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音樂嘎然而止,停在「往天涯的盡頭單飛」,一個在天堂,一個在池上。
懸念在下集。還有許多「冰雪聰明」的故事,不能匆匆說,歲月教我們要慢慢體會、體驗、體悟。
*
1987年,我剛上大學,流行歌播放著「往天涯的盡頭單飛」,我的「單飛」,從中壢到台中,只算是跨過半個台灣而已。
那兩個大女生,單飛過半個地球。馬芳用心準備的影片,讓我們回到那純真年代,音樂人愛寫歌、唱好歌,連拍MV都那麼的不做作。以現在網紅來看,小清純,小復古。
像是回看一部後設小說,我們先知道故事的結局了。馬芳讓我們重新認識她們的青澀相遇、合作機緣、共同創作、各自單飛,生命轉折,一曲又一曲的歌裡唱出一段又一段的縮影,穿插的是,聽者的人生片段。
馬芳就是馬芳,總有獨家收藏的文物,演講中時不時跳出考古影片和驚人金句。
*
懂得生活就是大浪漫,華娟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泉源,一歌一曲匯流成時代的河。
華娟用創作來陪我們成長,總有幾首歌幾句歌詞,曾經敲中我們的心。情殤時,聽華娟的歌,感覺不那麼痛了。一個人單飛哼歌時,覺得自己好勇敢。我們在華娟的歌裡,相遇成知音,聽出理性、感性與靈性的相通。
聽馬芳音樂賞析後,更認識華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世界有太多有趣好玩的事物,來不及在情海裡自怨自艾,情傷也可以,那些疼痛,和快樂一樣,都是成長的禮物。
擦乾眼淚,聽首對味入心的歌,彷彿置身在公路電影,繼續上路吧!
*
印象中華娟是一位開朗、幽默、調皮、有情趣、有人味、接地氣的大女生。2018年馬芳在廣播裡採訪華娟,難得被她逗得樂不可抑,我當下好喜歡華娟的好個性。
馬芳點出和她私下相處的觀察,看出她對在乎的事物,絕不妥協的認真與堅持。對於大自然的熱愛、社會議題、歌曲的創作核心有「遠方」,有可以追尋的夢想,有現代女子的城市形象與愛情觀。
蒙上天眷顧的她,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廣泛,熱情投入,自由開展才華洋溢,散發音樂與文學交相呼應的光。
這也是本場演講中,我個人受益最多的金句:做自己喜歡且有熱情的事,才華洋溢,樂天知命,祈願蒙天神眷顧,天時、地利、人和。
*
馬芳老師賞析說,「華娟的歌有獨樹一格的詩意,曲折的情節和心思,藏在行雲流水的句子裡,細膩熨貼,餘味盎然,是當代中文流行音樂圈裡,少見的全能創作者。作品成色之精,才真令人咋舌。」
我遂問:「華娟是屬於天才型的創作者,還是努力型的?」
馬芳回答說:「華娟是極度努力的天才,這才可怕啊!」
從十七歲創作第一首歌「靈感」,十九歲當背包客獨自赴歐旅行,四十餘年創作三百於首歌曲,其中不乏經典名曲。500人齊聚蔚藍人文堂,聽馬芳用兩小時精選華娟招牌歌,當然要分成兩集,下集在今年年底,美西週六11/2。
*
以下引用網路,以華娟創作歌名為結語,堂友衷心期待「冰雪聰明的鄭華娟」下集:
你往天涯的盡頭單飛,
我漂泊的心停泊在基隆港,
想和孩子氣的你,在天堂曬著加州陽光,
談一場Men’s Talk,釋放蒙娜麗莎的眼淚,
情字這條路,永遠不說後悔,也不說太委屈,
願天使與海豚,伴你飛向異鄉的747,
週末的夜我不哭,你永遠是我前世的知己。
(圖片出自:馬世芳FB)
文:曾瓊玲
馬世芳老師猶如台灣流行音樂的百科全書,學富五車真材實料,聲音饒富磁性且充滿趣味,以音樂人的角度,帶領堂友們回到1980年代,重新認識才華洋溢、冰雪聰明的歌壇才女---鄭華娟。
鄭華娟是1980到199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黃金時期極難得既能寫詞、也能作曲的專業創作者,更是能唱能製作的全能音樂人。她的經典作品如繁星般,張張耀眼,如潘越雲「謝謝你曾經愛我」、陳淑樺「聰明糊塗心」、鄭怡「天堂」、張清芳「加州陽光」與「Men's Talk」、江蕙「落雨的暗暝」、優客李林「少年遊」、萬芳的《孩子氣》、陶晶瑩的《太委屈》、張惠妹的《寂寞保齡球》高達二、三百首的詞曲,是她留給世人永遠流傳的禮物,皆有高度的傳唱性。
第35屆金曲獎特殊貢獻獎頒向她致敬並追思,千萬個實至名歸,由馬世芳老師撰述得奬理由,更是最適合的人選。引馬世芳老師在北流中心的題詞:「一首歌,能讓失意的人得到安慰,讓青春的心得到溫暖,有了盼望的風景。」這段話貼切印證在鄭華娟身上,她的許多歌曲,都曾帶給我們生命旅程中,許多感動與啟發。
*馬世芳眼中的鄭華娟 猶如無所不能的鄰家大姐姐
馬芳老師說,他初認識鄭華娟的時候,還是大學生。那時她和Tim聯手主持中廣青春網晚上的「音樂盒」節目,極受歡迎。馬芳老師形容他與鄭華娟就像忘年之交,有著家人般的情感,也是良師益友。老師談到與鄭華娟家人在法國普羅旺斯共遊之美好回憶,也感嘆德國黑森林之約,再也無法履約的傷感。
從馬芳老師口中,我們重新認識了鄭華娟,她活力四射、充滿高度學習力、既有理性的邏輯也有感性的靈魂,謝謝馬芳老師的細膩爬梳,分享對鄭華娟的創作觀察及許多美好,也讓我們明白,她在台灣流行音樂版圖上有多麼重要。
鄭華娟的才華不僅僅在詞曲創作,冰雪聰明的她,極度理性也充滿感性,凡事追根究底,對己要求極嚴,事事要做到完美,要求結構與布局,從咖啡烘豆的要求就可略見,她也拿到奧地利維也納獨立咖啡學院最高級咖啡師執照。
除了是歌壇的才女,她也是暢銷作家,2003年她曾以《海德堡之吻》得到德國馬克吐溫旅行文學獎,有不捨、歡笑與更多的思念與淚水。寫歌之外,鄭華娟更是暢銷書作家,曾在《愛的小動作》一書寫到:「不管你如何度過這一天,請相信,我是最思念你的人。」21個字,逼哭許多人。她有著浪漫的靈魂,又有著理性的思考,她的歌,更給了人們探索世界的勇氣。
*將古典音樂融入流行音樂 一首靈感清新湧現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鄭華娟。我尤其喜歡她在1981年,第一首正式發表的作品《靈感》,這首也曾被張清芳翻唱,曲風加入雷鬼,依然好聽。從網路得知,今年4月間,她的追思會選在陽明山舉行,追思會一開場就是播放這首歌。講座中,聽見馬芳老師播放這首歌的影片時,猶見鄰家女孩微笑臉龐,空氣中,仍洋溢溫暖與感動。
講座中,馬芳老師也介紹了《三字頭》這首歌,由於這首歌,也鼓勵了許多女孩們,勇敢追夢。另外,她用《箱子》隱喻旅行的啟發,也充滿著況味:「箱子的大小是旅程的長短,箱子的多少是路途的遠近,每一次開箱,將歲月留在不同的地方...無休止的關箱開箱,然而到底是箱子開啟了我,還是我開啟了箱...」,文字簡單明白,郤道盡人生的滋味。
*極度努力的天才 對事不妥協
鄭華娟的離世太驟然,有著太多不捨,但相信她已幻化成一道美麗的彩虹,在快樂天堂,悠遊寫歌寫書、書寫著天上人間。
「只是日日夜夜,歲月過去,走盡千萬里,我也曾嚮往,也曾徬徨,夢想的路上」。這首《天堂》是鄭華娟二十八歲的作品。
馬芳老師提到2018年,和鄭華娟的專訪,也是最後一次的見面。這次的專訪,也讓馬芳老師認識鄭華娟認真嚴肅的另一面,她不僅有幽默感,將滾石的大合唱「城市有愛」,笑稱為「牙縫有菜」(據區新明回憶所言),也對公共事務和社會現象的批評犀利不留情,勇敢面對世間許多事,絕不妥協。
鄭華娟是古典科班出身,她寫歌詞,敘事節奏、層次分明、餘味盎然,馬芳老師推崇她是當代中文流行音樂圈,極少見能夠兼治詞曲的專業創作人,光網路上樂迷統計的作品就有將近三百首,但實際數量,應不只於此。
*友誼從時差及往天涯的盡頭單飛開始
鄭華娟的歌,讓許多女孩開始鼓起勇氣,開啟壯遊。在社會對女性角色仍有諸多成見設限的時候,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走向廣闊天地。聽著鄭華娟的歌,背起行囊,飛往異鄉,勇敢追夢。
鄭華娟與王新蓮合唱的《往天涯的盡頭單飛》,正是1980年代撫慰人心的經典歌,描述收好行李、準備邁向另一國度的心情。
「行裝已經收好,心情好不好,已不再重要,終究要展翅昂首,往天涯的盡頭單飛。狂風把眼淚慢慢地吹乾,有一點孤單,終究要離開你,往陌生的山頭飛去……守候是為了重逢,過去和未來的夢,在地平線上的盡頭,變成一道美麗的彩虹。」
還有,她和慎芝老師合作的「情字這條路」,更成為劃時代的「新台語歌」里程碑。在當時,女性普遍仍受社會壓抑,鄭華娟以她的才華與膽識,在音樂產業樹立了創作者的專業高度與尊嚴,展現勇敢探索世界、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以歌詠心,默默推動了台灣社會的改變,讓不聽台語歌的人,也喜歡這首歌。
謝謝蔚藍,邀請到馬世芳老師講鄭華娟上集,如同開啟時光之門,讓我們認識了鄭華娟創作的多樣性與她的奇幻人生,如此熱愛生命,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完美女子,她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道彩虹,更是珍貴無比的瑰寶。
文:ShaoHua
民歌手、詞曲創作者、德國媳婦、作家等身分,是我對鄭華娟的初淺了解。今年6月金曲奬的最佳貢獻奬,有一座頒給了她,在令人感動的得奬理由及萬芳的歌曲演譯致敬中,我才驚覺華娟姐寫過那麼多動聽入心的歌曲。
今日蔚藍人文堂邀請馬世芳老師,運用他洞察華語流行音樂史的深廣見識、與華娟姐略有交情的互動過往,以「音樂人的鄭華娟」為主軸,深談他眼中、心中尊祟為冰雪聰明、充滿熱情、正直不妥協,又極其努力的天才。
透過講座得知華娟姐一生出過的完整專輯,嚴格來說僅有3.5張,另外還有3張Demo類的小品,然而她為他人寫的歌曲則收錄在許多知名歌手的專輯裡。馬老師說華娟姐姊有冷靜分析的理性面,又具善於聆聽、通透靈性的感性面,除兼具詞曲創作歌手身分,並擅長針對歌手特質量身打造為其寫歌,是華語唱片圈少見的奇才。
今日講座所聽到的歌曲從華娟姐17歲寫的第一首歌曲、1981年收錄於金韻奬(九)專輯的《靈感》開始談起,到首張個人專輯《紅酒》,到1985年為張艾嘉《忙與盲》專輯所寫的《飛向異鄉的747》、《箱子》,再到1986年為潘越雲《舊愛新歡》專輯所寫的《謝謝你曾經愛我》,最後是1987年邀請香港凡風樂隊跨海協助、與新蓮姐共同推出的《往天涯的盡頭單飛》專輯裡的同名主打歌、《啦啦歌》、《想著你想著我》、《時差》等曲。
雖然講座中分享的歌曲,除了《謝謝你曾經愛我》、《往天涯的盡頭單飛》兩首是我較為熟悉的,另有少數幾首是上次新蓮姐的講座中選唱歌曲紀念華娟姐而讓我有點印象,其他都是我所不知的曲目,但透過馬老師的說明及精選的影片(如:華娟姐、新蓮姐、鄭怡三位在台視的錄影節目片段,華娟姐、新蓮姐、張艾嘉三位合唱李宗盛的《開場白》),讓我看到幾位女歌手青純年少的美好時光,感受到華娟姐的開朗、堅靭,也聽到她創作歌曲變化升級。
除此之外,馬老師兼談華語音樂在同一時期的創作者(如:李宗盛善於描繪都會女子情事)、歌手(如:張艾嘉在歌唱音域雖有限卻極具其個人特色、潘越雲的地位)及專輯製作(如:《快樂天堂》的創作背景、《舊愛新歡》專輯首創至洛杉磯拍攝MV),讓我回溯成長歲月中未及參與或不甚了解的時光,激起許多懷舊之感。
華娟姐一甲子的人生歲月,在今年3月畫下句點,但40餘年間的創作生涯,她留在人間的歌曲仍是如此雋永且讓人傳唱。今天的講座在《往天涯的盡頭單飛》歌曲及新蓮姐的《往天涯的盡頭單飛》、《給摯友》兩首歌曲的原始手稿畫下令人意猶未盡的句點。所幸馬老師已預告下場續講華娟姐留給世人更多精彩的歌曲,且讓我們期待11/2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