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堂主
平路著作「夢魂之地」有三條敘事軸像麻花辮一樣,不斷地交纏並推演情節:一是通靈女子與彥青的通靈情,二是老蔣與小蔣的父子情,三是三太子挪吒和三太子爺的時空靈。
其實,還有一條隱而未現的作者身世,若隱若現飄忽來去,必須是熟讀「袒露之心」的讀者才能溫柔扣心 ; 又,島嶼的身世、作者的身世,與書中人物的身世,形成一個秘密與解密的連環扣,這正是小說最迷人之處,將讀者的手指黏在書頁上。
為了保持自己閱讀的樂趣和觀點,我先跳過范銘如教授的總導論不敢去讀,免得受影響。其次,忽略34則「各界讚譽」。我花了三天的時間讀完平路台灣三部曲,卻花了一星期去沈澱,我的腦中開始架構出一座島嶼的過去、現在將來.....。
對作者來說,最難的應該是取捨吧?如何在歷史長河上只取一瓢飲,用250頁來寫出每個人和這島嶼或多或少的連結與命運。
對讀者我來說,最難的是入戲到書裡閱讀,又能無恙走出書外,心裡明白自己有所改變,得到的不是神力而是自由,療癒的不是創傷而是力量。
對堂主來說,最難的是如何在各家媒體、各界主持人、各方賢達的推薦序中,找到自己的疑問和解答。
難得作者來講創作背後的田調足跡和歷史照片,讓我們更認識東方之東+婆娑之島+夢魂之地。
-----------
蔚藍人文堂在2022年辦了夫妻檔雙演講,4/23平路的「人生疑難雜症文學指南」,和4/30黃世岱的「第三人生太好玩」。
前者介紹兩本書「袒露之心」和「間隙」,2021年平路獲得第22屆國家文藝獎,為當代最卓越的華人作家之一。
爾後蔚藍堂的平路系列有:
2023.3.18 「致與藝術相愛的人~經典是越渡時間而永存的意義與趣味」,介紹短篇小說「莫妮卡日記」
2024.4.6 「夢魂之地~神與傷的通靈」,介紹平路台灣三部曲之三「夢魂之地」。
平路台灣三部曲,思索大航海時代以降,島嶼的身世與命運。
東方之東(2011年):就算是沈淪的底層,走到盡頭,可能是新生之地。
婆娑之島 (2012年 ):兩個人碰在一起,究竟有多少種相愛的方式?
夢魂之地(2024年):他始終是得不到父親讚許的孩子。孩子被大人辜負,是難以平復的創傷。
遲到的讀者,如我,猶未晚矣,這三年趁新書出版之際勤奮「追書」,陸續讀完六本有餘,涵蓋散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無怪乎新書書腰有八十餘位學者文人作家的推薦,無怪乎第一場實體新書分享會的百餘位書友皆是「平路迷」,無怪乎各界讚譽佳評如潮。
遲到的讀者,如我,急起直追,願在雲端讀書會與大家共精進!
文:Debra
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家平路近期出版長篇小說《夢魂之地》。平路表示,如果有一個讀者在打開某本書的瞬間突然懂了某些事,人生在那個瞬間是極有意義的,包括原來他沒有想過另一個人或是另一群人的心境,甚至是他很討厭、痛恨的人的處境,「那一瞬間的感悟、感動,就是滋潤」。
《夢魂之地》描述擁有通靈能力的女子,在為他人解謎的同時意外闖進政治強人生前最後心路歷程,甚至進入整個被黨國背叛族群的內心深處,整部小說宛如1篇探索島嶼命運與國族記憶的寓言。
平路說,通靈或台灣的宮廟文化都是信仰的一種,所有宗教的意義都是想要重新連結,對她而言小說也是一種信仰,寫小說是一種嘗試跟人連結的方式,許多小說作者都非常羨慕通靈的人,通靈人彷彿只要搭對了天線就可以進入別人的腦海,他們能做的事「我們做不到」。
平路表示,通靈的意義正是可以貫通別人的心意,她衷心希望在某一個瞬間讀懂另外一個人的心,或是讀者也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這該有多幸運」。
文:曾瓊玲
一部好小說,的確需要時間構思蘊釀,老師從2011年到2024年寫了三部曲,我聯想到米蘭大教堂更耗費了600年而建,不論是文字或是建築,都需要時間堆疊,從細微到繁複、從渺小到偉大,一個頂接著一個,集體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這是多麼大又多麼嚴肅的探索?個人命運是如何與島嶼交織?人是如何在件件歷史事件和成長創傷中,構築出「台灣三部曲」的美麗風景?這些疑問,若堂友們尚未翻書啟閱,也可在平路老師今日的講堂中,找到密碼、線索,進而找到答案;若你已開啟扉頁,從小說閱讀中,你可逐步解迷,找出答案。
喜歡平路老師的讀者,會為她聲音、眼神、表情及文字書寫所著迷,雖然老師自謙她的聲音不好聽,在線上聆聽的堂友們,真切驗證老師的聲音魅力,不僅是手被書頁黏住了,耳朵及心靈也臣服在老師的說書中,不小心就會讀進心裡,也聽入腦海中。證實了老師今日所言:「如果小說有一點意義的話,希望這樣的書寫可以在不知不覺,無意之中進入人的心裡,讓不同的人能夠互相理解。」
*說寫的是歷史 卻不枯燥,虛實之間 隱藏著許多的密碼與秘密
老師說:「小說如果真有一個精神的話,那就是『問號』密碼。台灣三部曲,思索大航海時代以降,島嶼的身世與命運,也細藏著無數密碼。
東方之東(2011年):「丈夫失蹤去了哪裡?」
藉著尋夫、順治出走,隱喻男人對自由的渴望。
婆娑之島 (2012年 ):「我為何被控叛國罪,是哪裡出了差錯?」
從大航海的荷蘭印度公司的末代總督揆一,與美國國務高位淪為階下囚,兩個男人都曾在同一個島上度過人生的精華時光,卻在晚年嘆息它的命運。
*夢魂之地(2024年):三太子說的不是神力,是創傷?
從書評中,得知「東方之東」描寫島嶼跟大陸的關係,探索兩者如何互相牽引,以及到底誰牽引誰多一些,也寫寫背叛跟離散,最終知道理想生活往往與自由的追求相關。「婆娑之島」則用外國人的角度,看待這片土地,無論是傀儡還是高官,他們的眼光到底如何,對台灣的想像又是什麼,對台灣是否擁有真情。到了三部曲之終,老師提到「夢魂之地」,表面上是北極殿-乩身的修練之旅,探討的忠貞與背叛的關係,以及台灣的宿命。但老師不解的是,為什麼中國覺得台灣一定要統一?為什麼有些人非背叛逆不可?以及怎樣才是一個人最嚮往的生活?
老師書寫的三部曲非編年體,不依時間順序排列鋪排,時空雙軸疊覆,所以可擇一而讀,不論從那一部開始,走進解謎的過程裡,台灣的歷史如同書封面的影像,一片色彩中,或明或暗地,浮現在島嶼的山與海裡,也是小說的寓意。
喜歡平路老師用開闊及包容的同理心,看待歷史的傷痕,老師藉由筆下角色的設定,藉人物說近代史,在那大江大海的動蕩下,從人物的童年及成長背景,剖析大人物與平民百姓的情懷,釐清了問題,從小說閱讀中,會學著寬容。「夢魂之地」小說中的男女主角,甚至仙界的哪吒父子和鄭成功父子,皆縈繞強人父親關係的記憶(daddy issues),但最終將從傷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小說末了,主角們夢醒了,如同讀者們,照辭若鏡,也產生了共鳴,交心融合,共同經歷夢魂之地。
*小說的有趣 在於將時空折疊翻轉
平路老師的敘事舖陳之功藏於細節,如同聽她在講座中說故事時,抛出問題,但不會馬上給你答案,聽到尾聲,會恍然明白「夢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種驚喜會,讓人會心一笑。也明白了,透過閱讀 ,可翻越(閱)另外一個人的人生(如同算命仙);透過文字,也能了解當時的生活背景及瞬間穿越(Passing)了他人的成長軌跡。老師也勉勵著我們,要保持好奇及赤子之心,思索現在的我,是如何變成的。
眾人皆問老師,這三部曲之终「夢魂之地」,為什麼要寫了十多年之久,老師回說:無非為了讓小說更好看,這樣的答案,簡單又純粹。
蒐網得知,老師說到她的《夢魂之地》歷經十年辛苦,提醒自己情深必墜,執著的皆屬於夢幻泡影。寫作之於她,如同修行,曾是初衷,廻向著自我質疑,希望多一點寬闊、多一點柔軟,一日日或有更多的瞭悟。
*三太子(哪吒)跟台灣密不可分 高明的小說 出自於人物的設定
歷史小說,半虛半實,閱讀它比讀冷冰的歷史更有趣。雖然,歷史小說不能完全取代歷史,但借由歷史的敘事來寫作,讓「事實」的真相,少了些殺傷力,
謝謝平路老師,今日除了精彩的說書,也投影數十張她在《夢魂之地》的田調照片。看著照片,更能將人物與土地產生連結。
歷史人物主角是蔣經國總統,而虛構的女主角是「通靈阿桑」,小說由靈媒的中年焦慮開始,她的靈力自從犯下錯誤及隨著年歲漸長,能力也日趨式微。某日她感應到有另一靈媒趨近,主動找到名叫「彥青」的男子,在位在赤崁樓鷲嶺的北極殿「威靈赫奕」匾額下,彥青與阿桑靈魂交換合體,兩人各自經歷了奇特的遭遇與經驗,男子接受到鄭成功的附身,阿桑進入了晚年膏肓蔣經國的腦中,與這位真「太子」一同回顧了他的成長階段,也參與了死亡。
整部小說以「三太子」貫穿,三太子(哪吒)拯救了阿桑童年苦難並給予了通靈能力,三位人物:蔣經國、阿桑與彥青,在時空交替中,天神、元首和靈媒如同的命運共同體,整體而言,天神、元首和靈媒同被父倫創傷,雖然很想「毋忝爾所生」,不負父親期望,但如何做,都得不到父親的愛。老師借角色敘史,讀到「剔骨割肉」把肉身還給父親,讀者同感時代之傷,童年千瘡,沒有美好的追憶,長大也會不斷的幻痛著。
*幻痛 也是一種成長
平路老師學的是心理,所以善於深入人心的底層。希望能將所有的矛盾衝突,都丟在夢境裡,而留下的真實,學習著包容。因為,就算是神是強人,背後也有創傷,但而這個創傷,藉由歷史小說,可以修復族群破碎的記憶,這就是文學的力量,也是虛構的力量。
時代的傷,不會隨著一頁逝去,撕裂的情感,也不會一筆抺去。但藉文字療傷,在試著理解包容的同時,有些事就能無形中化解。平路說,如果小說有一點意義的話,希望這樣的書寫可以在無意之中進入人的心裡,讓不同的人能夠互相理解,雖然,學習沉澱需要思考,也需要時間,但島嶼只有一個,我們都是生命的共同體,不要分別顏色、族群、省籍,珍惜寶島,不要再分裂。
十分認同平路老師所言:「通靈」的意義正是可以貫通別人的心意,她衷心希望在某一個瞬間讀懂另外一個人的心,或是讀者也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心有靈犀一點通,這該有多幸運。
2024年堂主蔚藍企劃一系列關於台灣的演講,2/24 王浩一演講「在廟口說書~在府城談談台灣四百年」、 3/16 優席夫演講「發現新天地~台灣南島後裔,優席夫的奇幻之旅」,4/6平路老師講「夢魂之地~神與傷的通靈」,身為蔚藍人文堂之堂友也同感幸運。
文:ShaoHua
蔚藍堂主說她是個遲到的讀者,為了主持這場講座,她在一週之內讀完平路老師的台灣三部曲小說(《東方之東》、《婆娑之島》、《夢魂之地》),而汗顏的我除了是個遲到的讀者,還是個遲到的聽者。
對於平路老師,鮮少看小說的我其實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其事其書。之前平路老師在蔚藍人文堂的講座,我也正好有事沒能聆聽,但因今日講座主題相當吸引歷史控的我,儘管上午處在幫忙家事、行李張羅及趕車北上等各種忙碌中,還是一心多用的聽完講座及QA。
平路老師在這場講座中簡略說明台灣三部曲小說的創作內容,並將主軸置於距離《婆娑之島》出版後事隔12年始完成的《夢魂之地》。透過講座,得知通靈者、三太子、鄭氏父子、蔣氏父子…都是書中的人物,而「太子們」的「Daddy Issues」是書中探討的一個重點,至於慘烈的一江山戰役、大陳島撤退的歷史,則是書寫的背景之一。
平路老師透過虛實人物之交疊、真實歷史的事件,建構出這部聽來很吸引人、精彩度可期的小說。也無怪乎在講座之初,對於「為何事隔多年才寫完台灣三部曲最終章?」這個問題,平路老師深具自信的直言:就是為了內容好看,要讓讀者的手黏在書上,持續翻頁。
講座中,平路老師對經國先生多所著墨,從描述他是個「藏著祕密的小孩」,到他晚年的孤獨,以及經國先生在日記中自陳「我一生之處,皆無可取之處」、須借助安眠藥入睡…都聽得我感到心酸。此外,聽到一江山戰役的歷史背景,我才把我每天上班會經過的一江公園內所立之「一江山殉難烈士紀念碑」連結在一起。
這座島嶼400年的歷史,有許多沈重的過往,也有許多挑戰要面對。今日聽完講座,除了希望自己能抽空拜讀平路老師的台灣三部曲著作,也期盼台灣這座婆娑之島、我所深根摯愛的家園,如平路老師在三太子神尊前占到的「鼎」卦,保佑台灣風調雨順,鐘鼎合鳴。天佑台灣,無災無難!
文:Nia
離鄉20載,託網路之福,聽見神交的作家娓娓道來 ,以「他也是人」的平實觀點,去認識傳統歷史角度的蔣經國,就像平路老師的剖析-小說,有時比歷史更真實。
感謝昨晚的交流。
文:陳甘樺
同意,小說有了作者的解讀,把角度從大歷史回歸到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體。一代強人領袖也有尋常的一面,他的苦衷、他的傷痛、他的孤獨,折射當時社會的實況,讓我們更有共鳴。
文:Gene
I am very guilty myself! This lecture opened my eyes.
exactly! 當然聴過平路名號 ,卻完全不知道她把台灣幾百年來權力人物糾葛,用小說敍述出來是不是 ?,昨晚本尊演講語氣輕柔而真切,好像走在青田街上談圍牆內的秘事,引人入勝,而衆皆為折服。
文:許淑瑛
這次講座,我也是聽得很心酸,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必須被隱藏在心中的痛,都不是我們這種平凡人所能了解的
文:香蘭
QA時間,平路回應堂主「我們生而有翼,本應飛行」此話讓我無限感慨。
文:Sherry
難怪大家說歷史是為當政者寫的小說,只有小說中才能看真正的歴史。覺得平路老師好偉大,拿起筆來寫出這麼一對對抗歷史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