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演講前收到艷秋姐姐的關照,她向王導保薦「蔚藍是好友,導演講座必然轟動!」
果然吸引近500人聽眾,舊雨新知都拜倒在王導說故事的魅力下,並創下幾項紀錄:
*王導一出場就勁爆!
第一次有主講人開場三分鐘,三個鏡頭就「斃」了!
在王導的北京腔調引導下,讓時光倒回1987年的「英雄本色II」,王導說起當初如何客串演出黑道神父阿森的幕後因緣,那個吳宇森、周潤發、狄龍、張國榮等電影明星帶動港劇風起雲湧的年代,王導也參一「角」,三分鐘的演出卻留給影迷三十餘年的深刻印象!
*老頑童又哭又笑
會前測試時,我向第一次上蔚藍人文堂的王導報告說:「我們是準時開始,不準時結束,隨你開心講多久,我們的最高紀錄是講八個小時!」
王導立刻嚇得從椅子上跳起來(保證演技誇張),道:「要我老命啊!」哈哈,惡作劇成功~逗王導開心,一笑值千金!
演講中,王導三次語帶哽咽,講起當初一起雄心壯志拍電影的老友戈武 ,往事歷歷,電影「半邊人」種種人世紛飛 ; 想起哥哥生命末期,看了「十年顛沛一頑童」的書初稿,說:「人生值了!」;想起母親一生的影響,自律甚深,堅定若是。這些生命中閃閃發光的養份,造就王導能活出驚濤駭浪的人生。
王導自謙這一生胡鬧不懂事。以前出書時故意取書名為「我這人就是彆扭」、「孤獨在一起~其實我很窩囊」、「我這人話多」...。殊不知在封閉的年代裡當先鋒,這般大開大闔的格局,鼓勵多少後生勇敢前進,為所當為,為所應為。不枉年老時寫回憶錄,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王正方的鐵粉
演講前,有幾位王正方的鐵粉看到抽獎贈書,主動與我聯絡,願意支持贊助贈書活動。原本打算送出十本書來拋磚引玉,意外現場加碼送出四十本新書。
神隊友將兩百多位堂友填表名單洗牌五次,以示公平後,現場以幸運輪盤,分台灣地區和美國地區兩次抽獎,一次抽出二十名幸運兒,皆大歡喜!
演講後,又有一位王正方的鐵粉,請蔚藍人文堂協助登記購書,他願意贊助空運郵資,由堂友購書支持創作者。
哇!貴人相助,好運連連!
*堂主化身為阿亮組長
大家跟著王導穿梭時空墜入故事裡,在Q&A時間裡,幾位堂友舉手現身發言,真人真事真情意,意外成為老友重逢會、校友重聚會、美信號船友會、北京故事影友會、王正方書友會....,能辦一場引起共鳴的演講,讓大家感動,就是最成功的線上演講!
Debra以頭號粉絲率先發言,說:「我是從『北京故事』開始認識王正方導演,我記得電影裡的諸多細節。」Debra 講話時,那激動、那熱情、那雀躍、那熟悉一切的語調,就是純然的迷妺啊!
經王導解釋,我們才知道:「北京故事」裡的姊姊是四姐,拍片胡同是梅蘭芳故居,難怪王導讓我們看20分鐘電影,讓我們進入1986年那年代的生活情境。
車大大說:「你有的畢業證書,我也有!」一路從國語實小、建國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台大電機系、賓州大學電機所博士。這可不是普通的厲害啊!是非常厲害的佼佼者,後來王導還成為賓州大學電機系的傑出校友,不是因為學術研究,而是電影成就!
莊老師說:「當年在聖荷西認識您的哥哥,還曾經和他一起去旅行,他酒量好,擅長寫詩,我受他影響也開始寫詩自娛。」莊老師是爾灣讀書會的詩人,常以打油詩寫記事和遊記,原來其來有自!
梁女士說:「當年我才三歲,和你搭同一艘美信號從上海到基隆。」當船上的旅客度過台灣海峽黑水溝時,無風三尺浪,全船人暈船嘔吐。小頑童王正方卻滿船跑跳遊玩,不識逃難苦。怎知,下一艘船太平輪就出事了。
陸先生說:「我兒子編導第一部長片Comfort,演員就是您在『北京故事」裡飾演兒子的Kelvin Han Yee。」兩部電影相隔30年,王導還記得Kelvin,問起他的近況,真是一個小世界啊!
人在波士頓,已經是午夜十二點半的張鳳老師,和王導在雲端老友相見,閒話家常談起的共同朋友顧毓秀、冰心、楊絳等人,這可是文壇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啊!
*這場演講的高難度之處
我從初識王導時的孤陋寡聞,到後來發奮圖強,以一個月的時間研究王正方,看完所有王導的採訪影片、文章和兩本書和所有資料。王導交遊廣闊,幾乎所有知名主持人都採訪過他,包含李四端、趙少康、唐湘龍、蘭萱、尹乃菁、劉亮佐等,我這不專業主持人要如何問出好問題呢?
我的努力目標就是要讓不老頑童開心!
不老頑童談到興頭處,百無禁忌,忽自覺差點踩線,做出一個掩嘴禁語的小動作,當年那個頑皮小男孩上身了,哈!童言無忌。
良機難得,我做足功課,有好多問題想請教王導,唯恐他太累太餓。最後,我膽敢請王導學貓王唱兩句歌,歌聲之好立刻圈粉,大家又見識到多才多藝的王導!已經講課近四個小時,王導還是興致盎然,神采奕奕,眼睛都笑瞇成一條線了!
不老頑童率真如是也,一笑值千金啊!
文:Linda
這場演講真是匠心獨運啊!我一開始是因為蔚藍人文堂主辦才前來捧場的,沒想到卻被這位主講人逗得前仰後合。他居然形容自己「我這人話多,我這人長得彆扭」,這真是讓我好奇心沸騰,趕緊上網查了一下,結果居然被歸類為「男藝人」!唉呀,這實在是蔚藍人文堂史上第一次請了位「男藝人」當主講人吧?
我原本以為這場演講是談電影的,因為他形容「電影」是「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豈料,竟然是談及他那電影般的人生,還有他記憶裡「那些可愛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大媽、同父異母且完全繼承父親基因的五美姐姐們,還有他的摯友,簡直就像是一場感人至深的電影。
王導的人生可真是非比尋常,從一位普通學生因保釣事件,變身成一個「匪」字輩的傳奇人物,從「老陳失蹤了」到「北京故事」,讓一位電機工程系副教授踏上了獨立電影之路。透過這場演講,我聽到了一位理性工程師對周遭生活的感性敏銳度。由「半邊人」的故事,看到王導對朋友有情有義、兩肋插刀的義氣,我真的覺得電影叫好的原因,在於那些脫離包裝、觸動人心的真性情,那些存在人性的純粹本質。
而王導對於電影劇本和小說的定義更是一針見血,電影劇本跟小說確實是兩碼事,我並沒有說電影小說不是好作品,但事實上,電影小說的確既不是電影劇本,也不是純小說。這就像是李子( Plum) 跟杏(apricot) 永遠不會是同一種東西,如果硬要將兩者著結合,那就會是第三種產物,它叫做恐龍蛋 (Sun Pluot)。
整場演講讓我深深感受到,我並不太在乎王導有多麼學富五車、口若懸河,我更欣賞、佩服且嚮往的是王導幽默風趣的自謙、他那不計厲害的幫助朋友的寬厚性格、對事物以科學的角度批判和從工程斜槓到電影的無限可能。這個「十年顛沛」的頑童,「調笑如昔」的少年,真是有太多好故事值得我們深入品味。突然想到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王導的作品橫跨科學與文學的創作,不僅懷舊,更是貼近這個時代的意義。
在演講前,我看到一張蔚藍堂主跟王導的合影,王導讓蔚藍堂主站在後面,自己要扮演大人物的搞笑舉動,真是逗趣至極,果然是頑童性格,難怪媽媽要擔心。不知大家猜出來了嗎?我私訊堂主說: 「你們兩位演的是不是姓蔣?你是不是站錯邊?」堂主笑而不答,留給我想像空間。
不知道王老師會給我們什麼樣的答案呢?但從他對兩岸事務的脈絡來看,我猜答案應該是: 「不管是左顧還是右盼,做甚麼事都不應該忘記初心,C位很重要,任何事都不該偏頗,中間才是王道啊!」
最後,有兩件事想說,王導總是自稱王「ㄈㄟˇ」正方,這一點我完全同意,只是這個「ㄈㄟˇ」字是成績斐然、斐然成章的「斐」。
其次,不知大家覺得我文章寫得如何?
我跟我的孩子小時候都在讀國語日報,也都上過國語日報的作文班呢!如果文章真的寫得不錯,那真的要感謝王導的父親王壽康先生!
我只想告訴他,他們一家人對人類的貢獻,除了他的哥哥外,還有他的父親。
文:李彬
王正方,八十五,在蔚藍,講家史,懷舊友,敘舊事,曾保釣,成王匪,真英雄,真性情,感人心,心不老,言有趣。
年青時,在美國,學電機,做教授,愛電影,伯克萊,電影社,四人組,初觸電,拍電影,《尋老陳》,影評佳。
後香港,《半邊人》,演舊友,金像獎,七提名,冠三項。
八四年,在北京,歷艱辛,編,導,演,拍《北京故事》,講華僑,探親歸,携妻兒,語不同,俗相異,姐弟會,時空轉,親情重,鄉情暖。八六年,電影出,成教材,在北影。
而如今,在台湾,再出發,回憶錄,老照片,舊時光,小家史,大時代。
頑童始,顛沛路,三八年,戰亂時,生湘雅,父中校,母教師,有長兄,離上饒,幾輾轉,到北平。父曾婚,有大媽,生五姐,三四姐,北平會。
四八年,隨家人,到台灣。父辦報,《國語日報》,推國語。母教師,愛育人,善書法。兄院士,研新藥,助非洲。
出版路,也坎坷,先大陸,後台灣。
白先勇,是同學,在建中,讀其書,讚其文。
百城堂,家遺物,百感集,言難盡,書四本,已出二:
《十年顛沛一頑童》
《調笑如昔一少年》
「志在四方一男兒」
「勇往直前一好漢」
文:ShaoHua
在蔚藍人文堂的雲端講座裡,我始終是個求知若渴的學子。略有涉獵的領域,就期許自己不斷地累積與精進,而不熟悉的主題或不認識的人物,則是虛心地聆聽、學習與吸收。
對於今天這場講座的主講人,孤陋寡聞的我其實不知其名也不知其事,但讀過一篇又一篇的講座前導文宣,對這位聰明又調皮、優秀卻叛逆的學霸,從教授轉職為導演的人生際遇產生極大的好奇。
王正方,1938年出生於長沙,1948年隨家人來臺,父母皆為教育家,其父是鼎鼎有名之《國語日報》創社副社長王壽康,其兄王正中為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係藥理學與寄生蟲學權威。王正方人在臺一路就讀國語實小、建國中學和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並留學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獲電機工程學博士。畢業後在美曾任IBM工程師、喬治梅森大學工程系副教授等職。
保釣運動興起時,王正方在美國積極參與,並於1971年11月成為秘密訪問中國大陸晉見周恩來的五位保釣代表之一,事後被中華民國政府列入黑名單,長期無法回臺。1982年辭去教職投入電影業,曾任演員、編劇、導演,近年積極寫作回憶性文章,並已出版《十年顛沛一頑童》及《調笑如昔一少年》等兩本回憶錄。
這麼充滿戲劇性人生發展的人物,真的教人不好奇也難。
今天的講座,王導先從客串《英雄本色II》電影一個黑道改邪歸正牧師的角色談起,再回顧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日出劇社的話劇情誼,以及為製作好友戈武與女演員許素瑩的真實故事改編之電影《半邊人》而義無反顧辭去美國大學教職,從此展開與電影不解之緣的斜槓人生。其次則是回顧他的童年記憶及家族故事,關於父母、夫妻、兄弟、姊弟之間血濃於水又念念難忘的深情。
高齡85歲的王導,保有他頑童本色,在講座中說話的語調及內容時而逗得我發笑,但他在談及不捨好友戈武之離世、義不容辭投入電影《半邊人》以另一種型式紀念並成就好友、透過臉友在古書店找回自己建國中學的畢業證書及父母親遺物時的哽咽落淚,也讓人深刻感受他的真性情。
今日講座,王導家族故事的種種記憶特別觸動著我。聽著王導的口音、看著他父親的手稿及母親寫書法的照片,我腦海中一直浮現起已逝父親的形影,那個坐在書桌前讀著文學、史書,會在過年前揮毫寫春聯的身影…諸多回憶湧上心頭,懷念之情久久難消。
今日最為動容的是王導父親說的:「做個有用的人」。王導的父親銜命來臺創辦《國語日報》,在國語文及作文之學習路上啟蒙、嘉惠無數人,王導的母親以教職身分作育英才,王導的兄長以病理學之專長救治病苦之人,而王導雖謙稱自己「無用」,但他用行動展現愛國之心、用電影感動人心,也不負其父親的教誨了。
聽完講座,對王導的人生故事充滿興趣,等之後有空再來拜讀他的兩本回憶錄。感謝蔚藍人文堂,讓每週一講的講座,豐富我的心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