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接連著兩天,伯杰老師帶著我們回顧近百年來好萊塢的歌舞片。伯杰老師還仔細區分為從百老匯(Broadway)來的改編歌舞片,或是原創的歌舞片。
我們可能因為一首歌而愛上了這部歌舞片;也會因為一部歌舞片,而迷上一首歌。歌舞片裡音樂與劇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音樂的喜好帶有主觀偏見,電影的喜好也帶有主觀偏見,歌舞片更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帶有主觀偏見。然而,這兩天我們都“非常同意”伯杰老師的主觀偏見。
《Cats》這部經典的Broadway Show 怎麼改編成電影就變成恐怖片了?記憶中的《Memory》還是一樣動人嗎?《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改編的電影,男主角長得太帥,反而缺乏說服力。《Les Miserables》改編成電影,安海瑟威唱的《I Dreamed a Dream》時的表情,反而在電影比在劇場裡的呈現更為細緻。當然,我也同意伯杰老師說的,為什麼要把電影《Les Miserables》裡的Russell Crowe推到塞納河裡了。⋯《The Greatest Showman》看似是傳記式的歌舞片,但也過度美化了主角的不堪歴史,但我還是非常喜歡裡面的其中一首歌《This is me》,⋯
伯杰老師的演講深具吸引力,因為他的內容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Trivia)。Julia Andrew 因為外表輸給了Audrey Hepburn,失去了《My Fair Lady》裡的角色,之後卻在主演的《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歌舞片中大放異彩,伯杰老師順帶地教了我們新單字:super Cali fragilistic expiali docious 。又從伯杰老師講解的《Pitch Perfect》這部歌舞片中,我才知道了什麼是“Acappella“: 阿卡貝拉(意大利:Acappella )即無伴奏合唱。 Lady Gaga 的名字是從Queen合唱團的Radio Ga Ga 而來?⋯這些背後的Trivia 實在有趣。
昨晚向隅的朋友最大的遺憾是錯過了伯杰老師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如何評價伯杰老師的三十年前歌聲?我認為是青澀中又帶點性感,若是當年好好栽培,真的是大有可為呢!
文: 堂主 2021.08.23
林伯杰演講當時,我忙著在螢幕後回覆無法上線的私訊 ; 其實我能做的有限,只能請有心人提早上線,或是請耐心多試幾次,萬一有人掉線,趕緊補位。
蔚藍人文堂是公益演講,彷彿和全球聽眾搶1/500的Zoom。我們的Zoom和演講費是諸多單位合力贊助,每位主講人得之不易,讓人萬般珍惜這樣的機緣。
我們堅持準時開場,如果我們延後一分鐘開場,聽眾無所遵循,下次就延後兩分鐘入場,每況愈下。一如著名文學「小王子」書中,小王子和狐狸之間定時馴養的友誼,我們之間是長長久久的默契。
誠摯邀請您提早十五分鐘入場,欣賞我們用心準備的入場影片,細心的人會發現,影片和講題的巧妙連結,這份貼心藏在細節之中。
您可以提早一小時登錄Zoom,在等候室等待開場,請保持網路的流暢,享受線上演講的諸多好處。
蔚藍人文堂精彩可期,有口皆碑!
文:楊華興 樂賞大波池音樂館 館長
不知道伯杰老師這樣一場場下來的線上講座發生了什麼事?
在台灣或多或少大家都有或聽聞瘋狂排隊成人龍,為了吃,為了買或看或聽不一而足的排隊從眾文化經驗,現在自己親身經歷了伯杰老師的線上講座,來自全球的粉絲,不分各地時差,願意為了一場音樂藝術的饗宴守候在雲端搶座,一聽就是三、四小時,同步在聊天室盡情搖擺,每一位在家裡都是搖滾區,都是最靠近主講者的位子,就像蔚藍堂主楊敬說的: 大家一路追好幾場伯杰老師的演講,追滿追飽,追到海角天涯,追到地老天荒!
有聽就有賺到,想不到堅持到講座結束後的QA時間賺得更大,在8/22終於獻出他的銀幕初聲:歌劇魅影 The Music of the Night!!
歌聲一結束,
聊天室留言就啪啦啪啦一串串的…………
「這樣的好歌喉,難怪會想把人推下塞納河」
「太不可思議,真的是被演講耽誤的歌唱家」
「耳朵談戀愛了」
「五告夭壽讚👍」(台語)
「老師害羞到把臉遮起來了」
「老師幹嘛遮臉??好聽的要命!!」
「心願達成」
「偶像」
「好有磁性的嗓音」
「哇 大彩蛋」
「老師的歌聲真讓人陶醉」
「我們賺到了」
……………….
演說最後一段,把皇后合唱團Freddie Mercury演唱會實況和電影片段做對比,真的太精采了!
謝謝伯杰老師這麼用心安排,不管是百老匯歌舞電影也好,還是好萊塢歌舞電影,經由伯杰老師的用心編排設計後,經典一一的呈現在我們眼前,聽過看過的藉此找回曾經失落的記憶,未曾聽過看過的可以抓緊筆記的痕跡,有機會讓這些經典的歌舞片進入我們的生命,也讓我們知道真正的經典,是存在於任何時空,所以即使你曾經錯過了沒關係,只要有心找回來去欣賞,經典就成為你的經典。
我喜歡伯杰老師直白的願意談他對這些歌舞片的個人喜好,跳脫了教科書的範疇,帶著我們穿越歷史,感覺和這些人的故事這些歌舞融在一起,告訴我們這些經典的背後的軼事,好像我們也身處其中,也讓我們有機會反思自己的看法和表達感受,藉由一場場的講座培養起自己的美學人生,深入內心探索自己真正的情感….一點一滴地慢慢…慢慢……..滋長。
文:陳雪鴻
那兩天,我們一起聽音樂劇
「……人來瘋的肖查某……」如此形容戲精Meryl Streep在《媽媽咪呀!》裡的角色,讓正在吃午餐的我,忍不住噴飯,沒聽錯吧?女神瞬間被打落民間。
就算這是餘興節目吧,總是能在伯杰老師的演講裡,感受到他不掩飾卻又包容的真性情。這麼一說,《走音天后》裡的Meryl Streep形象似乎有點兒接近了,而更早《法國中尉的女人》戲裡,穿著長黑斗蓬飄來飄去的Meryl Streep,也是早已有伏筆嗎?
音樂像個巨型吸鐵,無論是否會唱或愛唱,只要聲音一出來,總是能快速喚醒身體裡蟄伏的音樂細胞,讓人浸淫其中。連著兩天被伯杰老師的音樂劇餵養,每個聽講者大飽耳福之餘,從自己的記憶匣子,盡情掏取愉快而美好的舊經驗。
我們這年紀的大部分聽者,在電視只有3台的年代裡,都有著集體記憶與統一的素養,從電視裡看美國好萊塢電影:《學生王子》、《花都舞影》《萬花嬉春》……看著佛雷亞斯坦甩著腳丫,踢踏踢踏跳、麗莎明尼麗高歌唱……。小時候英文字也不認識幾個,卻也能跟著學舌咿呀咿呀唱;聽到《New York, New York》樂聲一響起,大腿就想舉起來踢……音樂的魔力無法擋。
現在電視頻道多了,選擇更多樣化。喜歡音樂劇的,從電視拓展到電影院、劇院,精采而豐富,不必是高手,也都能哼一段:「Memory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
因為女兒們的喜愛,音樂劇在家裡已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時期,她倆天天晚餐配音樂劇或歌唱電影,到後來無論法國、英國、美國,或日本、韓國和台灣本土的大小作品,來者不拒,當然也不會錯過進劇場欣賞。與朋友家的小旅行中,熱鬧易唱和的《School of rock》讓全車小朋友high 翻。長大後,她們自己到國外旅行,也會在緊湊的行程裡排入,去看當地的音樂劇表演。她們如數家珍,表達自己的好惡、評論歌手的嗓音和製作的品質特色。
多年的如影隨行,當大女兒自己也當媽媽了,竟然把家裡的《Rent》CD當搖籃曲之一,意圖薰陶孫女。
腦子裡有著:父親隨興唱著「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的身影、女兒們合唱《Miss Saigon》裡的《Sun and Moon》 ……自己突然也想高唱《悲慘世界裡》振奮人心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是的,通俗的音樂劇,讓修女也瘋狂了,我們家三個女人縱使變成「肖查某」也無妨啊~
文:堂友
連續2天,超過6個小時,一個世紀近100年,一共38齣歌舞劇電影,在伯杰老師有系統且精彩有趣的介紹下,得到好多新知、看到許多有趣的電影片段,聽到熟悉的歌曲,卻也有好多是第一次聽到、看到的,覺得好有趣、新鮮、也令人欣喜!
8月20日老師先以百老匯改編歌舞電影經典介紹起,年代從1936年的「Show Boat(畫舫璇宮,由1927年同名音樂劇所改編拍攝)」說起,一直到今年2021年6月上映的由執導「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的朱浩偉導演的「In the Heights(紐約高地)」,講述一個位於紐約華盛頓高地的拉丁美洲裔移民社區為了夢想而努力的故事,一共20部經典的音樂劇改編成歌舞電影的作品,其中有我個人較為熟悉的「真善美」、「孤雛淚」、 「芝加哥」、「悲慘世界」 ;也有我從來沒聽過的「紳士愛美人 」、「酒店」、「異形奇花」、「吉屋出租」、「夢幻女郎」、「瘋狂理髮師 」等等,聽老師娓娓道來,有故事情節、有影音片段連結分享、有幕後小故事,還有他自己對影片的分析和想法。
8月21日伯杰老師延續相關的內容,再續講了18部好萊塢原創歌舞電影的經典作品,我喜歡的「紅磨坊(Moulin Rouge)」、「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 )」也在其中;還有我雖沒看過影片卻對歌曲十分熟悉的1939年「綠野仙蹤」裡的” Over the Rainbow”;1952年的「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 」的同名歌曲” Singing in the Rain” ;較近代的「修女也瘋狂」”I will Follow Him”,這些都是能朗朗上口像流行音樂一樣熟悉的曲子。還有和我同年誕生的「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我只知道2005年強尼戴普拍攝的「巧克力工廠」版本,根本不知道原來它是早在50年前就有了這個劇本和電影,當老師介紹裡面的”Oompa Loompa ”這首歌的片段時,我實在太有感了,因為我的小孩小時候參加過這齣歌舞劇Junior版的舞台劇演出,演的就是這群小配角Oompa Loompa,勾起我回想起他們當時的可愛裝扮,還有配合這首歌曲跳出的舞蹈動作,實在太可愛了!😂
我喜歡音樂歌舞劇,覺得它最動人、感人的是用音樂傳達劇中角色的情感部分,讓人看完之後嘴裡都能哼唱出幾句或幾個音符,有時劇中的情節隨著時間流逝或許早已不記得劇情內容,但是熟悉的音樂一出來,卻總是能讓人瞬間回復記憶,重回當時感動的瞬間。
感謝萬能、有求必應的伯公,能講能唱,我猜應該也能跳,期待下次還有驚喜彩蛋。😘💕
文:堂友
一首”The Music of the Night”, 輕輕低吟, 高亢時劃破天際, 嗓音加上 echo, 更增添鬼魅氣氛, 今夜您就是 Phantom! @Pokey Lin 林伯杰老師, 謝謝您答應我的請求, 不藏私地分享年輕時的嗓音. 雖然我只認同 Michael Crawford 是唯一的Phantom, 但是在Michael Crawford 因病已無法再唱歌的情況下, 伯杰老師可堪稱 Phantom 一哥, 不做第二人想, 無庸置疑,明明就是被演講耽誤的歌唱家!!
永遠精力充沛, 笑臉迎人, 伯杰他表示現在 Zoom 的線上演講已經駕輕就熟, 閉著眼睛都可以操作自如. 但是他絶對是非常嚴謹地準備今晚的主題. 將所要介紹的作品仔細地分析, 連他謙稱自己主觀的偏見, 也都是有憑有據的, 我完全認同他的直言不諱.
音樂劇是一個非常大的製作, 團隊中有各式各樣的分工人才.舉凡燈光, 舞台設計, 機關, 爆破, 服裝, 化粧, 音響效果, 樂團設置, 甚至到劇情, 及音樂創作, 樣樣各司其職, 缺一不可, 才能成就一齣成功的音樂劇. 因此我們認為到處撈錢的 Andrew Lloyd Webber, 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 有他厲害之處!
我有一個朋友, 他專精於舞台燈光設計, 也曾受聘去上海設計的迪世尼樂園的遊樂設施. 因此任何的專業都需要被尊重, 也需要投資. 所以昨天伯杰老師說的都是實情, 國內相對這方面的投資是有待加強努力的. 記得以前在台灣去看演唱會, 總是看到”明利燈光”, “穩立音響”, 好像辦演唱會只有這兩家而已!
有了專業的劇院, 才能真正體會到劇情的臨場感! 親眼看見演員的情緒起伏, 透過聲音的傳送, 將觀眾的注意力拉在一起. 這當然是小巨蛋無法呈現的效果. 謝謝有三十年表演藝術工作經驗的 @蟻薇玲Irene Wei-ling Yi 老師的加碼補充說明,讓我們學習到劇場設計竅門,也感受到藝文工作者奉獻生命的熱情!
連續兩天的伯杰套餐, 真的很豐盛! 我們不但吃得飽飽的, 更佩服主廚伯杰配菜的功力, 不論是在”The Wizard of Oz” 的 “Over the Rainbow “, “Singing in the Rain” 中 Gene Kelly 的精湛舞技, “A Star is Born” 的巧妙剪接, Julie Andrews 在 “Mary Poppins” 中的美妙歌聲, 還有那落落長的字,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竟然有16歲年輕堂友會唸也會唱, amazing! 在介紹John Travolta “Saturday Night Fever” 中的Disco 舞蹈時,提到以前台北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兩家Disco熱門場所, 中泰賓館的”Kiss “和位於長安東路的”Penthouse “, 我記得位於高樓的”Penthouse “ 到半夜,它的屋頂還可開啓, 伯杰老師應該還有印象才對!
另外還有” Sister Act” 中的那首歌, I Will Follow Him; Nicole Kidman 和 Ewan McGregor 在 Moulin Rouge 中的精彩歌聲; 今晚課程的營養成份,面面俱到,相當充沛, 希望這養分能夠撐到下回他來蔚藍講堂, 繼續為我們灌溉, 謝謝你, 伯杰老師! 也感謝 @香蘭 和樂賞基金會, 和 @藍蔚藍 的蔚藍人文堂!
這一場7:00pm一開始就500人爆滿的講座真是精彩!
文:堂友
聽著伯杰老師的精彩歌舞影片,開場時從桃園楊梅開車 一直到了南投縣的溪頭以 Q&A結尾,真是過癮。
昨天看柏杰老師跟著歌隨口唱、許下心願希望能聽到老師唱英文歌、想不到隔一天馬上如願!太完美💕
這次聽得開心啊! 伯杰老師唱了播了幾次就更自在了!謝謝喔!
下回有機會,請再將珍藏的歌聲分享出來喔!蒙眼睛唱也沒關係的,我們會傾聽並加上想像力來欣賞喔。big smile
伯杰老師的天生嗓音很好聽,真的唱的很好啊! 讓愛唱歌的我也邊聽邊唱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