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樂賞基金會的游董不懂五線譜,卻癡迷於古典音樂。他以一己之力設立樂賞基金會,並在台東池上成立音樂館,致力於推動並普及多元音樂教育。
樂賞基金會栽培出一群優秀的講師群,都是台灣當代之選,像是劉岠渭老師、林伯杰、邱佩珊、吳毓庭等,將會一一到蔚藍人文堂陪伴大家度過2021年最特別的暑假,十場屬於四代同堂的音樂夏令營。
大名鼎鼎的吳毓庭老師自稱「大叔」,不過才37歲,在Podcast上有一系列「大叔聊古典」的音樂導聆,目前有15萬聽眾,古典宅不古典,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結合毓庭擅長的文學寫作,及說音樂故事的藝術傳播領域,他也是YouTube 「古典不古典,就愛聊音樂」的主持人,採訪許多音樂家,並能現場表演。
吳毓庭本身是單簧管音樂家,會多種樂器,由他來介紹交響樂裡的管絃樂音,最能「聲入我心」。
文:Debra
昨晚吳毓庭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交響樂裡的「樂器課」。若用色彩來形容昨晚的音樂課,就是飽満、豐富、斑斕、繽紛、⋯
木管樂器,弦樂器,銅管樂器在交響樂團中,各司其職,各有脾氣,各有風格。長笛Flute性格靈敏,它可以是蕩婦《卡門》的靈魂,也可以是《動物狂歡節》裡的大鳥籠,模仿動物的叫聲。雙簧管Oboe抒情有歌唱性,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經典片段是雙簧管的獨奏,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白天鵝的高雅及哀傷。雙簧管體系中英國管English Horn 有鄉村風,懷舊特性,用來演奏德弗札克的《念故鄉》再適合不過了。
單簧管Clarinet 音域最廣。電影《遠離非洲》引用Mozart的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In ,單簧管的聲音深情悠遠,烘托出當時女主角在非洲回憶起她在英國的生活。低音管Bassoon 的聲音華麗豐富,自帶幽默氣質,所以可以演繹頑皮豹《Pink Panther 》。小提琴Violin 亮麗柔美,電影《辛徳勒的名單》畫面從黑白到彩色,是小提琴的琴聲。法國號French Horn高貴又憂鬱,拉威爾的《波麗露》以長號來表達,⋯
昨晚最後的音樂是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第一樂章。起初的弦樂聲描寫的是到達鄉間時,爽朗輕鬆的心情,田舍間的清爽氣氛。開頭平靜、優美,之後管樂器,銅管樂器加入,漸漸變得積極、熱切,描繪了作曲家初到鄉間的感受。
曾經我們對音樂的描述可能用「好聽」,「優美」,「悅耳」,⋯糢糊帶過。經過吳老師昨晚的樂器課,激發了我們的音樂想像,我們明白了單簧管與雙簧管的「好聼」區別在那裡,理解了小提琴與大提琴「優美」之處,⋯潮起潮落,日出日落,喜怒哀樂,⋯都在音樂裡。
文:黃其叡
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將管弦樂團的樂器解剖得這麼仔細, 除了認識每項樂器的各個部分之外, 每項樂器在樂團演奏中的角色, 我們並不一定能夠分得那麼清楚. 但是透過吳毓庭老師的演講, 他不但分析 flute(商請好友佩珊老師示範), 單簧管, 雙簧管, Bassoon, 單簧管表現出來飽滿的音色, 尤其雙簧管吹出standout 的獨特音質, 當吹出時, 配合上豎琴的音樂, 彷彿就看到一片濃密的森林一般; Bassoon 時而詭譎的音調. 在每首毓庭老師特別截錄出來的曲子一一印證, 而且也實證在那段音樂的表現上, 獨特的音質是無法用其他樂器所取代的.
這就是每一種樂器非常有趣的地方! 也只有吹奏過而且能領悟出來, 還能夠用最恰當的形容詞來表達. 這也就是毓庭老師帶領我們進入音樂殿堂的最佳方法! 我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昨晚忘了問老師, 我發現弦樂器, 小提琴, 中提琴, 乃至於大提琴, 他們的 fine tune, 為什麼都只有裝在最高弦上? 不好意思! 這是只有小提琴程度只有小學的我的小小疑問.
非常享受而且感謝毓庭老師精心的介紹, 和人文堂團隊的努力, 對音樂, 對於藝術, 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 看來我應該趕快把家裡的 saxophone 和我太太的clarinet 好好練習, 因為只有能吹奏出來, 才能真正感受到更多!
文: 童仁媺
其實我昨晚聽完後,立即私訊毓庭老師如下:
今天因著蔚藍認識香蘭才有機會認識你們這群優秀的樂評導聆年輕老師!謝謝你, 今晚真是收穫滿滿!喜歡你的音樂專業素養及演講時的文字敘述,謝謝你下了好多工夫讓聽眾雅俗共賞,令人感動!!
我是退休的老師,喜愛音樂,因著興趣幾年前學習clarinet. 今天因你介紹而長知識,才知道自己選對樂器了,原來 Bassoon reed是要自己動手刻的,不擅手工的我,不必擔心!😃
喜歡你介紹樂器時所選的樂曲,優美動人,顯出樂器的特色,真想多聽一會兒!期待下次再見面!洛杉磯的夜晚因著你的演講而溫潤動人,愈夜愈美麗!
剛剛看完陳時中記者會,台灣今天COVID-19 個案終於降到個位數.天佑台灣,請小心謹慎防疫! 加油!!
文:堂友
太開心有機會聽到這場演講了!解開了這七年來跟著管樂團的孩子, 聽他們演奏表演時產生的許多疑問,一次得到解惑。
原來學校裡13歲的Cathy和14歲的Kate她們臉不紅氣不喘的吹奏著那麼好聽的雙簧管(Oboe)、會多項樂器的音樂天才Herry,總是那麼寶貝著他的低音管(Bassoon),那細細的吹嘴簧片,藏有那麼多的學問與難度;Dory 和一排小號(Trumpet)手,在爵士樂團拿著像碗一樣的東西,中文叫弱音器,英文叫mute,套在管身底部的用意是可以讓小號手於古典與爵士音樂之間悠遊,它可以讓小號發出類似呱呱可愛又獨特的老靈魂聲音。
也好享受毓庭老師獨特的演說風格和編排,交響樂團的主要樂器:木管(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 、弦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銅管(小號、長號、法國號) ,一一在吳老師近3個小時的演講中,從它們的構造、音域、音色,配合著不同的曲目出現在古典音樂、電影配樂或歌劇中,展現出每一個樂器最最擅長詮釋的調性,又區分其與眾不同的特色。套句我和孩子在家常常說的一句話:[每一種樂器只要好好專研、吹得好,其實每一項樂器都可以是主角。」(不用總是覺得或羨慕誰誰誰的「樂器」好像比較好聽或好吹)
這是一場古典樂迷會叫好的演講;是一場想認識交響樂樂團 的樂器入門者最完整的課程;是一場媽媽搞不懂孩子選擇的是一個什麼樣樂器 ?或孩子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樂器?的詳細解說 課程,深深覺得這場演講的內容應該放上老師的YouTube 平台,造福更多的愛樂者。
感謝「樂賞大波池音樂館」和「蔚藍人文堂」從六月林伯杰老師的兩場精彩電影配樂、邱佩珊老師美妙動人的長笛音樂饗宴,到吳毓庭老師的聲入我心-交響樂裡的管弦樂音,讓我們認識音樂藝術的更多層面與知識,也沐浴在不同領域的音樂世界裡,得到這麼美好、令人滿足的感受。
文:陳雪鴻
聆聽一場音樂美學的演講後,怎麼會無感呢?難道也算是近鄉情怯……
外子的家族是后里薩克斯風的先行者,一輩子幾乎都以做薩克斯風為業的公公,跟著他叔叔「張連昌」一起去學習,這手藝也成為養家的工具。公公的照片還曾是堂哥「薩克斯風玩家館」的鎮館寶。當吳毓庭老師在介紹到管樂器時,在我心裡激起的漣漪,更久久不停。
有這樣的背景,會演奏樂器似乎是必然,但台灣多年幫日本功學社代工,賺取薄利工資的慘澹營生之道,長輩們都希望小孩有能力出去開創新世界。因此,喜歡讀書的外子,除了不會吹薩克斯風,連5線譜都不會看~但是,埋藏的「覺得音樂很美好」的種子,在孩子身上些微發酵。
跟很多的父母一樣,在生活不寬裕的經濟下,我們仍然傾全力支持孩子學鋼琴、小提琴。但是,直到現在小女兒仍不敢回首想到,她曾學過5、6年的琴,因為,花在欣賞的時間多於練琴。記得鋼琴家教來家裡上課時,我們母女3人,常拿著簡單的敲擊樂器,圍在老師身邊唱跳,琴藝不精進也無妨,就像吳老師帶領的純音樂欣賞,也能給生活增添美好與樂趣。
說話聲音跟音樂一樣悅耳的吳老師,導聆樂響起時,有圖像的畫面也ㄧㄧ浮現:
記得曾有一次,坐在密閉的車內,《波麗露》從收音機裡傳來時,我們和小女兒,正停車在補習班外的馬路上等大女兒下課。聽著規律的音樂跟《波斯市場》一樣,由遠而近,由小而大,樂器越來越豐富,手隨意跟拍,嘴跟著哼唱,讓無聊的等待時間不再難熬。
寧靜的湖上,《天鵝湖》裡高貴優雅的天鵝,徐徐撥清波,連一片葉子飄落的聲音,都嫌干擾。這也足以掃去童書《傻鵝皮杜尼》給人的笨鵝印象。
《獵人合唱》有著令人身體想動起來的力量,想起學生時代的四部合唱:「鈴聲,叮噹!叮噹!向前進,向前進……」輕快的節奏,頗振奮人心。
聽吳老師的演講,一舉數得。上音樂欣賞,附贈地理課,乘著來自北歐的風,遨遊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豐富的音樂描述詞,印證了他引導學生以樂器書寫「椅子」的作文。更物超所值的是,音樂家邱佩珊老師帶來了活潑輕盈的小鳥……
世事紛擾,音樂最好。這種可以瞬間扭轉情緒的工具,不會演奏、不懂內容,有何不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像畫面,自我解讀,自我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