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俊奇FB
我對蔚藍説,天,妳完全是個收放自如的文宣高手!
身為蔚藍人文堂堂主,她對每一個受邀開講的講者瞭如指掌,先熟悉對方背景,再建立信任和默契。最重要的是,她比講者更熟悉他們的作品和風格,知道怎麼切入設定講題,怎麼推送演講綱要,怎麼製造開講氣氛,甚至什麼時候緊鑼密鼓的宣傳,什麼時候張弛有度的觀察,她都拿捏精準。
這除了歸功於每週一場在台灣與美國兩個時差相距甚大的國家同時開講,更重要的是,她幾近天衣無縫的策劃、溝通和執行能力。以蔚藍縱橫台灣人文與才藝界的人脈,邀請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主講者不難,難的是和每一個主講者建立起來的默契與信任度。
第2次在蔚藍人文堂主講,蔚藍的幾則宣傳文案都神乎其技的精妙,先是摘文截句,讓堂友們猜我所「鏤空」的10位人物,再來把鏤I至鏤III的90個我人物都讀精讀熟,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然後我提到所寫的人物之間,都有一根線索埋伏,即將牽扯出另一個人物,他們的息息相關,他們的相濡以沫,還有他們的對照與呼應,是巧合也是必然,她馬上心領神會。
感謝蔚藍事先張揚的這一篇「對照記」,是最強的講前預告,因為,她已經摸熟了我的書寫風格和演講軌跡。
------------
完成90個人物的鏤空與浮雕,從《鏤I》、《鏤II》到《鏤III》,所捕抓的,不再是明星們外貌上的絕代風華,而是他們歷練中的路轉峰迴。
尤其是繁花落盡,越過山丘之後,漸漸明白:幻滅,是一種成全;斷裂,也是一種完整。
明星們風光背後的內心場景,其實並不總是一路順遂,也不見得處處景色怡人。他們都和我們一樣,有親情的牽掛,有愛情的煎熬,甚至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也沮喪,也失落,也免不了,慌張失措。
因此《鏤空與浮雕III》,透過楊惠姍和胡因夢的洗盡鉛華,尊龍和周星馳的光芒漸熄,以及李宗盛和陳昇告別狂傲之後,看見他們越是回歸平淡,越是懂得在生命的每一個停頓與拐彎,深情款款地對待自己,以及越是從容越是動人的人生。
文 : 蔚藍 2024.3.28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鏤空迷,一定會非常享受字裡行間尋思的趣味,尤其是范俊奇特意整理出的對照記。
鏤一、鏤二到鏤三,出場九十位風流人物,像是開了一場跨越時空跨越領域各展長才的虛擬派對,他們在不同年代穿梭,他們在彼此的生命擦肩而過,他們未必彼此都認識,透過范俊奇的對照記,有過一剎那的重疊與撞擊,然後沿著歲月的水跡,彼此窺探對方虛虛又實實的人世構圖。
*陳昇和卡繆
陳昇的飄忽和卡繆的荒謬,他們說話的語氣,其實是那麼的相近。陳昇和卡繆最相似的地方,是他們都一樣的善於歡快地和人打成一片,但更善於詭異地在空無一人的廢墟雀躍地拼湊散落四地的自己。
*徐克和王家衛
徐克不同王家衛,王家衛迷信明星,喜歡用草木蔚然的臉孔犁開劇情,而徐克看明星,習慣剝開明星的華麗皮相,檢驗這幅臉孔背後還有什麼樣的可能。
*林志玲和范冰冰
她倆一直都是最明豔最強烈,也是最讓人驚嘆的對比。但范冰冰顯然比林志玲剛烈太多。林志玲小橋流水的美麗,和范冰冰剛烈似火的豔麗,肯定是不同屬性的祝福。
*沈從文和林徽因
林徽因和沈從文其實才是兩個最相近的人,沈從文從林徽因身上看見最坦蕩的他自己,林徽因也在沈從文身上發現她的嚮往和壓抑,因此他們總會在長滿青苔的生活縫隙中相視一笑,疼惜對方就好像疼惜自己。
*亦舒和張愛玲
亦舒和張愛玲最相似的地方是,她們眼裡基本上沒有特別看得起的人,甚至連她們自己也不----她們都覺得自己值得更雕欄玉砌的愛情,更奼紫嫣紅的人生,是人生的境遇,怠慢了她們。
*李健和汪峰
兩個人在音樂風格和表現方式差距那麼大的人,竟然可以在音樂上把臂言歡,在舞台上情深義重,實在難怪很多人會難以置信,汪峰的狂野爆發,遇上李建的娓娓道來,那畫面的衝擊力還實在是蠻大的。
*李宗盛和林夕
李宗盛不是林夕,也幸好他不是林夕,他歌詞裡的愛情沒有林夕高度象徵性的壯麗景觀。可是他的愛情閱歷,以及他對愛情的無能為力,一次又一次,像神諭,解鎖我們對愛情來回反覆的辯證和質疑,因此李宗盛的情歌,動人的不是氛圍,不是意境,而是愛情發生的場景裡頭留下前人的呼吸,總是和我們特別靠近。
*胡因夢和杜鵑
中國超模杜鵑,在神韻上,頗為接近胡因夢的空靈----都瘦,都飄逸,都彷彿雲深不知處。而且我們現在流行把女孩的瘦,恭維為「瘦得像一束光」之際,胡因夢當年的瘦,瘦得像一株楊柳,完全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那種意境全給漾開來。
*林青霞和楊惠姍
兩個曾經驚濤拍岸的女人,鐵馬嘶風,氈裘凌雪,那一份各自滄桑半生修回來的從容與恬靜,看上去分外舒心,分外悠然。林青霞在楊惠姍走過的路上、電光火石,看見一個洗淨鉛華的女明星,把過去的自己丟進烈火熊熊的熔爐,焊接成另一座雕像。
這些段落皆出自范俊奇的原文。讓我想一探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寫出這樣的文字戀。戀文字的我,最懂得,寫不出文章時,苦不堪言,無人能分擔,寫成時,樂不可支,願與眾人分享。
承蒙范俊奇寫文成書,讓我等不用週週追臉書,不用等到荒島書單。現買現讀收藏活用,現學暖眼旁觀,看世面、看場面、看情面、看人面、看暗面,看繁華落盡琉璃心,再彎腰把碎了一地的光彩與斷裂拾起,向這些風流人物致敬!
文:ShaoHua
若沒有一雙看透外表的眼,如何能「鏤空」每位明星深層的內在?若沒有一顆敏銳觀察的心,又如何能「浮雕」每位人物不凡的特質?我相信正因為兼具如此細膩心眼的人,才能用文字完美刻劃及堆疊。
《鏤空與浮雕》,是馬來西亞籍、曾任時尚及女性雜誌主編的范俊奇老師以他獨到的切入點、細膩的觀察力及精湛的書寫力,用文字刻劃他最迷戀、最仰慕、最想致敬的90位人物,從I、II到III已成書三冊。
他浮雕女明星,是從外貌特徵開始,如:湯唯的腿、林青霞的下巴、張曼玉的聲音、梅艷芳的手。他描繪女明星的美,有各種絕妙的比喻,如:林志玲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美,范冰冰是宮廷金碧耀煌的美,張柏芝是喋血街頭闖蕩江湖的美,鞏俐是和命運蠻橫較勁的美。他談論女明星的美,也有所謂靈氣、知性與餘韻之別。
大概是擔任過女性雜誌主編,他在書寫女明星時,不但眼光獨到,文字也特別有味道,而在時尚圈與娛樂圈交遊多年,他對筆下的男明星,也有各種深沉的體悟,例如:尊龍的孤獨是正體字的孤獨,周星馳的所有喜劇都是浸泡在眼淚裡。至於越過山丘的李宗盛、告別年少氣盛的陳昇,則是成熟男子的另一番境界。除此之外,《鏤空與浮雕》也刻畫親情、向文革時期的文人致敬,並以「最是煙火靜默時」談患有憂鬱症的明星、畫家。
2022年范俊奇老師在蔚藍人文堂的第一場講座,我因另有行程無法聆聽,但看到蔚藍堂主極其讚賞的文宣,便於2023年春節期間拜讀過《鏤空與浮雕I》。今日聽完講座,對於范老師如何書寫其他人物感到好奇,希望之後能抽空拜讀此系列的第二、三冊,補足今日我所欠缺的連結性。
附帶一提今日講座聽到「最是煙火靜默時」這句話時,我腦海中浮現起楊忠銘老師一件名為《安靜的煙火》作品,一併放在此文記錄。
文:曾瓊玲
我非鏤迷,但從堂主蔚藍用極心思,講座前篇篇文宣盡出,兼寫有趣的人物猜謎,謎題揭曉後,令人出奇不意,讓我對俊奇老師充滿好奇。想著及看著,一位來自大馬的作家,如何含著漢字,接二連三依據他對名人的入微觀察,用文心雕著人,用文字聚焦點、線、面,速寫及素寫人物,藉著他透心又有美感的文字,再造出名人的風華。
俊奇老師的人物書寫,有感有味有品,筆下人物皆非泛泛之輩,從《鏤I》、《鏤II》到《鏤III》,每一鏤列30個人物,老師用「直覺」品人,再從閱讀的養分精雕,將90位人物鏤空、浮雕,筆下人物個個有神有髓、有精有華,不僅再現外貌上的風華,另見幻滅後的峰迴。
*鏤一到鏤三 寫出迷戀、仰慕及致敬 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
藝人也是常人,從老師的筆下,明白「明星」並非永遠高掛星空,我們會遇到的煩惱,他們也會遭逢,他們一樣有親情牽掛、有愛情煎熬,在人生起落中,也會沮喪失落、張惶失措。所以,在《鏤III》,讀者可看到楊惠姍和胡因夢洗盡鉛華的素顏,尊龍和周星馳光芒漸熄後的內顯,以及流行歌界之大師級---李宗盛和陳昇告別狂傲,繁華落盡、終歸平淡之後,漸懂得深情對己,寬容對人。
*生活細節小說化 人物描寫散文化 作者是旁觀者 也是介入者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俊奇老師寫人物,出神入化,讓我聯想到論語的孔子,也曾如何觀人。孔子說:「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先看他目前所做的事,接著再擴大觀看他所經歷過的事,最後再看他辦完事後,心裡安住的情形。如果能這樣周遍、仔細地觀察,一個人的真面目,那裡藏得住啊!那裡藏得住啊!」
在不同的時空,驚嘆俊奇老師也如聖人般觀察一個人。觀人要全面,不可因其缺點就否定疏遠。因工作性質,俊奇老師閱人無數,但他秉持溫良恭儉讓,帶出人物特性,並善用名人的小花邊,讓筆下人物更能枝葉繁茂,寫作的底限在於不砥觸、不冒犯,所以能惺惺相惜。
*偏愛、偏心 寫特徵、也寫缺點 型塑嬌點及驕點
老師寫人,從外貌、從影像切入,擅以物詠人,像李宗盛的木吉他、陳昇的酒、林懷民之於煙、湯唯之於風衣;更巧妙的是,化人物之缺為優,如描寫舒淇不美,也寫亦舒的痣、林青霞的下巴、梅蘭芳柔弱無骨的手…。
老師以屋子的玄關及露台,點出寫人物如何能寫入心坎裡,他寫出江湖紅塵,更寫出「五面」,看世面、看場面、看情面、看人面、看暗面的面面俱到,這些都是因為老師懂得自己要寫出什麼。
不禁,想到一首歌~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聽了講座,十分認同老師提到:「沒有文學的時代,不能算是一個大時代」,也謝謝蔚藍的「成全」,讓堂友們有幸在雲端上,聽見俊奇老師如何用文心雕「人」,以文會友,也以書相知,藉由網路匯聚鏤迷,在心裡、愛情裡、婚姻裡、生活裡,明白幻滅.也是一種成全,路偶有不平,但只要好好走過,也能開展新的人生。
文 : 堂主報告書 2024.3.31
文章標題要偷學范老師,副標題以一句話抓住一個人的神髓,要出奇制勝,引人注目,讀完全篇讓讀者頻頻點頭稱是,對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本「鏤空與浮雕」寫盡90個人物,我是看一個,愛一個,說我花心嘛,我承認,花心未嘗不是一種專情。尤其在我懂得欣賞一個人的與眾不同,看懂一個人從盛放走向凋零,在破敗與華麗之間展現出的生命力,令人迷戀、令人景仰、令人想獻上最真誠的致敬!
*人,一直是主體。
你若仔細看「蔚藍人文堂」的題字,出自於堂友胡家華老師(台東縣書畫教育協會理事長,也是全國美展書法類得獎人)。他特別強調中間的「人」字,大器大度大公大正,不卑不亢不邪不倚,有股頂天立地、落實紅塵的氣勢,卻又那麼剛剛好,群智與愛撐住了整個人文情懷。
2024年蔚藍人文堂的演講企劃以「人」為主體,上場的經典人物像是小澤征爾、梵谷、瑪塔哈里、蕭邦、拿破崙、梅蒂奇家族、卡拉絲、齊豫、楊惠姍、Pina Bausch、葛蘭姆.....,說很多人的故事。這些人物可以遠觀、可以凝視,可以親近,可以仰望,值得用好幾個小時的演講精華來品味。
范老師以馬來西亞作家的身份,以華文書寫兩岸眾所皆知的精彩人物等,戲裡有戲,精中之精,不只是寫其形,更寫其神韻、神采,在名利擺盪間的精神典範!
*
范老師說:「沒有文學的時代,不能算是一個大時代。」
感謝每一代書寫者的紀錄。一如民國文人立下的典範,在鏤三裡,心疼沈從文吃過最多文革的苦、還原郁達夫是熱愛美食的風流讀書人、周作人在監獄氣鍥而不捨寫作、老舍之死至今成謎,讀之思之遙想之,沒有完美的生命,只有完美的欣賞。
於是我問范老師:「你怎麼精選鏤空人物,如何下筆?」
除了運用五感全開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直覺」,當下喜歡這個角色,便願意為這角色寫出波瀾壯闊的人生,讓他再活一次。
一如堂友常問我:「你怎麼決定邀請主講人?」
在邀請之前我已經做過深入的知性研讀,「直覺」判斷講者從才華、才學、台緣、人緣等聽者的契合。所謂「直覺」就是我品人的功力,從閱讀得來的經驗值。
在Q&A中,我們討論到鏤空人物的閱讀習慣,像是「陳凱歌神態上那種高人一等的傲氣,或多或少,是因為看多了書看來的。」「胡歌是個愛書人。據說他刨書刨得近乎出神入化。」 我遇過許多高人前輩,閱讀量之寬之廣之深之雜,都令我深深拜倒。
在演講後,我收到許多堂友讚嘆堂主為每一場演講作足功課,這只是我回報主講人的尊敬。書裡的冰雪聰明、江湖人情、起伏跌宕,都已融成我生命裡的靈血骨肉。
*
圖像與影像的年代裡,最被忽視的是標點符號和修辭學,我從范老師的文字戀中受益良多。
我問:「在書裡,你很少用驚歎號,卻常用破折號,來牽引出文章劇情的轉折,帶入高潮和懸念。又你的句點和逗點的使用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句子可以長到有五個子句,或是連續逗幾個逗號,連續句好幾個句號,還有動名詞的交互使用創造出新鮮感。」
身為「全鏤俱樂部」的文字迷,我對范老師常以古典詩詞來形容一個人,絕妙到拍案稱讚。他重新定義生命、歲月、青春、美麗等新句子,比如林志玲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美」、范冰冰是「宮廷金碧輝煌的美」、張柏芝是「喋血街頭闖蕩江湖的美」、鞏俐是「和命運橫橫較勁的美」,讀起來不落俗套便是趣味橫生了。
要致敬的是范老師下筆時的溫柔敦厚,不嗜血,不八卦,提高人性與尊嚴的層次。
他寫湯唯的腿,而不寫「色戒」的色慾。他寫周星馳的「所有喜劇都是浸泡在眼淚裡的」。他講「最是煙火靜默時」,寫名人的「憂鬱症不是一件流行的大衣」,正面肯定他們從破敗的生命中破繭而生,像是95歲的草間彌生的創作。他寫「沈從文的記憶非常驚人」,下一段又寫「其實沈從文的驚人記憶是訓練出來的」,故弄玄虛之後才知道,背後如此無奈和心酸。
范老師運用以物寫人的切入角度,像李宗盛的木吉他、陳昇的酒、林懷民的煙、湯唯的風衣。或是化缺點為優點的寫法:舒淇不美,亦舒的痣、張曼玉的門牙,都幫助我有火眼金睛的處世智慧。范老師不只是寫出江湖紅塵,更寫出「五面」,看世面、看場面、看情面、看人面、看暗面的面面俱到。
*
Zoom中450人何其有幸在文字戀裡惺惺相惜,以文會友,以書相知。讀完三本書成為鏤空迷,歡迎加入「全鏤讀書會」的討論,讀我們愛的書,愛我們寫的文、寫我們喜歡的人!
PS.
下線後,我和俊奇電話聊一個小時,欲罷不能,從書裡聊到書外的世界。
文人,懂了就通,文心,通了就懂。一通百通,萬事皆通,一竅不通,通通不通。
鏤雕之後更見「俊」「奇」 筆下皆非「泛泛」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