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一位樸實無華的人,有著獅子般的決心,動機非常純粹,語言非常真誠,行動非常超群。人過半百越過山丘,他想集合群眾的力量登高一呼,同心合力送給台灣四百年一份禮物~「台灣三部曲」。
*
辦魏導的雲端演講難度在於:
第一、他接受過所有媒體名人主持人的採訪和節目,如何做出一場與眾不同的人文講堂 ,這是需要別出心裁的策劃。
第二、我們的聽眾包含老中青三代,現場從16歲到86歲,涵蓋二十餘個城市,如何在其中找到聽講的平衡點?
第三、魏導來蔚藍人文堂不是為了宣傳新片,如何讓他放鬆,說出心裡想說的話?
*
這場演講的引言人暨與談人謝如欣戲劇博士,對魏導電影研究透徹,並致力在巴西聖保羅舉辦台灣影展,讓更多海外人士從電影認識台灣。
謝博士以二十分鐘簡介魏導電影精華。《海角七號》是將台灣觀眾吸引回電影院看國片的推手,《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困境與成就,更讓中生代將魏導視為勇於追求夢想的標竿,並樂於擔任推廣義工!
謝博士和魏導的與談中惺惺相惜且知之甚詳,故能引出魏導侃侃而談。魏導不是演講專才,卻是一位說故事高手。魏導服役時,受同袍影響而迷上電影,一個人在KTV的小包廂裡看「四海豪情」,黑暗中的神性時刻啟發他往電影之路前進,以非學院派的師徒制模式在楊德昌身邊苦學出身,故能親力親為,掌握大方向也兼顧小細節。
他自言「海角七號」是一部失敗者聯盟,因天時地利人和而意外爆紅,創下國片票房冠軍。之後的「賽德克.巴萊」就不只是幸運了,更多是艷驚四座、將國片推向國際的更高境界。
*
Q&A時間裡,優質聽眾問出好問題,從魏導的即時反應中,明眼人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與創作歷程。
我整理出魏導的金句,與各位分享:
1.向入行的第一個師父學的是工作態度,培養出勤奮好學,萬能好用的本事。
2.電影的神性時刻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命關鍵時刻。
3.電影是讓大家認識歷史和文化的入門,要像老人說故事給孩子聽一般的充滿趣味,而不是學院裡教授給學生上歷史課。它既非進階,也非高階,更不是核心,它引領大家認識一個世界。拍史詩電影的挑戰是,很多歷史充滿斷層,在連接斷層的片段就需要以虛構的人物及動人的故事去串連,但是主要的大歷史和符合時代的文化美學絕對不能變動。
4.死掉很容易,活著卻很難。其實癌末的孩子都想活下去,但世事遇挫的大人卻想死,要活著,才會有希望。
5.「賽德克.巴萊」電影裡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沒有天生的壞人,一定有什麼理由造成事件,人所有的不得已,都是為了生存的決定,觀眾可以試著跳出個人觀點,瞭解每個角色的困境和信念。轉型正義很重要,但化解仇恨唯有先原諒,唯有找到事情的源頭才能達到真正的原諒,然而,原諒並不代表加害者不需要受到懲罰。
6.從事電影工作,最辛苦的是冷漠的質疑。
7.原諒的第一條件是真相,唯有釐清真相才能原諒,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
8.台灣是南島語系的起源,祈願2024年台灣站上世界歷史舞台的400年,能舉辦世界古帆船嘉年華會,發揚台灣是「母親島」,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世界走進台灣這個母親島。
9.相信才會看到奇蹟!困境正好學習!
10.鼓勵年輕人不妨多參與表演藝術,更能瞭解他人的情緒,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
*
演講最終,魏導說:「其實我今天來這裡的目的不是募款,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做的事對台灣的世界化,以及世界對台灣的看法可以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希望有更多人來呼籲政府或大型企業,一起來支持和推廣這樣能夠紀念台灣四百年的行動!我只是來和大家聊聊,卻不知不覺講了這麼多的知心話。」
與君一席談,知其魅力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一部又一部電影的出品,在在把眾人口中不可能的想法變成可能的事實,展現在世人眼前!
我們以身為電影出品人「台灣人」為榮!
文:謝如欣
結束了二百多人參與的「從電影看台灣--與魏德聖導演對談」,整個晚上還是處於興奮的狀態。因為和魏導聊的太開心、收穫太多,每回和他對話總讓我覺得像是和志同道合的多年老友在大聊特聊,幾乎忘了我們不過這一兩年才認識。
講座由我做15分鐘的引言,再以提問方式和魏導談他的電影、談三部曲的未來、談電影如何讓世界看到台灣,進而把世界吸引到台灣,最後再讓現場觀眾提問。他的夢想很大,計畫卻非常實際而縝密,一路上挫折不斷,但上帝總會開一扇窗,讓有心、有能力的人努力向目標前進。
我們談電影裡還原史實的大原則、如何以虛構人物及動人的故事去填補並豐富未被記載的歷史斷層,我們談台灣是融合漢人、原住民、歷史殖民時代外國移民,甚至現在新住民加入的一個充滿民族融合的母親島,我們還從故事本身由人出發的角度談到了「心」,談到了如何透過電影拍攝事件,站在被害者與受害者不同的角度,找到事件的源頭,看清事件發生的本質,學習原諒。
在與會觀眾們的會後提問和心得分享,我感覺得到大家在短短兩三個小時裡獲得的感動與溫暖。
結束時,魏導說「我今天來這裡的目的不是募款,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做的事對台灣的世界化,以及世界對台灣的看法可以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希望有更多人來呼籲政府或大型企業,一起來支持和推廣這樣能夠紀念台灣四百年的行動!
其實我平時訪談不會講這麼多,今天本來只是來和大家聊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天的主持人特別厲害,結果好像不知不覺講了很多的心裡話」。
啊~我覺得,超級感動的啦~做為牽成這項活動的小螺絲釘,我想,這就是圓滿。
因為即將過年,所以這次把蔚藍人文堂的定期演講時間提前一天,許多固定觀眾搞錯日期因此向隅。據說今天已經有近百名觀眾在向主辦單位敲碗,希望能安排重播錄影日。
我只能說,真的,錯過的朋友們,你們虧大了⋯⋯
文:Jean
魏導說2024年就是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的400年,這個時間點應該要被紀念,紀念台灣曾經年輕、美麗的那個時代,到時候這出品人就寫「台灣人」,多麼的令人驕傲!
我曾經一度跟魏導想法雷同;覺得各大都會釋放煙火,雖是美麗難忘,卻是稍縱即逝,資源經費的運用不如拿來做一些其他可以改變讓事情更美好或更有意義的計畫。憑我這一個市井小民,小小想法大致也改變不了什麼。謝謝魏導製造了機會,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機會,讓我們看到電影上的改變,一點一滴,慢慢呈現。
也謝謝魏導給teenager 的三分多鐘金玉良言,樹立她好的觀念; 選角並非憑著外表美貌,而是特質與訓練. 也謝謝鼓勵我女兒嘗試表演藝術。
感謝魏導無藏私的一席話 ❤️😍
文:黃其叡
今天把”海角七號”再看一次, 雖然這已經是十四年前的電影, 還是那麼地感動, 不知不覺流下眼淚. 透過七封寄不到的信, 而發展出一連串的恆春的故事. 劇中的那位飾演代表的馬如龍堅持用當地居民組成的樂團來為演唱會暖場, 雖然是雜牌軍(教堂司琴的小女孩大大, 只會彈月琴的國寶茂伯, 原住民的警察民雄, 推銷馬拉桑小米酒的彈Bass的客家人馬念先, 加上主唱的閩南人范逸臣), 閙出不少笑話, 但是最終也能創造出獨特的風格.
其實魏導的這個安排, 和電影”Kano”中創紀錄的嘉義農工棒球隊, 不謀而合. 這支由日本人, 漢人, 和原住民組成的隊伍, 奇蹟似地打進甲子園球場決賽, 震驚了全日本. 我想魏導想要傳達的訊息是, 這塊土地是屬於一起住在這裏的人們的, 只要有希望才會有期待. “要相信, 才會有奇蹟! “
如魏導説的, “過去的疫情這一年, 台灣只是被看到, 並非做得好棒棒!” 但假以時日, 我們集合各個族群的人, 共同去努力, 終究會讓世界更認識並且認同台灣的! 我非常佩服並且相信有堅定信念的他一定會繼續為台灣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謝謝蔚藍人文堂, 感謝 Kelly謝如欣的引言與談, 和魏導真誠的剖析!
文:陳雪鴻
在電影業,魏德聖導演彷彿扮演了民族英雄角色,《海角七號》讓很多人重回電影院。接著《KANO》、《賽德克巴萊》,不俗的表現,魏德聖變成正字標記。
讀電機的魏導演,跟電影沒有任何淵源,唯有當兵時的同袍影響了他,而開始了一條漫長的電影之路。夢想跟著魏導,他不以之前的成就為滿足,籌備台灣歷史電影,以行動愛台灣。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美麗的煙火,是經過長久的準備,而換來的短暫燦爛 。這種滋味,魏導有很多深刻的體會,他愛想故事,逐夢踏實,而醞釀出很多金句:
*「奇蹟」要相信,才會實現
*「原諒」不是不處罰,而是「我了解」
*絕境是另一條路的開始
*歷史是會改變的,有時好人變壞人,有時壞人會被平反
螢幕前的完美呈現,是因為幕後的百工齊努力所得的結果,期待魏導的下一部電影。
文:堂主
2022年2月2日虎年初二,我們成就一場虎虎生風的全球雲端公益演講。
感謝中央通訊社巴西記者唐雅陵在聖保羅專電報導,很榮幸被世界日報、雅虎新聞和新頭殼NewTalk電子報等媒體報導,肯定我們的努力,讓魏德聖導演的電影被全世界看見,相關連結如下:
1.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34/6075031
2.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220203002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