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伯杰老師剛結束蔚藍人文堂220分鐘的「歌劇群芳錄」全球雲端線上演講,隨後又趕往下一場100分鐘的台北實體演講「跟著音樂去旅行」。
正逢美國放感恩節連假,神團隊的夥伴去度假,只剩下堂主和伯杰老師兩人相依為命一起顧店,前台後台招待500人雲端貴賓。
伯杰老師身兼數職,一心多用,既是主講人、還友誼客串入場影片放映官,及伯杰歌劇院的大老闆,一次邀請百年來最風華絕代、最具傳奇美聲的三十餘位歌劇名伶,得一一用鎂光燈打亮她們在歷史中的神性時刻。
身為資深歌劇迷的伯杰老師,在這220分鐘裡,展現他厚積薄發的歌劇之愛,感動無數人的心一起引吭高歌,讚嘆最美的Diva人聲。
演講Q&A最末三分鐘,堂主問伯杰老師:「你曾說歌劇是人生的觀景窗,你在這觀景窗裡到底折射到或共鳴到什麼,和你人生境遇有呼應的情節嗎?」
林伯杰曾經在他的著作「一夜變成歌劇通」(2001年出版)目錄裡,將歌劇分類成歌劇裡的慾望城市、六呎風雲、殺戮戰場、魔法召喚、動物奇觀、沙豬主義、窮途末路、殘障人士、異國情調、小針美容等。
光看這目錄,便令讀者好奇:「有人是這樣解讀歌劇嗎?」
非音樂系出身的林伯杰,如果只是憑藉著個人海海愛樂人生,熱情能燃燒幾年嗎?如何能引領化外之民的普羅大眾,進入歌劇百花園的恩怨情仇?或是讓資深歌劇迷也能聽出耳目一新?
在那個只能用文字描述歌劇之美好美善的20年前,不如現今科技的發達,可善用雲端學習之便利。
伯杰以強大無敵的整理術,將歌劇分類成至古自今的群芳錄,三場史上著名的Diva之戰、女高音的音色對比,標題為花腔女高音、戲劇女高音、女中音、另類女伶、新世代女高音,精選其三,穿插傳記人生簡史,佐以誇張的形容句讓聽眾能記住其特色,甚至以幽默的「歌劇裡的意外,有錢就是任性」的走音天后版本對照,無一不令人大開眼界,腦洞大開。
好戲在Q&A!有聽眾最喜歡演講最終的Q&A時間,聽堂主和伯杰老師的機智問答,非得是旗鼓相當,棋逢對手,才能激盪出智慧幽默的金句。主講人能即時對答如流,觀眾緣盡在其中!
結語時,伯杰老師說:「以前自己獨自聆聽歌劇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同好難尋。我當時不能親臨國外觀賞現場表演,沒有影音的輔助學習,一切靠自學揣摩劇本。」如果沒有那時刻苦自勵的林伯杰,怎麼有現在坐享其成的幸福聽眾?
「綜觀四百年的歌劇歷史經過時間的淘汰與歲月的精選,累積人類表演藝術的精華,而今不管是莫札特、普契尼或是威爾第的作品,大家都可以輕鬆欣賞,這是聆聽歌劇的一大幸福。」伯杰如是說。
伯杰的歌劇系列:歌劇大觀園、歌劇英雄譜、歌劇群芳錄 ; 每一場他都像是遇到知音一樣,講得欲罷不能,眼睛閃閃發光。
對伯杰來說,在歌劇的觀景窗看到千奇百怪的世界後,人生相對來說就沒啥大驚小怪的事了,人生反而變得好豁達,大不了就是好好活著!」
聽歌劇永不嫌遲,不分年紀地域,想聽、好聽、愛聽,就是拿到歌劇入門票了!
文:李彬
感恩林伯杰老師專業精彩的講座「歌劇群芳錄」,真是百花競豔,各吐芬芳。
女人如花,有人熱情似火像紅玫瑰,有人溫柔如水像白玫瑰,有人高貴典雅如牡丹,有人清新淡雅如蘭花,有人俏皮可愛如滿天星,有人充滿母性光輝像康乃馨⋯⋯這些女聲樂家們都像什麼花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集歌唱,演技,美貌於一身的美籍希臘裔歌劇女神卡拉絲(Maria Callas),「她的歌聲中充滿了生命力和愛,她的演唱震撼力和戲劇性十足」。
在她離世40週年,她的超級粉絲法國導演湯姆‧沃爾夫(Tom Volf)用三年時間製作一部紀念她的紀錄片《因愛而聲》( Maria by Callas: In Her Own Words) ,其中有一段是採訪在劇院外排隊等演出的粉絲,他說「昨天下午四點就來排隊了。
每句歌詞,每個停頓,卡拉絲都賦予了意義。」(https://m.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5&v=zXgcagkJcoQ&feature=emb_logo )歌詞間的停頓都可以感動觀眾,聽起來匪夷所思卻又是聽眾親口所說。她的一生「為了藝術為了愛」,54歲因愛心碎而逝,短暫而絢爛,如”櫻花”,轟轟烈烈地綻放過。(她最后演出在日本札幌)
與卡拉絲有Diva之戰,最後兩人一笑泯恩仇的,被稱之有”天使般聲音”的義大利女歌唱家提芭蒂(Renata Tebaldi),就像義大利國花“雛菊”,天真溫暖迷人。
據報導西班牙的抒情女高音卡芭葉(M. Cabelle)曾與腦瘤鬥爭三十年,堅持演唱(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29793),她是傲雪凌霜的”梅花”。
因出演《費加洛的婚禮》中伯爵夫人而出名的紐西蘭的抒情女高音卡娜娃(K.T.Kanawa), 伯杰老師說她「雍容華貴」,像"牡丹”。
當今首席名伶俄國的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伯杰老師稱她是”舞台動物/尤物”,她唱的詠嘆調《我的唇如熱情火焰》驚艷迷人,清新明亮,她是”藍色妖姬”。
被伯杰老師稱為有“黑色天鵝絨”般聲音的美國黑人女高音諾曼(J. Norman),像“黑鬱金香”。
斯洛伐克的花腔女高音葛貝洛娃(Edita Gruberova),七十幾歲還可以輕鬆輕巧地唱《嘲笑之歌》。可見她對歌劇的愛,對生活的愛,她像”太陽花”,代表光明和美好的生活。
演唱《夢遊女》中「跑馬歌」的嬌小可愛的法國花腔女高音德賽(Natalie Dessay), 像法國國花”鳶尾”,純潔簡單。
希臘的女中音芭兒莎(Agnes Baltsa),伯杰老師最喜歡她演的《卡門》,說她演藝出吉普賽女郎的野性之美。她熱情如火,像”紅玫瑰”。
「⋯⋯
女人花 搖曳在紅塵中
女人花 隨風輕輕擺動
⋯⋯
女人如花花似夢
⋯⋯」
《女人花 》齊豫
https://m.youtube.com/watch?v=sqxf49kbV90
文:堂友
手機聽著「歌劇群芳錄」演講,高昂的咿咿哦哦歌聲不時傳遍客廳,嚇壞了母親的印尼看護,頻頻驚呼問:「這是什麼聲音?」不由得自己也洋溢起會心的微笑。在流行歌、校園民歌、歌仔戲、平劇……之外,青少年時期才初聽歌劇時,想必也有這種印象。
知道「卡拉絲」,其實是在一堂尷尬的音樂課上。音樂老師放了卡拉絲的演唱和照片,要讓我們說出她的名字,全班40個人靜默無聲,老師生氣的諷刺:「隔壁班都知道,你們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看過?」比起隔壁班的活潑,上課總是即時回饋,老師無疑是不欣賞我們班上的樸實內斂,不時的說著:「隔壁班……」,這也讓我們更安靜了,情緒上也許含著自卑或更想唱反調。
初識卡拉絲的滋味含著淡淡的苦澀,跟這位歌劇明星的一生,有著類似的情境。但,從此也以她的歌聲當基準,稍能辨識流行歌與歌劇的差別。
伯杰老師的歌劇群芳譜,說實在的,自己也只能取一瓢飲。
「卡芭葉」有著歌劇女演員常態的壯碩身材,共鳴極佳,是劉岠渭老師認為的世紀經典;唱到71歲的「葛貝洛娃」,嗓音仍然如黃鶑出谷,必有老天爺的加持;身材玲瓏有致的「涅翠柯」,演唱時風情萬種,台下的觀眾期待承接她灑下的玫瑰花;身材嬌小纖細勻稱的「德賽」,能唱也能跳舞,讓表演的畫面更賞心悅目,「聽」歌劇,也能「看」歌劇,有一舉兩得的收穫。
電影《走音天后》裡,梅莉史翠普誇張的演唱,讓人懷疑她是否影后症候群發作?但聽了林伯杰老師的「詹金絲」音檔後,跟很多聽友一樣,讚嘆影后果然是戲精,連歌聲都學得分毫不差。而「詹金絲」本人因為車禍得福,竟能唱出以往唱不到的高音,這經歷讓想唱歌劇而不能的人,有了非份之想,如果………
誰唱得最好?音色有什麼特別?其實自己都無從辨認,但順從內心主觀印象與喜好,對眾歌劇名伶留些許記憶,也算不負她們對藝術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