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當你仰望紐約天際線時,是否想過在1931~1932年間,有25萬人從事建設紐約的大工程?當時美國正值大蕭條時期,他們對未來充滿積極的態度,各行各業從事新都市計畫,為現代紐約奠定基礎。
這張「時代雜誌」的照片曾經震撼全世界,11位建築工人坐在橫樑上吃午餐,背景後的中央公園和現代相去不遠,下方的摩天大樓已見雛形正奮力往天空抽高。當最後一塊石頭就位完工時,工人們「脫帽致敬」,展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讓紐約人足以驕傲百年。
紐約紐約~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多少過客走過紐約風情畫,多少居民慣看紐約的春花秋月,多少觀光客畢生必遊紐約打卡留念。
居住曼哈頓三十餘年的Gene ,經歷紐約三階段:少年「見紐約是紐約」,逃離家鄉奔向夢想之地,青年「見紐約不是紐約」,恨透誤點地鐵和擁擠人群逃到西岸,中年「見紐約又是紐約」,發覺此生再也離不開紐約了,就此安身立命。
日日夜夜歲歲年年都過去了,Gene像一滴水融入紐約曼哈頓的汪洋人海,跟著八百多萬人積極奮進,投入帝國雄心的大業。
請問Gene,站在世界十字路口的你,心裡在想什麼?
這場演講開場於週六深夜的摩天大樓35樓,終場於週日凌晨時代廣場的直播巡禮,向紐約四百年致敬!
文:蔚藍堂主
「Gene 是你第一個拗進來的素人演講者嗎?」
可以確定的是,Gene不是第一個素人講者,也不是最後一個。
四年前的今天,2020.6.1,我們以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的形式,改變這個世界,我們以人文情懷創造人與人之間的新連結。
*到底是誰詐騙了誰?
我寫一篇「一本書一通電話一場演講」,介紹我和Gene的認識過程。有善心堂友提醒我,小心網路詐騙份子。
為了這一場演講,Gene 花了半年構思演講架構,半年來每週末從深夜到到凌晨必聽蔚藍堂演講,他自費買新耳機、付費看網上八集紐約紀錄片,閱讀好幾本書,蒐集網路資料,篩選海量影片,取消芝加哥的出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熬夜一星期、演講當日少量進食(一整天只吃一盤沙拉、一罐沙丁魚罐頭、一小杯冰淇淋),還要接受堂主親自去曼哈頓恐嚇他:「Don’t be a Chicken !」別臨陣脫逃喔!
就算素人又何妨?開場十分鐘,500人爆滿!
Gene認同並支持蔚藍堂251場全球公益演講的人文關懷精神,還捐款贊助。
*這城市好難講啊!
如果不做成網紅遊逛曼哈頓的觀光導覽,誰能講紐約四百年的前世今生?多數聽眾去過紐約玩好多次、在紐約讀過書、在紐約工作過、住過紐約很多年,看過很多紐約電影,紐約~你是我所有回憶,似乎人人都有說不盡講不完的紐約故事。Gene如何分享「我所知道而你不知道」的曼哈頓,還能在雲端中找回你我共同回憶的紐約感動。
*這講題好浩瀚啊!
追本溯源四百年,紐約今日能成為世界之都,歷史上發生哪些重要事件?哪些重要人物做出正確政策,這必須從都市規劃談起,才能成就我們今日看到新舊並陳,高樓林立,水泥叢林的夢想之地。
Gene用修復版影片帶我們回到1911年的紐約街道生活情景,歷歷在目彷彿置身其中。用Hamilton的音樂劇講述宏觀歷史的轉捩點。用Frank Sinatra 的歌New York New York 走入歷史照片,處處用心帶你穿越紐約時空。
*這講員好搞笑啊!
三十年前,一個高雄年輕人到台中讀書,因為聽一場建築演講,改變他的命運,讀過三毛的旅遊書,興起獨自出國看世界的壯志。三十年後,他的英文比中文流利,不會中打,不用Line,這半年唯一的台灣聯繫是蔚藍人文堂,他演講時慢條斯理是因為腦子裡同步英翻中的遣詞造句。
他花三天設計八版海報後才定稿,自覺不夠完善。他到演講前半小時還在修改PPT,自嘲像是建築系的學生追求完美到最後一分鐘。會前測試時,一向淡定的盈宇無視我們的兵荒馬亂,旁觀者香蘭忍住憋笑,關掉鏡頭從頭笑到尾,我則是學Gene的語氣,頻頻誇張大叫:「OMG ! OMG !」
我們幕後搞笑,他一上場實力展現。
Gene用三件商業設計作品當成自我介紹,謙虛實在,他能在曼哈頓插旗設計全球旗艦店,這等功力世人可見。
*這謝幕空前絕後!
最後以Alicia Keys &Jay-Z 在時代廣場的現場演唱影片作結。三個小時的演講高潮迭起,當聽眾還沈浸在Empire State of Mind 激昂歡快的歌聲中,鏡頭開了,Gene已經從35樓降落到時代廣場中心直播,週日凌晨一點多遊人如織,貪戀這霓光閃爍的魔幻城市,隨著Gene的鏡頭360度轉一圈,他點出觀光客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細節。
鏡頭關了,Gene獨自走兩條街回家,想起開場的散文詩「在人群中靜默過街」。
Gene滿心感動,滿腦爆炸,滿堂喝彩,又繼續和堂主聊天到凌晨四點。
*這群堂友太可愛了!
Q&A時間裡,有堂友化感動為行動,想買Hamilton 的票,答謝Gene為這場演講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有堂友敲碗下一場,志願當Gene演講的簡報助理。有23歲卡內基美濃大學建築系大二學生聽得收穫滿滿,比課堂更認識大蘋果城市。有曾在世貿中心工作的人,懷念起這一棟樓的種種。有曾住在Dewitt 小鎮的堂友勾起昔日生活圈的回憶。有堂友整場心情充滿激動、感動、觸動、讚嘆、緬懷、釋懷等諸多情感波濤洶湧。
Gene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三十年,見證這一切,身為紐約人,發覺此生再也離不開紐約城了。
*你怎知他有演講魂
我從22歲從事師資培訓,與人交談過後便心中有數。後來交遊廣闊,見多識廣,又逢高人指點,調教為人處事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彷彿有火眼金睛,看得出一個人的亮點與質感。
蔚藍人文堂的主講人兼具才華、才學、台緣與人緣。神團隊很榮幸能在起點鼓勵素人,在過程陪伴挑戰,在終點看到他人的成功,引以為榮。
文:曾瓊玲
四年前的6月,蔚藍人文堂在雲端成立講堂,週週相會~轉眼間,就走到今日的251場。雨中風中,風在雨裡,這樣的天氣,最適合窩在家裡,聽著紐約的前世今生,也印證著我們對這個具有魔力的城市,不論你是從電影、影集、新聞、圖片及旅程探索,今日講座中,有著我們對紐約~共同的想像與回憶。
初次聆聽建築師---吳俊德老師的講座,他來自高雄,現居曼哈頓,言談中帶有人文浪漫情懷。他首先分享在美曾參與過的幾個建築設計案,包括位在洛克菲勒中心的任天堂總部(Nintendo Store)及美國銀行的設計,從圖片中,看到現代的科技感,風格簡約明亮,燈光設計簡潔透明,時尚又摩登。若非Gene有兩把刷子,如何能在高樓林立的叢林中,在魔幻紐約生活了30年。
在聆聽這場以紐約為主軸的講座前,我印象中的紐約,主要來自法蘭克辛納屈所唱的那首歌---New York New York、美國鼠譚、自由女神及中央公園。聽了今日的講座,才明白紐約和台南一樣,都曾被荷蘭人進駐過,同樣有著400年的歷史,大航海的時代,有著共同時空的串連,實在有趣。
*「大蘋果」包融不同種族 融合多元文化 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
Gene今天提到紐約的城市性格:包容、自由、獨立,身在紐約,車水馬龍高樓入雲,但人潮來去,你總能尋覓到一個角落,處理自己的所有情緒,無論悲喜。
紐約有個代名詞---Big Apple,意指是個資源豐富、成功機會多、投資報酬率高的城市,遍地黃金,充滿著各式的機會,只要你有才能。時代廣場下,也常有新鮮事,在街上你也能看到許多名人,但名人也是人,紐約客早已見怪不怪,點頭微笑,再各自努力。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因紐約歷任州長的努力 造就今日的紐約
De Witt Cliton(迪威特·柯林頓),美國政治家、博物學家,曾任聯邦參議員、紐約市市長和第7任紐約州州長,擔任紐約州州長期間,為Erie(伊利運河)建設做出巨大貢獻,這位有遠見的州長,讓紐約因有運河,成為通商口,也讓紐約成為美國舉足輕重的城市。
還有羅伯特.莫西斯,這位20世紀的城市規劃師和政治家,也成就了公園、高速公路、橋樑和隧道的建設,雖然他的許多計劃也間接犧牲了部分社區利益。Gene也談到陽光法案及歷史建築保護法案,內容有深度及廣度,大開堂友眼界。
感謝Gene為了今日的講座,作足功課,宏觀、細剖紐約,從「The country and the city」說到「City of Tomorrow」,製作了120張投影片,雖他的專長在建築設計,但他也談了美國的歷史,內容豐富精彩,也謝謝堂主蔚藍協助中文釋意,堂友有幸目睹兩位大師連手,呈現紐約的歷史及風華。
*珍貴的修復影片 復刻了1911年的紐約
眼見為憑,Gene選播了1911年的紐約修復影片,從影片中,看到布魯克林橋、輕軌電車,還有蒸氣的渡輪,也看見了當時盛裝打扮的紳世、淑女,戴著高帽子、穿著澎澎裙,充滿當代的時尚。
Gene提到,紐約有個很好的城市特質:就是永遠向前看,回想1911年有個歷史案件,三角裁縫廠大火,造成數百人死傷,這個案件也提醒要正視工作環境的安全問題,保障工人權益,更要重視防火逃生設備。而,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在1911年也曾到訪紐約,在中國城,留下「天下為公」紀念銅像。
*到紐約 別忘了看Hamilton音樂劇
查網,這是一部以 rap 為歌曲基調的音樂劇,由 Lin-Manuel Miranda 飾演劇中男主角,LMM 也是《Hamilton》的創作人。故事主角Alexander Hamilton(美國建國元勳漢彌爾頓),是充滿抱負、個性衝動及好鬥,他的堅持及政治理念,就如嘻哈歌詞中重要的雙關語 “shot” 一詞, 可以解釋為機會、烈酒、或槍擊,充滿著力道,替歌曲本身和 rap 部分都增添了很多力量和節奏感,大膽又直接,聽進觀眾心中。
*中央公園是紐約最好的資產 堪稱叢林之肺
曼哈頓是個島,是被水包圍的城市森林,這個都市叢林,需要有個公園做為城市之肺,感謝前人的遠見,在一百五十年前,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啟建了中央公園,且建築理念---師法自然。占地八百四十三英畝、四公里長,更跨越一百五十個街道,橫跨三個大道。公園裡有動物園、噴泉、湖泊、劇場、草原和城堡,公園周圍都是高聳的建築。
老師也選播影片,在公園內,幸運的話,可看到高水準的街頭藝人的精彩表演,路人也隨時可加入表演,這就是紐約。
*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帝國大廈 看見美麗的天際線
帝國大廈是紐約的另一代名詞,除了電影「金剛」、「西雅圖夜未眠」也在此取景。題外話,跟紐約有關的電影,我最先想到是,「美國鼠譚 An American Tail」,故事敘述關於俄羅斯一家猶太裔老鼠,前往美國的紐約找尋更好的生活,在途中經歷失散、找尋家人的故事。也藉由卡通的美化,美國宣揚著自身的意識形態與信仰,並對外描繪著在此地開展美好生活的想像,這1986年發行的電影,貼切形塑那個世代中,青壯年對於「美國夢」的迷戀與呼喚。
*走過911傷痕,祈願悲劇不要再重現
911國家紀念館,是另一不同的感受,紀念池的位置與世貿雙子塔原址,是兩個莊嚴肅穆的大水池,水從池邊不停地向下瀉流,向著中心的墜落,宛如失去親人的淚水。青銅製邊框鑲嵌的黑色大理石,環繞著池塘周邊,上面刻著近三千人的名字,感受到逝者生前的恐懼、家人的悲傷和對那一段歷史沉痛的哀悼與反思,令人刻骨銘心。
老師提到,2001年的9月11號的當天,因為還有工作,所以他心中力求鎮定,繼續工作做調查,但其實那段時間,整個紐約籠罩驚恐氛圍,經過許久,才漸漸走出。只希望時間可以抹去一切的傷痛,期許災難不再降臨。而新的世貿中心大樓,就在911國家紀念館旁邊,花了8年時間建成,共有104層,查了文獻,樓高1776英尺,這個數字,也代表美國獨立宣言簽署的那一年。
*用大視野 細說建築小細節 登紐約而小天下
Gene自己本身是建築設計師,他個人對城市的規劃與設計,有著自己的獨特觀點,他提到:城市規劃發展是政府的事,但商業活動是否成功,主要是要靠考個人的努力。
關於紐約的發展,他認為未來紐約的發展,因為賓州火車站的交通利基,未來中城會更蓬勃發展。但不管如何,紐約是個有機城市,只會不斷更新,一直改變,營造新的面貌 。
謝謝Gene精彩又用心的講座,也謝謝堂主蔚藍從旁的文字協助,讓我們更認識了這個城市的多元面貌,這城市兼容並蓄,包容各種文化的差異,這些種種,都足以讓紐約更多姿多彩,充滿著機會與魔力。
文:Ed
紐約曼哈頓有四百年的歷史。當美國連影子都還没有時, 紐約已經開始了它的發展歷史。早年海運是世界經濟主要動力, 紐約臨海的位置 加上伊利(Erie)運河 可連接內路腹地 就給了它得天獨厚的基礎。
Gene 提到紐約建於150年前的中央公園, 至今任是紐約市的寵兒, 為人多地貴的紐約提供了一個喘息的地方。如果當年没規劃這塊淨土, 現在提出這個方案的話 一定困難重重。很可惜 當年的賓州火車站 就遭到了被拆除的命運。
聽了多首有關紐約的經典歌, 禁不住想起多部以紐約為背景的電影。An Affair to Remember 讓千萬情侣相約情人節在帝國大廈的頂樓見面。Sully 在哈德遜河中的緊極降落, 和 金剛 在帝國大廈頂端 手握美女, 大戰飛機。這些電影把紐約的形象傳遍全球。
當 Gene 在分享他認識的紐約的同時, 我在做筆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 可以去紐約一遊。謝謝 蔚藍人文堂和 Gene 的分享。
文:ShaoHua
從疑似詐騙的陌生私訊,到一見如故的相談甚歡,再到邀約允諾之上線演講,最後是滿堂鼓勵與讚賞回饋,這是蔚藍人文堂堂主慧眼識人的功力,也是她廣結善緣的成果。
在蔚藍人文堂步入4週年之際,今日邀請高雄出身、長住紐約多年的建築人Gene Wu為大家細說紐約四百年歷史。為了讓大家對他有基本認識,Gene先簡介自己的建築作品,之後再以六個子題,分述紐約的前世今生: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1609-1825)
Order and Disorder (1825-1865)
Sunshine and Shadow (1865-1898)
The Power and the People (1898-1918)
Cosmopolis (1918-1931)
City of Tomorrow (1929-1945)
在蔚藍人文堂高手備出的講師群中,Gene雖被堂主歸類為素人演講者,但他誠意十足準備了非常多資料,講座中談及紐約的歷史沿革(從荷、英統治到美國獨立)、地理環境(曼哈頓島、Erie Canal)、重要人物(Hamilton 、Theodore Roosevelt、 J.P. Morgan等)、建築地標(中央公園、賓州車站、帝國大廈、布魯克林大橋等),並輔以1911年實況、21世紀現況、《漢彌爾頓》音樂劇、街頭藝人表演等影像呈現紐約的歷史發展及多元變化。
去年10月我才首次踏上美國土地,並以紐約作為我初訪美國的據點。在聆聽這場講座時,一一勾起我在紐約的旅遊回憶:在交錯複雜的地鐵網絡中轉車、在街頭漫步感受世界熔爐的族群大匯集、在華爾街金融區感受商業繁華、在中央公園休閒散步兼健行、在紐澤西Hoboken眺望Hudson River對岸的曼哈頓天際線、參觀Theodore Roosevelt出生地故居及金融鉅子J.P. Morgan故居圖書館…等。
Gene在講座中特別說明的賓州車站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因我在紐約旅行中曾隨興散步走進賓州車站,當時發現美麗的郵局大廳,還在地下美食區品嚐到深得我心的中東料理,在我腦海中留下建築及美食的難忘回憶,今日透過Gene的解說才知賓州車站現況為重建,而原本的建築竟是仿Caracalla羅馬浴池而建,真是讓人有相見恨晚之嘆。
講座最後,在Alicia Keys的經典名曲《Empire State of Mind》歌聲後,Gene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帶我們看時代廣場午夜時分的燈火輝煌及夜貓遊人,做為創紀錄且最特別的結尾。感謝這場講座,讓去年在紐約旅遊當下並未覺得紐約特別美的我,有了另一種認識及感受,期待之後還有機會再聽在地人說紐約的故事…
文:Serena Liang
每週看堂主事前的精彩介紹,就已迫不及待週六的到來,早早掛上線(從提早30分鐘到提早一小時)才能安心等待。
昨天的紐約專場精彩更是不在話下。
我在911之前曾數幾次到訪NY,每次都蜻蜓點水。到911後因外甥女定居曼哈頓,多次造訪停留長時間。每日沿Hudson River 散步,穿過大白鳥的車站(那時尚未完工),去看Ground Zero 的水池,令人傷感,幾次搭扶梯下去紀念館,但都無法停留,趕快上來,全身極端不舒適,是冤魂太多?
天際公園那時也尚未完工,但每次在上面走來走去仍是過癮之極。
每日搭渡輪去Staten Island向自由女神打招呼,回來再去礮台公園,那顆在世貿中心底層已變形的大鐵球也置放在礮台公園。
為了躲開永遠包圍著的金牛觀光客人群,一日比一日早去探視金牛,終於照到清晨無人圍觀的獨照。
這次Gene的娓娓道來,才知道紐約的前世今生,也再度憶起往日的點滴。
遺憾的是那幾張文字的slides來不及看完。
真希望堂主能再次安排Gene把未講到的紐約介紹給堂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