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浮生半日的午後,我讀王浩一的書「暖綠之旅」,心想坐而讀不如起而行,立馬駕車去大里菩薩寺,探訪書裡的兩棵樹~烏桕和榔榆。
*烏桕~微笑御風的飛天仙女
這是一座藏在市區裡的隱密寺院,這是一棵藏於隱密寺院的迎客樹。此時春末長夏季節,一樹燦爛的祖母綠,如菱之葉,隨風頻頻招喚來客。客坐前庭長椅上,仰頭看烏桕樹,就是一種境界。
我拾階而上,駐足欣賞,撫摸著青翠的菱形小葉,隨著不同視角鳥瞰老樹,護佑情深,轉角有不經意擺設的大小佛像,四周是安靜、清淨、寧靜、莊靜的陪伴,設計簡單而深刻,呈現現代且古典。
我上三樓「寫經」,虔敬、認真、心誠,一筆一畫,手寫完心經,迴向給眾生,還有成仙的陳媽媽。
*榔榆~盛裝琉璃雲紋的憂鬱貴族
愛樹的人莫錯過,菩薩寺山門前有株老梅樹,前院是一棵蔥鬱高聳的烏桕,後院有一棵挺拔俊俏的榔榆樹。
一座三層樓清水模的禪寺建築,有冷灰的青石,有樸拙的木色,有簡單的心境。
後院有分叉兩株的榔榆,樹型高大英挺,綠葉點點,光影相掩,斑光落在黃昏的牆面上,鎏金,綠影、灰牆,映照出世寧靜的永恆。
一旁是大大小小幾十個銅碗( singing bowl ),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樣子,義工以木棒敲擊銅缽三分之一的上沿,或是摩擦碗緣。
我閉上眼睛,專心聆聽頌缽,一下一單音,卻蘊含圓渾聲響的泛音,呈現廣闊和諧的共振,音裡有高、低、遠、近、輕、緩。我試聽了十幾個銅缽的音,分辨得出各個不同,有在廟裡的、有在深山的、有清晨的、有深海的、有深夜的,有天空的、還有阿法波,也有一聲敲下去,我就不喜歡不舒服的聲音。
第一次體驗,我僅用聲音直覺,說出當下的感受,義工很驚訝我的領受很敏銳。
樹樹相聚,千樹成林。
文:曾瓊玲
昨日值立夏,一片綠意盎然,各地堂友匯聚雲端,同享藍天綠地。
謝謝蔚藍人文堂策劃老樹講座,堂友們跟著浩一老師聽書看樹,聽著「古樹與歷史」、「老樹與風水」、「老樹與生活」,以多元的視角,帶領我們領略大樹有情,除了從生態的角度,也從文學、哲學、史學、美學,探訪樹的奧秘,以「旅行」的方式,啟發堂友們尋找心中的那一棵樹。
*樹世情緣 以台南為起點 聽著老師敘說他與樹的初戀
樹與通靈?講座開端,浩一老師就以陳永華的墳前樹開始,說著明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藉女大生顯靈,重修衣冠塚的傳奇故事。
藉著顯靈,陳永華墓園除整修完成,女大生之父有情有義,植種300株陳永華喜愛的桂花樹,前台灣省主席謝東閔,也曾在陳永華墳前後種了松柏,以植樹表達敬意。
老師提到,他曾到台南柳營,那300多株的桂花樹,伴隨一路花香,行走到陳永華的墳前。聽到這段故事,覺得樹的價值,不僅只是遮蔭庇護,美化環境,還有著歷史文化意義及深厚的人文情懷。
感謝暖綠達人---浩一老師,以說樹人的角色,啟發大家對樹的更深一層瞭解。
*一花一世界 一樹一城市
老師的說書/樹,充滿古今豪情與對樹的依戀,浩一老師以老樹說書人之姿,帶領著我們探訪各地老樹。老師提到,老樹美化了城市和建築,安靜樹立,記錄著歷史。
浩一老師,曾寫下三十幾種台灣常見的樹種,工筆手繪葉子脈絡,記錄老樹風華,你我都有的曾經,徜徉綠地間,仰望古木蒼聳入雲,每一次的仰望,藍白入景、一片翠綠。
*花樹有情 人間有愛 苦楝/相思/合歡為代表
老師對樹的愛,從說書、筆繪及詩文間充分流露,對樹的依戀無人能及。
聽著老師淡定的朗誦他青春時代,以「苦棟」為主角寫著當時得不到的愛情,苦戀與單戀心情,溢於言表也浪漫爆表,老師的確是被理工耽誤的詩人,用紫的七層色彩,帶出苦棟之靈魂,詩句太美。
讀著老師的詩,我想到我最愛的《橄欖樹》。
*古樹與歷史 古人植古樹 詩有情樹有意 相得意彰
聽著老師藉樹說歷史,書本上曾讀過的古人,也似乎鮮明起來。
老師提到,鄭成功與梅樹、陳永華與羅漢松,在孔林的楷樹及周公的模樹(原來「楷模」一詞來自於樹名),岳飛墳的檜木,伍子胥墳的梓樹(付梓印刷的由來)…謝謝浩一老師給予我們許多知識與常識。
浩一老師曾以三年之久,陸續走訪八座大陸古城,寫下八位古人手栽的古樹《哲學樹之旅》,走遍大江南北,只為了心中的一棵哲學樹。老師在古樹之旅中,觀賞、撫觸、讚歎。
老師從文史切入,讓古樹不只是棵樹,更是會行動的歷史,書本上的歷史往往過於繁瑣,閱讀了老師的書,帶領讀者輕鬆地走入歷史,以那些哲人們所種植的古樹,歷史密碼一一浮現。
在書中,老師透過古人與老樹,以敘事讀史的寫作寫法,讓讀者讀樹而讀懂歷,閱讀過程充滿樂趣,將歷史增添不同的論述,觀樹寫詩,讓古人以更浪漫的方式鎖在記憶裡。
謝謝老師帶我們走進樹的世界,了解樹不僅有生態美學,更有著豐富的文史滋養與人文情懷。
下回,可偷個浮生半日,在美麗的花樹下,閒聊家常與聆聽音樂,或躺或臥,從葉隙中尋找靈光乍現,日與夜的光影流轉。
好奇的你,也可戴著聽診器,聽著水流的聲音,跟著樹一起呼吸,或雙手抱著樹,啟發自己的生命力,或者你也可以去攀爬一棵樹!
文:ShaoHua
讀過王浩一老師的《黑瓦與老樹: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深知浩一老師對伴隨老建築走過歷史的老樹極有研究,今日浩一老師在蔚藍人文堂以「我猜,曾經有一輩子是一棵樹」為題,將自己從「看樹的男人」、「為老樹說書的人」化身為樹木本體,透過照片、手繪圖為大家細說與樹木連結之旅行、愛情、歷史、風水與生活。
在「樹木與旅行」中,浩一老師分享他因拍攝公視「浩克漫遊」節目走訪苗栗銅鑼,在興隆國小遇見美麗大樟樹、體驗杭菊採收過程,以及在員林尋訪黃花風鈴木的經歷。在「花樹與愛情」,則以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及自己的《苦楝苦戀》詩作,分述單戀與苦戀的心情。
在「古樹與歷史」裡,浩一老師談及孔林的楷樹、周公的模樹、黃帝陵及諸葛孔明墳的柏樹、岳飛墳的檜木、伍子胥墳的梓樹、鄭成功墳的梅樹,另又分享走訪北宋文人名家駐足留文景點及中國寺院大廟之旅。
在「老樹與風水」中,以瓊崖海棠說明花蓮醫院奠基誌慶、台東糖廠為向外擴張據點之想法、台南公園春風搖錢及台南一中君子之香之隱喻,並介紹琉球松、日本黑松、羅漢松、落羽松等樹木。最後在「老樹與生活」中,浩一老師則以生活中散步、小憩、休閒而相遇的老樹,教導大家放慢步調去欣賞周邊的樹木風景。
整場講座聽下來,與其說浩一老師「曾經有一輩子是一棵樹」,倒不如說他「曾經有一輩子是一座森林」,否則怎能如數家珍似的跟大家分享各種樹木落腳在各地的前世今生及其悠遠歷史呢?
我在城市漫步時、登山健行中,總喜歡看路上的樹木花草,特別是隨著季節的更迭欣賞屬於那個季節綻放精彩的花朵。今日聆聽講座,腦海中不斷浮現過去各種旅行或散步中曾經歡喜讚歎過的巨木、樹姿、花顏,包括今日講座提及的樟樹、落羽松、黃花風鈴木、杭菊等。
然而走過千山萬水,看過很多壯觀的樹,在我心中始終有個位置留給故鄉那棵具有千年神力的老樹。若有機緣與浩一老師見面,我想我會問他是否曾到埔里走訪過那「老神在在,庇蔭萬代」,已經守護在地一千兩百多餘年的茄苳樹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