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米其林指南》的誕生,最初目的其實是為了鼓勵駕駛者多多旅行。《米其林指南》的由來從1889前開始說起,在法國中部城市中有一對兄弟安德烈.米其林(André Michelin)和愛德華.米其林(Édouard Michelin)創立了同名輪胎公司。兩人起初是為了幫助開車的人規劃旅程,也希望藉此提高汽車銷量和輪胎採購率,於是著手製作一本小冊子,其中收錄了像是地圖、如何換輪胎、加油地點、哪裡可以用餐、休息與住宿等實用資訊。
而米其林兄弟免費出版小冊整整 20 年,直到有一天,安德烈.米其林來到輪胎店,發現精心製作的小冊子居然被用來墊高工作台。他便有感而發:「人只會尊重自己付費得到的東西」,在那次經歷催生出新的《米其林指南》。 1920 年,《米其林指南》以法郎七元的定價零售。
嶄新的《米其林指南》首次納入巴黎飯店,並根據類別列出餐廳名單,隨著指南中「餐廳」的關注度越來越大,米其林兄弟便決定招募了一批美食密探也就是現今的「餐廳評審員」,以匿名方式上餐廳,然後給予評價。1926 年《米其林指南》開始給精緻的高級餐廳頒授星星,從最初的一顆星開始,到五年之後設立零、一、二及三星架構。1936 年,《米其林指南》也對外公佈了星級排名的標準。
米其林一星:優質烹調,不妨一試!米其林二星:烹調出色,值得繞道前往。米其林三星: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
文/曾瓊玲
有幸聆聽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的首場講座,從雲端看到一個善良有愛,又懂得惜福分享的大男孩,將他從小受奶奶的影響,開啟他的習廚歷程,也談到他為何落腳長濱,一一地娓娓道來,是場真誠又用心的講座。
他不是東台灣的在地人,更不是老師,郤因服替代役的一年,在當時長濱國中的校長支持下,將閒置的餐廳改為廚藝教室,教導當地的媽媽和小孩們廚藝,帶學生參賽並以最年輕之姿,榮獲全國銅牌,Nick實在令人讚嘆!
Nick談到他習廚的初衷,就是單純的-將好吃的料理與人分享,用新鮮的食材結合優質的廚藝,交織一起,就是最好的料理。他會選在長濱深耕,主要是因為長濱就是食物產地第一線,在食材的控管上,比起長途運輸而來的更確實。
他說長濱的土地會黏人,不僅只有食材,更多的是在地的良善風土人情,也源於他在長濱一年的「役外人生」,與當地人廣結善緣,人親土親,所有無私付出,終究回歸自身。
佩服Nick年紀輕郤很有想法,但從他提到如何帶領一個團隊,就知道他是個很有遠見的領導者,這也歸功於他在大學時,長期參加服務性社團的經歷,所以寫企劃案及尋找資源,對他而言不是難事,待人處事用心戮力,用行動創造美好的果實。
從小在奶奶身旁看如何辦桌,走入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再從法國馬賽,回到有山有海的長濱,一路艱辛行過,也滋養了楊主廚的強大抗壓性,如同他再三強調-廚師不是僅在廚房做菜,要跨越廚房,用自己的努力,讓別人肯定。只要能善用在地食材,再平凡的食材,也能成就美味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