然我一直追蹤馬大元醫師的YouTube影片,但是昨晚馬醫師在Zoom 上的演講,仍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顛覆了我許多的想法。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沒有最正確的醫療資訊,只有最新的醫療資訊」。
馬醫師提到了人類文明的悲劇,是伴隨而來的精神上的疾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自閉症,⋯這些精神上的疾病都在1950年精神藥物發明之後,呈倍數成長。馬醫師提到了原始人的壓力不比現代人低,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精神上的疾病呢?這真是有趣的問題。原始人與大自然競爭;而現代的人,是與人競爭。我想那些想去征服聖母峰的人,應該不會得憂鬱症的吧!
馬醫師説到了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這個概念:高熱量飲食習慣,會造成下一代肥胖與三高,親代的恐懼,至少會遺傳給下兩代。這對我們做父母的人來說,不啻是暮鼓晨鐘,有大大警惕的作用。
馬醫師提到了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催產素(Oxytocin),它是愛的傳導物質。當我們凝視對方,擁抱,親吻,牽手,與我們愛的人唱歌跳舞,都會促使催産素的分泌,使我們產生溫暖被愛的感覺。
和我們情緒有關的三大神經傳導物質:正腎上腺素,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跟人的能量energy與反應有関,多巴胺跟人的喜悅,回饋,高峰體驗有関,血清素使我們心平氣和,是修行人的境界。同理可証:巴菲特,比爾蓋茨之類樂在工作又充滿活力的人,應該是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分泌都很充足的人。反之,憂鬱症就是血清素不足,ADD與ADHD 是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分泌不足。
「If my brain works well, my life will be totally different. 」大腦運作良好,我的人生大不同。我與馬醫師屬同一世代的人,現在仍會做聯考一題都不會寫的噩夢,就知道青少年時期的壓力對我們的影響多大了。感謝馬醫師昨晚演講及建議,我知道以後情緒低落時,不應該吃甜點而是去運動,平時補充一些EPA魚油或亞麻子油,及綜合維他命,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這些都是我可以做到的!
文:堂友
「從腦開始,頭好壯壯」重點整理:
我們都知道腦部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構造,但花在保養這顆珍貴的腦,你可有用心過嗎?
馬醫師問說:「精神疾病影響的問題(程面)會比新冠肺炎更少嗎?」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試問一個新冠肺炎把你嚇成什麼模樣?但是護腦的問題如老年癡呆症、憂鬱症、躁鬱症...,可曾看你害怕過,懂得要如何防範?或避免嗎?)
護腦、顧腦原來一點都不難,如果你不想要了解太多專業的機轉和名詞,簡簡單單的幾個生活習慣,從小養成,你要保持頭好壯壯一點都不難!
如何促進神經再生(Neurogenesis):
1,運動(曬曬太陽)
2,學習(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
3,睡眠(充足的睡眠。以下是我自己加的:”「唐鳳」也一直強調睡眠的重要性,她是每天要睡滿8小時的奉行者”)
4,情愛(多抱抱家人、小孩、朋友、寵物😊)
5,飲食習慣(減醣減醣再減醣;食物金字塔是錯誤的飲食觀念,醣類攝取要減半,尤其是中老年以後)
6,抗憂鬱藥物(如果可以食療先用食療,如果不行不要排斥服用藥物)
補腦好食物(保養品):
1,魚油-含豐富魚油的魚類以沙丁魚、秋刀魚為最佳(養殖魚類無魚油)。
魚油以含有純的EPA(降低發炎)、DHA(幫助睡眠)最好。為了保護地球,請使用植物性的EPA來源。純的EPA一般使用量每日在500-750毫克。
2,腸道益菌叢-活的益生菌
益生菌可提升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舒緩腸躁症,平衡腸道發炎反應。肥胖症和腸道菌叢亦有關。
有文獻報告供佐證的資料,例如由蔡英傑教授研發的PS128益生菌。相關文獻可以自己搜尋。(非廣告😊)
3,維他命B6和微量元素鎂
建議可服用維他命,因為一顆維他命裡面所有成分都含有了(無需天天服用,視當天飲食決定)。
還有(另類的)其他增進腦神經再生的方法:
1,熱量限制(降低20-30%的每日熱量攝取)
2,間歇性斷食(如168飲食法)
3,補充類黃酮(藍莓、黑巧克力等深色食物)、薑黃。
4,紅酒(白藜蘆醇)、咖啡因。
5,正念(靜坐)-可延緩老化、回春。
(回春的好方法:餓肚子、睡眠、正念靜坐😊)
馬醫師提供了一個數據:
「47%的哈佛學生及45%的美國大學生在過去一年經歷過無法正常生活/學習的憂鬱症狀。」所以精神疾病的問題在現代遠比早期更值得被關注。
如何避免孩童3C成癮、困擾的精神官能症、憂鬱症...等現代文明病,只要在YouTube 搜尋「馬大元」即可看到相關影片,馬醫師用字遣詞很生動易懂,值得推薦!!
文:堂友
昨晚的演講,馬醫生談及壓力到底是腦部推手還是殺手,有了一個醍醐灌頂的提醒。態度似乎是決定壓力影響的關鍵。接受壓力,喜歡壓力,把壓力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接受挑戰,就會轉壓力為正向的幫助。
文:堂友
網路上充斥各樣養生保健的資訊,但是有系統的聽一次馬醫生的整理,很受益。特別是,馬醫生誠實的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能改變,什麼是困難或不能改變的。在人生的下半場,好好調整心態,給自己更多的延展和空間。
溫故而知新,謝謝蔚藍人文堂。
文:堂友
太棒了🌟👏謝謝馬醫師,今天的演講多元的層面包括了心理學,營養學,生物醫學,和藥物學,和家庭和樂關鍵。受益無窮!💗😆
好的演講讓大家身心健康,飛入快樂天堂!
我從頭到尾都很專心,完全沒有任何冷場時段。
同意,我連上洗手間的時間都覺得是奢侈,😄
太讚了!超實用的 。遺憾自己的手寫不夠快,也期待堂主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