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盧建彰,是創意廣告導演,也是詩人與作家。
盧建彰十分擅長說故事,他用說故事方式的拍廣告片。他反映當代的焦慮、痛苦、呼吸、盼望、⋯即使十幾年後回頭看,依然感人。他希望自己像人,更有感動力。他用鋼筆寫字,慢慢寫,幫自己聚焦。對客戶提案,想像客戶的錢,是用父親房子抵押才有的兩千萬,鼓勵客戶把對生命的影響力,放在生意之上。
他也相信,只有自己可以搞砸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他在廣告公司當創意總監,六點下班,因為他不走,部屬就不敢下班,如果不能體驗生活,就沒有好靈感。他中午去游泳,在水裡不用講話,聽不見別人抱怨。想有安全感,他每天跑步五公里,讓自己更健康,有好的療癒能力,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他一年讀兩百本書,創造終身學習,而非快速複製的能力。
「創造自己的故事吧!」盧建彰說,用故事和經歷來打破用錢定義人的方式,才是我們對於貧富差距如此激烈的當下最好的反擊。「生命是有限度的,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些不喜歡你的人不會來替你送行,所賺的錢也不可能帶走,但是我們所創造的故事,卻可以不斷地流傳下去。」
我也出運了!
~~因為能聽到這,看似雲淡風輕,卻字字經典的演講。
好人疼惜好人
會前測試如常,我當下感應到盧導有心事,像一片烏雲飄在心頭。
有時關心是問,有時關心是不問。
一開場,盧導說:「許多時候我們都不太確定自己在做些什麼,尤其是我,長時間會感到困惑,有時候我的困惑正是其他人的困惑,很多創作正是我困惑的過程。」
盧導穩住自己,尋常一般講話的調調兒,開始分享一則又一則的影像作品,每一支廣告背後都像是挖寶,挖出許多創作內幕,因為真誠、因為詩意、因為感動,讓廣告不再是推銷商品的媒介,成為一種ESG的文化。
盧導的演講像是面對面聊天,他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聊天。」聊天可以熏人味、接地氣、通人心,成為盧導說好故事的發想與繆思。
他寫的文案三歲看得懂,三十歲看了會感動。他的文案沒有艱深詭奇的用詞,每每出現金句,一句一句打動你,每看完一則廣告,感覺有一股電流流過心頭,彷彿有些量子在你身體內重組變化。
3/12盧導在蔚藍堂演講「文案是....向我所不知道的世界致敬」後,我在Line上會故意用廣告金句式的回應,來訓練自己的文句精簡,我也會用文案來做簡報標題,更引人入勝。
盧導28歲時獲得Gunn Report廣告創意積分台灣第一名,他思考自己人生的定位後,覺得留在廣告界,或許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這個世界更好。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好,環境保護更好、社會責任更好、公司治理更好,為了讓下一代更好!身為父親的他,如願以償,願意挺身而出,拍出、說出、寫出關於四十歲世代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在播放「綠光計畫」時,盧導看著自己的作品,笑了。
影片裡他的訪問配音,和一群孩子玩成一片,他很懂孩子的心,自來天天和女兒相處對話,一片赤子之心 ; 無論家扶或是法扶的公益廣告,都是出自利他,唯有利他,才能擴散出真善美的漣漪。
影片透過世界冠軍「Tom」的故事,顛覆我們對世界級運動員的看法,反襯世代差異,全世界運動員身價最高的是電競選手,產值高、參與人口多。透過兩分鐘廣告,我們才跟得上時代潮流,我慚愧我跟不上年輕人的話題。
聽眾像在聽「一千零一夜」,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到了「同在篇」,觸動盧導,鏡片後出現星星點點的反光。
一直說真心話的他,也說心底話:「其實,我這星期的心情是很低落,請助理推遲一些邀約,但還是保留這一場演講。」隔著296個螢幕,聽眾的沈默、沈靜與心情的沈落,感同身受,和盧導一起共頻共振。這時候的盧導不需要強顏歡笑,不需要故作無事,只是對一群堂友說起他的另一個好朋友......。
願我們此時此刻的疼惜,會成為盧導日後創作的養分 ; 「人生匆匆,我只記得你的好!為你活餘生,記得你對這世界的付出及美好。」~永誌一個生命精彩的天使。
這時候盧導不需要正面樂觀扮演陽光男子,我們能同理 ; 希望有這麼片刻暫時轉移注意力,希望有這麼片刻,不再那麼悲傷,有一群人傾聽你們的友誼,曾經遊走台灣各地的畫面,訴說之際也是另一支影片,在人間流轉,不虛此生。
影片「同在」篇,流洩出的歌.....
"啊,人生很難,越過遺憾的故事,擁抱都變得很貪婪。"
"啊,人生很長,其實我只願輕輕,把你捧在手掌上,親吻你的傷。"
我們,同在,好人疼好人,這一場,封存時空膠囊。
文:李彬
「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盧導的「情」是親情,是友情,是大愛之情;盧導的「好」是環境保護,是社會責任,是可持續性發展。
感恩盧建彰老師溫馨感人的好故事!讓我對ESG有新的認識。以前只知道它是長期投資策略之一(ESG investing, Index investing, Value investing, Dividend investing)。
聽了這場講座,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學會投資:
投資自己
因為相信
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投資美好
因為相信
會有更多美好善良和希望
投資未來
因為相信
明天會更好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