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聽完演講,影像飛舞。
入睡,半夜三點,我夢見靈感來找我寫故事,一幅又一幅的畫面,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敲打我的腦袋。
故事一:
齊導畫下休止符的那一天,阿貫老師寫Line 給我:「情同手足,天地同悲。」
2020.8.15,廷洹第一次到蔚藍人文堂來演講,貫師特別叮囑我:「每次對談和講演,請守著公益、良善、實在、低調等原則而行,廷洹尤須咱們愛護。」
我謹記在心,不敢違逆師恩。
南投布農族的小男孩伍瀚,是勇敢爬上玉山唱拍手歌的原聲合唱團小朋友之一。照片裡伍瀚依偎在齊導的環抱裡,是安全感、是溫暖心,是仰望的英雄。
齊導鼓勵伍瀚說:「你好好讀書,以後我要參加你的大學畢業典禮喔!」齊導影響伍瀚後來在美國讀環境工程相關科系。
今年伍瀚放暑假回台灣,在金寶山齊導的墓前說好多心裡的話,大哭一場,忘年之交的情與義。如果有機會,明年廷洹將代替爸爸參加伍瀚的畢業典禮。
齊導拍攝玉山「拍手歌」,改變原住民小朋友伍瀚的生命,現在爬得更高,將來看得更遠。伍瀚是齊導種在台灣土地上的一棵善種子,正在長成大樹,未來能有庇蔭他人的能力。
故事二:
堂友平日是在全省各地演出的音樂家,趁著中秋節連假,從台北返鄉,帶著父母去高雄駁二特區看齊柏林攝影展。
平常老人家年紀大不愛出門,尤其是高雄酷熱難耐,還好有孩子開車出門接送,提高老人家出門的意願。老媽媽八十歲了,老爸爸已經全盲,藉著導覽人員詳細又豐富的解說,用「心」看見台灣。
老爸爸現在看不到影像,但是台灣的影像永遠在他心裡、腦裡、記憶裡,隨時都可以截取一段「看見台灣」倒帶回放,那些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遇見的人們,都是此生最珍貴的紀錄,只要有Play 鍵,眼前就是一部自動播放的「看見台灣」紀錄片。
故事三:
堂友剛從歐洲夏季大健走一個月返回加州,看見本週蔚藍人文堂海報,說起在世界各地旅館的居住體驗。
其中最難忘之一是台北和苑三井花園飯店,迎賓大廳採用粗獷卻優美的天然石材,讓人聯想到台灣群山豐富的山脈風光。梯廳前室的牆面採用台灣特產的蛇紋石,可感受到鬼斧神工的造型之美,並以投影片巡迴放映齊柏林導演的「美麗台灣」影片。
飯店的房間以齊柏林攝影取代畫作、杯具等其他用品經齊柏林基金會授權合作,讓國外旅客入住飯店,即可以透過撼動人心的空拍影像,看見台灣、認識台灣,享受台灣的大自然、文化與都市風貌。
不只如此,未來旅客搭乘華航的登機影片,也會看見齊柏林導演的作品「看見台灣」,這是由「回家吧! 原聲」紀錄片導演陳皓玫的製作。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讓海量圖檔,經數位典藏變成台灣共同的環境資產。
故事四:
有堂友今年六月全家族旅行到台灣,一起認識爺爺奶奶曾經生長的故鄉,家族三代共十人,有六位醫生和四位ABC青少年,其中女婿是埃及裔,媳婦是猶太裔,幾乎是以英文為主要溝通。
台灣環島一圈,不言而喻,那些地貌多變的自然風光,這些善良純樸的人文情懷,在在都讓全家族大開眼界,深入體驗、體察、體悟的過程中,每一幅景象都是他們的「看見台灣」,屬於家族連結的共同記憶。
結語:
看見台灣,無所不在。
看見台灣,背後是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和付出,對夢想的堅持,對情義的承諾。
看見台灣十年,三場北中南展場的壯志,在人潮熱點不收費的環境教育實踐,近十萬人重新珍惜和珍視這片土地的一切。
看見台灣,紀錄片沒有劇情,卻在民眾心裡上演波瀾壯闊的感動與激動。見山、逐岸、映河、覓城、韌島五場攝影展,看不見的都是人與環境間歲歲年年日日夜夜的命運相許。
謝謝齊柏林導演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用影像,廣結善緣。
文:曾瓊玲
有許多人是看了《看見台灣》,才開始關注自己家鄉的環境。2017的6月10日齊柏林先生為了捕捉台灣之美,飛向天際,就再沒有回來,但齊導的使命與環境保護的精神並未消逝,透過七年的努力,齊柏林基金會啟發更多人開始以空拍的方式,持續記錄下台灣環境的珍貴影像。
今年,齊柏林導演逝世七週年,齊柏林基金會也成立了六週年,齊廷洹以及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齊柏林基金會延續齊導精神與遺志,持續將齊導的夢想,轉變為眾人關照土地的愛心。
2024年齊柏林基金會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團體組優等獎,欣見基金會透過影像記錄保護環境的初衷,得到國家級的肯定,這是讓一路堅持及努力的團隊,最好的獎勵及見證。
從小就迷戀著「飛」的齊柏林先生,克服懼高,因他的堅持與期許,空拍台灣25年,讓我們從影像紀錄,看見美麗島嶼,也看見他破釜沈舟的勇氣。
有些事,是要說出來才知背後的千辛萬苦;有些情,也要由至親的人講出,才能動人心弦。
蔚藍人文堂秉持正派精神,邀請到講座雙講---萬冠麗和齊廷洹同框演講,用真誠的言語及精彩的影片,播放台灣之美麗。
*美麗的永恆 要靠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環境教育」、「尋找下一個齊柏林」以及「繼續看見台灣」等等無限延伸的計劃,基金會營運計劃及願景浩大且龐雜,雖然一路走來,阻礙不曾斷,但冠麗老師也細數並感恩著政府及許多企業、團體及群眾的支持。
冠麗老師,她相信只要有心付出,善緣自然來。透過自身人脈與企業協助,基金會因緣際會獲得了全家便利商店零錢捐的挹注,5年一億的環境關懷公益計畫更讓基金會穩下腳步。
在基金會及眾多志工的協力下,齊柏林空間這幾年交出漂亮成績單,接連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等精彩的特展,將數位典藏、環境教育做得更紮實,並實現走進校園,從小學札根,傳達環境教育的理想。短短數年時間,基金會已完成許多曾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心懷信念,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千人齊步就能持續創造改變。
*每年一展 有土斯有民 用影像守護美麗家園
基金會每年一檔的特展,從「見山」、「逐岸」、「映河」、「覓城」到「韌島」,我們看見的不僅是美景,是一場透過影像的對話,更是一種責任與使命,提醒著生長在寶島的我們,要用行動一齊珍惜與守護這美麗家園。
講座中,廷洹老師播放父親的影片,流露真情令人動容。雖然,他無法像齊導般直升機一樣去拍,但他絕佳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延續著父親對台灣土地的愛與精神。廷洹老師有學生緣,當他去學校演講時,學生總是熱列回應,讓年輕的學子,從講演中得到良好的啟發,珍惜台灣之美,並認同環保的重要。
感嘆這對父子緣淺,卻情深,緣份雖只維持短短24年,但齊廷洹血液裡流著齊柏林瀟灑、堅毅及幽默的基因,在鏡頭前展現無遺。
從網路中讀到,2017年6月父親事故當時,人在日本的齊廷洹連夜趕回台灣,見到爸爸時,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他只是淡淡地跟爸爸閒話家常,說起自己剛收到錄取通知,順利找到教職工作了。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只是想讓爸爸知道:「放心,我們會好好的,我會比你想像的更堅強。」
「齊柏林空間」是行政院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許多父母、老師帶著孩子來參觀,透過影像認識台灣的自然環境,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透過影像,更能讓年輕學子學習思辯能力,拋出疑問,從問題慢慢找出答案,這就是環境教育的最好體現。
*「廷」亭玉「麗」 「齊」「麗」斷金
齊柏林基金會成立的初衷,是為了承接數位典藏的使命,讓齊導畢生的心血,能夠世代傳承,發揮永續的影響力。經過摸索,基金會最終研擬出最合適的數位典藏計畫,不只將齊導作品數位化、分類歸檔,更要建置線上影像資料庫,並將繼續記錄台灣的使命傳承下去。
齊柏林導演在空中拍攝超過2500小時所累積的影像,約為10萬張空拍底片、50萬張數位照片,上千小時的空拍影片;要為如此龐大的影像資料建檔與整理,勢必耗費許多金錢、時間與人力。數位典藏是核心,整理數十萬張空拍影像,就像一場長途的馬拉松。
過程繁複龐雜,需要所有人一致的專注、耐心、細心、以及熱忱,但他們也相信,只要能集結眾人之力,這一場數位典藏人員及專業志工接力的馬拉松,將會是美麗而撼動人心的一段旅程,因為這是齊導生命的延續,也是基金會動力的源頭。
影像可直心投射,不用文字也不用轉譯,更何況影像的主角就是自己的家園。
齊柏林空間提供了認識台灣最好的一種方式,來自各地的人們,能一起看見這座島嶼上令人驚嘆的美麗地貌。在這裡,可看到每一雙專注的眼神,閃爍著光茫,那是對台灣之美的最好讚頌,也看見了守護環境的未來希望。
謝謝冠麗及廷洹老師帶來真情流露的演講,為了讓更多人能持續看見台灣,也期望能有更多人以行動支持,點滴穿石、聚沙成塔,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台灣的美,要我們共同永續、共同參與,唯有行動,才能改變世界,而改變更要即時,讓我們齊步共創更美麗的台灣!
文:ShaoHua
2013年的《看見台灣》紀錄片讓很多台灣人第一次從雲端的視野俯瞰自己的家園,看山的壯闊、海的湛藍,驚艷婆娑之島的美麗,同時也看到河川的變色、土石的流失,驚訝福爾摩沙的崩壞。
在《看見台灣》之後,政府成立行政院國土保育專案小組,規劃對「土石」、「海岸及山坡地」、「環境品質」及「敏感地區」等國土保育問題進行管理,並擬妥16項問題的立即行動方案,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未曾放棄繼續看見台灣,除了進行數位典藏、成立齊柏林空間、辦理環境教育,也在尋找下一個齊柏林,並於今年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的肯定。
2023年,《看見台灣》上映十週年紀念,在台北舉辦「看見台灣‧10X10論壇」、「看見TAIWAN路跑-RUN FOR CHANGE」,也在北、中、南舉辦「看見台灣十週年攝影巡迴展」。我雖然沒有參加論壇及路跑,但我是特展總計80,571觀展人次中其一,而且是在台北場開展之初就去捧場,看完滿是感動也有些許感慨。
今天聆聽「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及董事齊廷洹(齊柏林導演之子)談「用影像,創造改變的力量」,除了再次感動於齊柏林導演的初衷及後繼者的努力,也讓我更加體認環境保育資源永續的急迫性及重要性。希望透過教育宣揚,環保觀念能深植人心,只要人人在生活中具體實踐,每一個微薄的一己之力,都能匯聚成改變的強大力量。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座台灣島,願這奇蹟星球、美麗之島永保青春、長存於世~
PS.附記今日講座中有段影片有原聲合唱團演唱的《讓生命圓滿》歌曲,這首歌曲出自我個人很喜歡且二刷過的音樂劇《天堂邊緣》,因歌詞及旋律都很優美,是我很喜愛的音樂劇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