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古典音樂之於文學
吳毓庭老師自談他的著作「點描 德布西」一書,也自彈鋼琴解說德布西的音樂創作和個人的故事,整場講座既像私人音樂沙龍,也像簽書會般的文學講座,既溫馨又充滿創意。
毓庭老師這一場的講座分享的不只有古典音樂,從認識德布西起得從”象徵主義”、”印象樂派”說起;另德布西的創作來源:有來自文學詩句的靈感,如魏倫的詩作《月光》,讓德布西也創作了「月光」一曲;也有來自畫作的啟發,如華鐸的《發舟賽瑟島》;莫內的印象畫,對於德布西的創作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講座中除了德布西的音樂欣賞,同時也欣賞了老師介紹的很優美的詩句和畫作。
毓庭老師介紹了德布西創作的曲目:「月光」、「雨中庭院」、「小船」、「浪漫圓舞曲」、「煙火」、「塔」、「雪花飛舞」、「快樂島」等等,發現德布西的創作有別於其他古典音樂家,讓人在聽這些曲子多了許多的畫面想像和意境感受。
因為鍾愛德布西,毓庭老師以「文學寫作」來紀錄這位不凡的古典印象樂派的音樂家,講座中毓庭老師以個人成長、旅行、工作等不同階段,在不同的環境和情境中,切換至德布西的創作曲目,可以看出毓庭老師音樂人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性格。
因為老師的介紹,讓沒聽過也沒到過宜蘭「慶和橋」津梅棧道的我,對這個景點也興致勃勃地特別記下,要將它列為下次回台旅遊的景點。
因為毓庭老師的分享更深刻的認識德布西,也在毓庭老師優美富有詩意的文字和琴聲,得以仔細地聆聽、感受德布西那麼多元不朽的音樂創作。
文:Debra
德布西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第3曲《月光》(Clair de Lune),創作靈感來自魏倫(Paul Verlaine)的同名詩作。「貝加馬斯克」指的是「十八世紀宮廷的事物」。原詩描寫戴著面具的舞者在月光下歡唱舞蹈,德布西以簡單純淨的旋律,傳遞這動人的一幕。月光的皎潔、流動的光線,喚起了昔日的繁華的時光,那個十八世紀的美好時代裏,充滿傷感也充滿音樂,月光就是喚醒過去的象徵符號。
「你的靈魂是絕美風景,貝加馬斯克面具令人忘情,魯特琴伴奏中舞蹈歌唱,奇特裝扮下暗藏傷心。
他們以小調吟唱,詠歎愛的勝利與生之歡慶,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歌聲混在月光裡。
寂靜月光,哀愁美麗,讓鳥兒在樹叢中入夢,使噴泉因狂喜而啜泣,在大理石像間飛騰入空。」──保爾‧魏倫(Paul Verlaine),〈月光〉(Clair de Lune)。
德布西的《歡樂島》(L'Isle Joyeuse) ,創作於1904年,靈感來自法國羅浮宮法國畫家華鐸(Jean Antoine Watteau 1684~1721)的名畫《發舟塞瑟島》(The Pilgrimage to Cythera)。這幅畫應從右向左看,但其含意很含糊,既可以理解為夫婦兩人正要登上愛情之島塞瑟Cythera,也可以說是他們已經登陸,馬上就要離開。 Cythera 在古希臘時代是愛神維納斯之島,據說情侶們都渴望造訪此島。德布西的《歡樂島》就是發揮鋼琴最大限度的技巧來描寫此種幻想,使愛的歡喜充滿全曲。
都説德布西的音樂有朦朧之美,是印象派的音樂大師。吳毓庭老師在昨晚的zoom中,娓娓道出了德布西音樂朦朧之美裡隱藏的詩情與畫意。
文:李彬
幾年前,我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觀賞過一幅點彩畫派(Pointillism)的名畫《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7992/a-sunday-on-la-grande-jatte-1884),它是法國新印象主義的創始人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代表作。
點彩畫派特點:「廢除在調色板上調色,把原色一點點地用科學的規律排列在畫面上,讓人眼的水晶體去混合色彩,從而產生對色彩的感覺,這就是畢沙羅所説的“以光學調色代替顏料調色”,所以也可以把這種印象主義叫做科學的印象派。再者畫面具有永恆和穩定的特點,不是一瞬間的,有別於印象派強調瞬間的真實。」
不知吳毓庭老師把這本音樂散文隨筆集取名「”點描”德布西」,是否想要和”點彩畫”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這場講座,吳毓庭老師從自己國中如何與德布西結緣開始講起,介紹和彈奏了德布西的《版畫》,《月光》,《雨中庭院》來講解德布西如何受象徵主義和印象畫派的影響。
然後用他自己成長的三個故事來介紹德布西樂曲《小船》,《浪漫圓舞曲》,《煙火》。
用自己的旅行介紹德布西樂曲《塔》和《雪花飛舞》。
用自己的閱讀和收看介紹了德布西樂曲《貝加馬斯克組曲》,《募曲》,《快樂島》,《熊熊爐火照亮黃昏》。
吳毓庭老師分享說他之所以喜愛德布西,因為德布西的曲子給他信心,可以帶他去遠方。
這場講座吳毓庭老師有彈奏鋼琴,有朗誦散文,有導聆樂曲,有分享感受。讓我們對他有新的認識,不僅鋼琴彈的好,音樂導聆好,文筆也如此優美。
感恩吳毓庭老師第六次客座蔚藍人文堂,帶來如此有聲有色,有琴有情的講座。
如果您想詳細了解吳毓庭老師是如何解讀德布西的,請閱讀《點描德布西》(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