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不知道仁斌老師是不是像我一樣,從晚上六點聽演講,到午夜一點半,還興奮得睡不著?
演講一下線,我忙著接到許多堂友從各地打來的回饋電話,講了三個多小時。仁斌老師也忙著在臉書上,寫他此次演講的超興奮成就感!翌日我醒來,看到台灣時間凌晨一點半,仁斌和香蘭還沒睡,是否和我一樣享受「學習的狂喜」呢?
以仁斌老師自2000年擔任音樂導聆老師至今23年,什麼講題沒說過呢?甚至能預估當場聽眾的疑問、反應、笑點、接受度,都已經了然於胸了。
最難得的是主講人從年頭到年尾,從反覆的、重複的、整理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還能激發出新鮮的熱情,讓大家感受得到。這像是老師當久了,每年每月每日重複做類似的事情,很容易陷入駕輕就熟的慣性中。我教過十五年寫作課,光是分辨「的」和「得」,每天重複幾十遍,便讓我窒息,我喜歡做有創意的事,不怕挑戰也不怕失敗,就怕單調乏味。
這場演講的最高聽講人數是360人,仁斌老師帶動關懷自然生態的話題,當場熱力四射,久久不散,從鳥與鳥的共鳴,到人與人的共頻,話題在各群組間繼續燃燒。
這星期總編Debra寫的三篇「古典音樂中的鳥音樂」前導文,如沃恩.威廉斯的「雲雀高飛」、梅湘的「鳥誌曲」、海頓的「母雞交響曲」,駑鈍如我,並未聽出「鳥」在哪裡?我更好奇的是,這些作曲家怎麼聽得出鳥鳴?用什麼樂器,區分出鳴唱的不同?如何標註寫譜?
我最佩服仁斌老師的是,在他巧手回春之下,將破梗之作搖身一變成為演講中的養分,和大家共同討論。他公開感謝總編Debra的專欄,和堂友童仁媺分享南加州雨後庭院的十五隻孔雀來訪。以深入淺出的講法,帶領觀眾眼看鳥圖,耳聽鳥鳴,搭配看總譜,重複兩次,讓大家恍然大悟,成為聽得懂鳥語的公冶長。
演講從一開場的撿到灰鸚鵡,暖身帶動話題,以音樂歷史為骨架,分支出歌曲,歌曲中暗藏玄機。不只是古典音樂的鳥音樂,還有中杜鵑、鯨魚之歌、青蛙之歌、芭蕾舞欣賞、賞鳥圖鑑、賞鳥網站等,附贈的彩蛋是複習去年的野鳥攝影作品,收尾的伴手禮是群英野鳥攝影社的作品欣賞,逐一介紹三十餘種台灣特有種野鳥。
更厲害的是,從古典音樂中延伸出自然科學,全場三小時不落俗套,並沒有公開呼籲環保啊、生態啊、保育啊,反而用音樂激發出愛,大家對地球環境裡共同生存的物種,因為當鳥人、說鳥事、看鳥照、懂鳥語,而討論、而分享、而關切,而完成 happy ending,不言而喻,讓愛在其中,才是最高境界!
仁斌老師的先見之明,超乎他年紀的成熟之上!
感恩仁斌!讚嘆仁斌!
我不免在Q&A時,自我邀功一下,能拗到這樣的講題,兼具個性化、客製化、獨特性、趣味性,兼具推廣音樂教育和專業探索跨領域的特色,這都要感謝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的支持與合辦。
我知道仁斌老師的十項全能不只這一些,我還在「挖寶」!
等著瞧!2023年還有好幾場「人生不可錯過」系列的好戲可看!
文:林仁斌
今天講座從我在路邊撿到珍貴的非洲灰鸚鵡故事開始聊起,給大家看我拍的飛羽鳥照片,接著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鳥音樂開始欣賞,再到給予音樂創作者無限靈感的「中杜鵑」(布穀鳥)生態影片,一步一步進入芭蕾舞欣賞與現代鳥音記錄而呈現的法國作曲家梅湘《鳥類圖鑑》集🎵
花許多時間準備的音樂內容,最開心就是好多堂友都有著熱烈的共鳴與回應,加碼的鯨魚之歌與青蛙之歌也非常有趣~在喜悅與滿足中終於結束農曆年前最後一場音樂講座😘
明天起,我就可以開心準備過年假啦~Yeah😆😁🥂
#感謝蔚藍人文堂與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文:Lily Lee/ FB
非常喜歡聽 林仁斌 老師的演講,非常精彩!
仁斌老師一開始從他在路邊找到一隻灰鸚鵡說起。再講到拍攝鳥。給我們看連拍照片讓我們看到鳥的飛行路徑。
老師演講總是非常有系統。先從音樂歷史脈絡說起。介紹不同音樂關於鳥。從文藝復興的音樂說起到現代音樂。不但把音樂的詞講解,翻譯,用兩三種語言對照,還特別要我們讀譜。把譜上作曲家註記的十四行詩,哪邊代表哪種鳥解釋的清清楚楚。
身為吹奏長笛的我,知道梅湘《黑鳥》是長笛的經典曲目。但今天聽到老師對照鳥聲和樂譜,才知道梅湘那首黑鳥是完全搭配鳥叫聲。
仁斌老師的講座永遠都是準備的非常豐富,貫穿人文歷史,自然科學。
文:黃其叡
從來沒有想過, 鳥鳴的聲音, 可以譜下音符. 因此在 QA 時才會提問, 這些作曲家是否都有絕對音感?
因為實在神奇地無法想像! 而且在譜上也做了註記, 是我們不曾注意到的.
以樂器上來表現出鳥叫蟲鳴的聲音, 有些仍然需要很大的想像力,
這讓我想起合唱團唱過的一首 Lion Sleep Tonight 中也用口技來表現蟲鳴鳥叫的聲音.
通常我們只有在 Sea World 看到訓練師用特殊的哨子呼叫海豚和殺人鯨; 卻沒想到器樂的現場演奏也同樣引來海上鯨魚的共鳴.
台灣特有種鳥類的介紹, 也令我們大開眼界! 仁斌老師用鳥鳴和音樂結合的演講, 在農曆新年前, 做了非常豐富的詮釋, 謝謝仁斌老師!
文:童仁媺
“在拍攝芭蕾舞劇時,做好一位藝文攝影師,必須要清楚藝術作品的起承轉合,走在劇情發展的前面,才可以完善地補捉到畫面.”
是的!仁斌老師在講解”天鵝湖”時這段話真是太有道理了! 感謝老師昨晚的這場演講,豐富的內容,原來以為是與鳥類有關的古典音樂介紹,怎知觸角一延伸到大自然的鳥類,鯨魚及青蛙了!
老師將鳥叫聲配合著樂譜介紹給我們認識,華麗轉身活靈活現的繽紛鳥羽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目不暇給地跟著樂譜流轉著,又好看又悅耳,謝謝您用心的準備這樣一場音樂饗宴,
最後竟然還有台灣特有野鳥的”彩蛋”介紹,這時老師又變身專業賞鳥人,
用淺顯易懂趣味十足的辭句介紹各種不同的鳥類,儘管我不喝酒,
也永遠會記得台灣賞鳥人士最難拍的三種鳥類叫”白蘭地”! 😊
謝謝老師的演講,期待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