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的音樂,相信經過這兩週課程,堂友們對他已經更有進一步的認識
bE大調,是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皇帝三手中要樂曲的調性,
也是華格納《指環》中,⟨萊茵的黃金⟩開場綿長近四分鐘的重要定調
在馬勒的《千人》與《復活》樂聲中,我們一同深刻感受這德奧調性音樂裡的最後美聲~
馬勒音樂的美好,也感受德奧文學與音樂,在藝術上的共榮共感
文:林仁斌
馬勒的音樂,相信經過這兩週課程,堂友們對他已經更有進一步的認識
bE大調,是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皇帝三手中要樂曲的調性,
也是華格納《指環》中,⟨萊茵的黃金⟩開場綿長近四分鐘的重要定調
在馬勒的《千人》與《復活》樂聲中,我們一同深刻感受這德奧調性音樂裡的最後美聲~
馬勒音樂的美好,也感受德奧文學與音樂,在藝術上的共榮共感
文:林仁斌
文:堂主報告書 2023.07.10
7/1有494人在蔚藍人文堂群聚感染馬勒狂熱《Mahlermania》,據可靠懷疑是林仁斌老師所散佈的音符。
昨天7/7全球一起慶祝完馬勒163歲生日,今天《馬勒音樂節 》下集繼續發燒~談馬勒音樂的現代狂熱現象。
在這波「馬勒風」以及「瘋馬勒」中,歡迎樂迷加入「追馬」的行列:
症狀一:
馬勒是史上擁有最多狂熱樂迷的音樂家!
他影響藝術的發展,甚至政治人物如戈巴契夫、銀行投資家卡普蘭、科學家、音樂家等 ,甚至是美國電影配樂。
症狀二:
馬勒在19世紀被認為是一位成功的指揮家,於布達佩斯皇家歌劇院、漢堡國立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等地留下身影。
他的作品遲至二十世紀中葉才被視為顯學,如今我們有幸見證「馬勒的時代來臨了!」
症狀三:
彼時可是一個擁有佛洛伊德、馬勒、馬赫、維根斯坦、赫澤爾、托洛茨基和青年希特勒的維也納,那是創意的熔爐,是個人主義遇上現代主義之時,利己主義與理想主義正面交鋒,而情慾與美學、一切的崇高或平庸,也都在此時此刻短兵相接,激發出時代的革命!
症狀四:
馬勒最大的魅力在於改變世界的決心,以及他願意面對民眾敵意的勇氣。對馬勒迷來說,他是英雄,無論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都讓人驚嘆不已。
症狀五:
他的音樂既高雅又平庸、既原創又充滿指涉、同時讓人讚嘆又無感,充滿矛盾與衝突,及不可言喻與不可思議。
症狀六:
馬勒的音樂是一場開放式的心理遊戲,具有美學以及抒發情緒的功能;因此能提供我們無時無刻需要的安撫、啟發,以及自我進步的精神療效。
症狀七:
馬勒的每一首交響樂都是挖掘自我內在真相的強力搜尋引擎,於是在追尋馬勒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始了探索自我的旅程,與馬勒一起共振出更多馬勒。
症狀八:
馬勒的音樂在告訴我們:可以做自己,和自己和平相處。在集體服從的世界中重新肯定個人的存在,那正是一個人能夠從藝術或信仰中得到的至高慰藉,這就是馬勒改變人們一生的方式。
症狀九:
馬勒和卡夫卡(Franz Kafka)一樣,用一種非常大膽、嚇人的俗世手法,結合了自傳、自我分析與社會批判。百餘年後再聽,仍有驚世駭俗之震撼。
症狀十:
馬勒得以在音樂中產生多重意義。即使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藝術仍需要能在表面及內裡呈現差異。馬勒的作品編制常常超過百位樂手,是因為他希望能呈現出最淒美、最私密,並且最隱晦的人類情感。
治療解方:
#樂賞基金會+蹦藝術基金會+蔚藍人文堂 = 2023年萊比錫馬勒音樂節
文/曾瓊玲
延續上集的馬勒音樂帶來人生的感動,仁斌老師這回,以張張精彩的照片,帶聽眾神遊了2023萊比鍚馬勒音樂節。雖然我們無緣與仁斌老師親臨音樂節現場,但今日精彩的講座,老師濃縮了10場的音樂饗宴,讓我們一探馬勒交響曲的深度,並增長了許多音樂的知識。
在1886-1888年間,馬勒在萊比鍚歌劇院,曾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進行了將近200場的的歌劇表演,這200場驚人的數字,顯現了馬勒在瘋狂音樂演出後,身體在大量的透支下,帶來的華年早逝。謝謝老師的導聆,讓我們也感受到了此次馬勒音樂節的各種高規格,除了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還有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馬勒青年管弦樂團、捷克愛樂等歐洲一流的交響樂團,獻演每一首馬勒交響曲。
*十首馬勒交響 馬勒的愛別離在萊比錫復活
「當花草枯萎凋謝,大地只剩一片沙漠時,人們還是能透過我的交響曲知道大自然是什麼樣子。」~ 1974年電影《馬勒傳》對白
十年的一期一會,因疫情延了2年,但時間的蘊釀,更凝聚了全球馬迷的朝聖之心,仁斌老師今日將2023年5月盛大之萊比錫馬勒音樂節實況,結合精彩音樂解說,讓我們也感受到馬勒交響曲引發了全球的馬迷狂熱。
今日講座,大開了許多眼界,明白除了「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德國的萊比錫Leipzig也是古典音樂之城,歌劇作家華格納出生在此,偉大的音樂之父巴哈、著名的孟德爾頌、舒曼等音樂家也都曾定居萊比錫,這裡也有許多音樂廳和歌劇院,更有樂迷孰悉的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與萊比鍚歌劇院。萊比鍚除了十年一期的馬勒音樂節,每年6月為期10天的『巴哈音樂節』,也值得樂迷探訪。
*深知遠見 一馬當先 宇宙萬物皆朋友 週遭聲響皆樂章
馬勒作品遲至二十世紀中葉才被視為顯學,謝謝蔚藍人文講堂,我們有幸見證馬勒的時代來臨。馬勒是浪漫主義的音樂代表人物,他是交響樂的巨人,除了有音樂家浪漫氣質,更具詩人的文學素養。馬勒的作品大多具有深邃的內容,樂曲常見氣勢磅礡,將藝術歌曲與交響樂結合,充分發揮管弦樂的交響性與豐富性。馬勒希望自己的音樂能夠描寫宇宙萬物,他的音樂描繪出深刻的孤獨與生命的悸動。在浪漫樂派的潮流中,《大地之歌》無疑是歌曲交響化的極致。
*萬物歸一 破「九」而出
感恩老師的不藏私,今日將馬勒的十首交響樂曲之精華,逐一介紹賞析,樂迷的一大福音。老師建議我們聽馬勒,可從第一號交響曲入手,今日才知第一號交響曲中藏著法國民謠「兩隻老虎」(Frère Jacques),馬勒改為小調出現在第一號交響曲「巨人」的第三樂章,馬勒用小調-送葬進行曲~描繪出森林中的諷刺葬禮,太有趣!老師也介紹到第七號交響曲「夜之歌」,雖是漆黑似夜的樂曲,但最後5分鐘,卻彷彿從深夜迎向光明。
老師今日特將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的精華,播放了二次,細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天國的生活》,從樂曲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天堂之門之開啟,那種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喜悦自來不和階,善用滑音表現,最後回歸寧靜詳和,帶給聽眾無以明狀的喜樂,這是馬勒的強項,運用轉調營造張力,但無論如何轉調,都還在調性裡,所有的不和諧變成巧妙的和諧。
提到調式,今日也學到了:音律跟數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老師介紹了音樂教學網站一好和弦,輕鬆搞懂7種調式:Ionian (1)Dorian(2) Phrygian(3) Lydian(4) Mixolydian (5)Aeolian(6) Locrian(7)—我的霹靂貓阿洛(超好記),這7種調式,可做出各類型音樂。連二場精彩講座,謝謝老師介紹馬勒的顯與雜,也開啟了我們賞讀音樂的眼界。
#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198場
#樂賞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