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彬
8/6/2022,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140場,是林仁斌老師的解密宮崎駿動漫的音樂世界:「看見宮崎駿 ·聽見久石讓」。
感恩林仁斌老師再次客座蔚藍人文堂!祝福林仁斌老師生日快樂!每多一次聆聽林仁斌老師的演講,就對他的博學多聞多一分敬佩。
這是一場500人爆滿的動漫音樂饗宴。老師從宮崎駿的經歷講起,介紹大家熟悉的動漫作品,他和久石讓的合作。
然後以久石讓2008年在武道館動用1200多人樂隊的「與宮崎駿動畫共同走過的25年」音樂盛典為主線,來講解久石讓的音樂創作。他獨具匠心,用古典音樂, 極限音樂,以及加入各種不同的元素,如彌撒曲,五聲音階等等來為動漫配樂,用節奏變換來表現不同場景。這樣的音樂讓我們聽了,「心中的感動,油然而生」。
再由音樂會中宮崎駿讚揚久石讓的視頻轉回,介紹宮崎駿隱退前最後一部《風起》的創作歷程,看出他面對挑戰的掙扎與奮起,他努力工作的狀態,他注重細節的匠人精神(4秒鏡頭花費了一年零三個月)。也正因為這樣的精益求精,這樣的全身心投入,才讓大人小孩都感動,都喜愛。
從這場講座內容之豐富,安排之巧妙(講解宮崎駿和久石讓的轉換與銜接),聽眾之爆滿,可以看出林仁斌老師準備之充分,設計之精心,演講之精彩。聽眾們在講座中不斷與老師互動,分享感受,感想,問題,資料,回憶,或大呼精彩,或感謝祝福。這真是一場讓人直呼過癮的講座。
講座之前,童仁媺同學就分享,這是一場會讓人返老還童的講座。我更喜歡說「不老 還童(還有童心)」。
如何一直「不老還童」,我覺得應學習蔚藍人文堂的主講人們:
學習李濤老師的不老特質,「一顆童心,不斷學習,注重儀表,生活情調,堅持運動,投身公益」。
學習王浩一老師,「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青的,及時的。養身,養心,養德」。
學習黃世岱老師,開創「第三人生」,幽默,關愛。把樂活時間三等份:健身,學習,志工。
學習平路老師,在人生的《間隙》處,療癒提升。
學習吳惠瑜老師,翻轉人生逆境,「立志要快樂,知足常樂才算是一種大智慧」,成為熱愛生命的人。
學習蟻薇玲老師,成為「用美的意識生活,活得更從容」的生活藝術家。
學習夏紅老師,有自己的「文化花園」,「時尚風格」,「生活有色有聲,人生更精彩!」
學習蔚藍堂主,成為「開創新天地的實踐者」(創立了蔚藍人文公益講堂)。
向蔚藍人文堂所有主講人和實踐者們致敬!
同學們,我們在蔚藍人文堂聯結在一起,一起聽講,分享,成長。也給我們自己點個👍
祝福我們都能像眭澔平老師一樣,「走過萬水千山,歸來仍是少年」。
文:堂友
這個世代每個人家裡多多少少都有宮崎駿動畫作品的相關產物吧?
記得當初要移居美國前,我幫孩子準備的其中一項物品是:盡可能的去收集宮崎駿的所有動畫VCD。
「霍爾移動城堡」、「神隱少女」、「紅豬」、「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龍貓」、「天空之城」⋯,在我們家十幾年來,三不五十會播放一次。這些作品可說是陪伴著我家孩子長大的。
小孩長大後也會找宮崎駿的動畫配樂樂譜來練彈,還常常邊彈邊考我,要我說出這是哪一部作品的配樂?結果仁斌老師演講最終也跟我們玩這個遊戲,我還是沒被訓練成功欸!全部答錯啦!😅
我是因為宮崎駿動畫而喜歡他的配樂;兒子卻告訴我,他是因為先喜歡宮崎駿動畫音樂,才喜歡他的動畫電影,可見有音樂基礎跟沒音樂基礎的人對音樂敏銳度的差異。
這些動畫配樂不論是配著劇情,還是單獨聆聽,都讓人感動、讓人喜愛、讓人百聽不厭。
林仁斌老師很詳細的從宮崎駿個人生平,到動畫工作室依年代創作的所有作品列表;宮崎駿與久石讓的合作因緣;久石讓簡介、久石讓創作宮崎駿配樂作品的分享、音樂解析。
我在講座中感受老師提供,久石讓在2008與宮崎駿合作25週年紀念的高畫質藍光演奏會實況片段,每首都好動人,實在太好聽、太震撼了!
謝謝仁斌老師除了演講,還把所有內容幫我們彙整在「蹦藝術」網頁上,可以回頭再好好細讀文字解說、點選超連結反覆聆聽這些作品。
老師還有介紹坊間比較少人知道由NHK製作的宮崎駿紀錄片四集,紀錄著宮崎駿創作的經歷和工作日常,包括他花了五年製作的人生告別作品「起風了」幕後製作歷程、創作靈感等。這難得的歷史紀錄片,老師也在蹦藝術幫我們作了連結,當仁斌老師的學生真是太幸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