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蔚藍堂主
天下知音有幾人,認識伯杰老師心目中的第五位女神鄔蒂蘭普。現場的民調顯示,500人中只有3%的人聽過鄔蒂蘭普。
伯杰老師一口氣講三個小時的鄔蒂蘭普(Ute Lemper),非但不顯疲累,還兩眼晶亮,嘴角上揚的自鳴得意。伯杰自嘲:「先知是寂寞的」,為自己四十年前精準獨到的眼光,見證鄔蒂蘭普享譽國際,其來有自。
伯杰講女神齊豫、梅艷芳,大家耳熟能詳,往網海一撈,各顯神通。大家以為伯杰會以編年史的講綱介紹女神,偏偏就是出奇不意,除了「你知我知」,他還可以補充「我知你不知」的內幕,讓一場演講更具創新與獨特的價值。
*
德國歌唱家~鄔蒂蘭普,是享譽國際的百變跨界歌后。她從音樂劇起家,如今更是全方位的藝術家,歌唱、舞蹈、演戲、繪畫、文學......可說是多才多藝。
有堂友說:「其實今天Ute Lemper的年紀最小,但一路這樣串接人物回來,從庫特懷爾、聶魯達、德國歌后瑪琳.黛德麗、法國歌后琵雅芙,再回到Ute Lemper,一氣呵成,無違和感。」
演員最怕沒觀眾,神講師也需要優質堂友的鼓勵與支持,聊天室的好問題和留言,讓主講人說得更多、更好、更細、更深、更鮮活。
「入場音樂選曲真妙,好熟悉的香頌。」
「鄔蒂蘭普是天生表演藝術家,舉手、投足、眼神都有戲!」
「鄔蒂蘭普的舌頭好輪轉,有舞蹈基礎,又有戲劇訓練,歌曲演繹情感好豐沛,歌聲好像刀片一樣鋒利。」
「瑪琳.黛德麗71歲還保持如此好的身材、皮膚和精神狀態,絕對非常自律自制,不可思議的美!」
*
Q&A時,堂主抽考伯杰老師,問:「既然你是鄔蒂蘭普的粉絲,請問你收藏幾張她的CD?」
只見伯杰轉身,長手伸向背後的CD牆,任意抽出最上端敬奉如貢品的CD,全是鄔蒂蘭普不同時期的數十張CD,懷舊感十足。這串流音樂的年代,還有忠心耿耿的粉絲將女神作品視若珍寶。
堂主還搜出林伯杰在九年前用電子郵件訪問鄔蒂蘭普的文章,足見當年一位有先見之明的樂評人,是如何試圖在台灣樂壇將鄔蒂蘭普發揚光大,將所愛的女神分享給大眾~一直到2024.11.23,終於有一場全球雲端公益演講,不限時間和地域,讓伯杰一次講得過癮!
喔喔,連帶「馬祖的莉莉瑪蓮」也曝光了~這成為本場獨家專屬的小爆料,而且是最終場的聽眾才知道的秘密。
*
聽過伯杰的導聆,我那支離破碎的課前研讀,終於組裝完成,通電成靈。
演講中,伯杰引述金句:「所有外在美都來自內在美的呈現」,這未嘗不是音樂導聆人的功力所在。看似黑白與彩色影片的流轉,光影像馬賽克,一片一片拼貼出光燦明亮的演講魔力。
講師的自我挑戰,更上一層樓,連續28場不同的創意激盪,成為聽眾的耳福。
文/曾瓊玲
從卡拉絲、齊豫、梅艷芳,伯杰老師在蔚藍的第28場,別出心裁的介紹今年在蔚蘭人文堂的第四位女主角,堂友們不熟悉郤享譽國際的歐洲跨界歌后---鄔蒂蘭普。
除了那獨特的中低音外,這位舉手投足皆有魅力的歌后太有自我風格,怪不得會令伯杰老師在30年前,樂迷於傳統唱片行掏寶的年代,在唱片行閒逛時,被封面上的女歌手有著冷豔又略帶知性美的輪廓,肯大手筆用500元買下那張CD,專輯名稱就是《鄔蒂蘭普演唱庫特懷爾》(Ute Lemper Sings Kurt Weill)。
感謝伯杰老師的冒險心及慧眼獨具,堂友們才有耳聽鄔蒂蘭普的福氣。如同堂主引言,每回聆聽伯杰老師的音樂講座,就如同挖寶般,講座的主角不會只有一位,介紹主角前,總會有許多戲碼穿梭其中,也會有許多精彩的花絮,令人萬分佩服老師的腦袋是否有植入AI的大數據。
今日的講座,除了介紹鄔蒂蘭普所詮釋過的經典名曲外,老師也對20世紀兩位歐洲傳奇名女人:法國的琵雅芙與德國的瑪琳黛德麗,以及橫跨古典與流行的作曲家庫特懷爾,做了介紹,豐富知性又有料。
*用生命 用真情 唱出「花兒到那兒去了?」
老師首曲播放了2017年Ute Lemper在維也納市政廳現場演唱「花兒到那兒去了?」從這首歌曲,聽到Ute Lemper層層堆疊的聲音變化,濃烈的情緒張力,成就了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從畫面、從音聲,聽聞到「鮮花在哪裡?被女孩們採去了;女孩們在哪裡?她們嫁人去了;男人們在哪裡?他們都從軍了。」一首反戰,且可無限循環演唱的歌曲Sag Mir Wo Die Blumen Sind,聽了傷感又想擁入心懷。
鄔蒂蘭普擅長以深情歌聲詮釋曲意及曲韻,展現歌聲的魅力及魔力。除了香頌,她也成功地詮釋百老匯音樂劇,她也是最能詮釋作曲家庫特懷爾(Kurt Weill)作品的歌后之一,投身於跨界領域,集歌、 舞、演於一身的百變歌后,在那令人尋味的厚嗓,隨著不同風格的歌曲,她都能用她整個聲音及肢體表情,充份融入曲中,聽她的歌曲、看她的表演,性感迷人,會一見鍾情,她的歌聲充滿戲劇感,令人印象「聲」刻,魅力四射,風情萬種。
鄔蒂蘭普出生1963年,現今仍活耀樂壇。她在年輕時參加過搖滾爵士樂團,在科隆舞蹈學校及維也納萊茵哈特戲劇學校畢業後,1983年在維也納演出德語版音樂劇《貓》,當時她才20歲,從小角色開始演出,後來擔綱演唱〈Memory〉的賣春貓開始走紅。演出《酒店》、《藍天使》等音樂劇,除了音樂劇之外,鄔蒂蘭普的演藝路也很多元,雖稱跨界,但樣樣出色。
*才華洋溢的德國作曲家---庫特懷爾 三便士歌劇走出了自己的路
音樂劇「三便士歌劇」的序曲,由極端左派德國作曲家懷爾Kurt Weil和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d Brecht共同創作,於1928年推出,改編自1728年蓋伊John Gay的「乞丐歌劇」。
劇中主題帶出反英雄人物,劇情接地氣且具諷刺性,因為劇情深入民心,當時打敗高高在上的義大利歌劇,且劇中的音樂用了爵士元素,讓觀眾耳目一新,聽見有別於當時之不同的風格的歌劇演出。劇情彰顯冷列疏離的獨特,期望觀眾聆賞時,能多點理性的思考,而非僅沈浸劇情中。
小刀麥克聽起來有Jazz風味,歌詞描述的是主角MacKeath(外號小刀),Mack the Knife的罪行,包括殺人放火、強盜、拉皮條等,其實很殘忍。此曲很有名,老師今日選播鄔蒂蘭普在2014年的演唱,聽了歌后的版本後,認同老師所言,她那理性不造作的演繹方式,讓此曲更經典,她連子音都唱出清楚分明,開口如舌燦蓮花,說話吟誦都萬分有戲,全身上下皆是音樂。此曲也曾被許多歌手翻唱,包括路易阿姆斯壯、法藍克辛納屈、史汀、羅比威廉斯等。
除了「三便士歌劇」,Kurt Weil還寫了知名的音樂劇《One Touch of Venus》,音樂劇融合了浪漫與幽默,成為了20世紀美國音樂劇的經典。
劇中有名的歌曲《Speak Low》、《I’m a stanger here myself》,弦律柔美好聽入耳。老師除了播放Ute Lemper的詮釋,也播放了加拿大女高音Barbara Hannigan 演唱 Youkali,第一次看到女高音可一邊唱、一邊指揮樂團,也太全能,這位女高音不簡單,網路查到,「冰島交響樂團(Iceland Symphony Orchestra)」宣布自2026年8月起,將聘請她為藝術總監兼總指揮,太優秀。
*德國第一部長篇有聲片 世界電影有聲片的先驅之一《藍天使》
伯杰老師真的做足了功課,連電影史都可順帶一提。《藍天使》改編自Heinrich Mann小說《Professor Unrath》,故事簡而言之,就說一位衣冠楚楚的教授追求風塵女子Lola,最後名節盡失,淪落跳樑小丑,劇情類八點檔,灑狗血。影片中的女主角,瑪琳黛德麗美麗又帶著魔性,讓人真想一親芳澤,不惜粉身碎骨,她不僅有著美貌,歌聲也令入陶醉。
容腦量強大的伯杰老師,不僅介紹歌后、作曲家、電影史,連酒館文化Cabaret也一併加碼介紹,從1927年珍貴影片重修中,看見柏林酒館文化的面貌及背景。
*撩人性感的夢幻女神 瑪琳·黛德麗
瑪琳黛德麗美在電影《Der blaue Engel》中飾演羅拉一角,瑪琳黛德麗並演唱了歌曲《我從頭到腳為愛而生》(Ich bin von Kopf bis Fuß auf Liebe eingestellt),看見29歲絕「黛」芳華又美「麗」的她單腳抬起,撩人性感, 也看見她以71歲的高齡出現演唱,仍談笑風生,風韻不減,身材美貌猶如時光涷齡般,太令人羨慕。
*歌曲如詩 弦律如畫 莉莉瑪蓮 Lili Marleen
經老師提到,同是德國人的鄔蒂蘭普與瑪琳黛德麗惺惺相惜,一代女神瑪琳黛德麗於1992年過世,在她生前,歌后鄔蒂蘭普曾跟她通過3個小時的通話,老師提到,鄔蒂蘭普在2018年的全球巡演,主題就訂為:和瑪琳黛德麗約會,令人感動的傳承。
今日講座中,老師播放了許多動人的歌曲,包括老師個人很喜歡的《莉莉瑪蓮》。查了文獻,這是在一戰時期(1915年),由老師Hans Leip寫的詩,背景描述1914年一戰爆發時,他正在學校任教師,翌年被徵召入伍,在部隊開赴東綫俄國戰場之前,他每天在軍營門口站崗放哨,期間他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使用了他的兩個女友名字,這兩個人一個是莉莉,另一個是瑪蓮,動人的詩,化優美的歌曲,被歌后詠唱。
謝謝伯杰老師讓我們認識了鄔蒂蘭普與瑪琳黛德麗,聽見她們用生命在唱歌,明白歌聲要動聽入心,美聲不是唯一的標準,真正的意義在於,如何用內心的靈魂唱歌,唱出對生命的歌詠和情感深度,也看見了作為一位跨界的歌手,要多麼努力的在樂壇上,展現藝術的多樣性和影響力。
如同老師播放的「花兒到那兒去了?」,歌后唱出了對生命無常的感嘆,透過花、女孩、士兵與墓地等隱喻,我們遺憾戰爭帶來的悲慘與離散,更要珍惜和平與生命的價值。
文/ShaoHua
因為夠熟識,才能肆無忌憚「開菜單」,也因為夠聰慧,才知如何激發講者端出個人的「私房菜」。這,是蔚藍堂主的高明,是講者的挑戰,卻是聽眾的耳福。
林伯杰老師今年度在蔚藍人文堂的「偶像」系列講座,從歌劇女神卡拉絲(Maria Callas),講到美聲天籟的齊豫、百變天后梅艷芳,再到今天這場德國歌后鄔蒂蘭普(Ute Lemper),正是一道又一道特別的「私房菜」。
講座之初,伯杰老師自嘲年輕時「膚淺」,看見CD封面美女照片就入手《Sings Kurt Weill》專輯,沒想到一播放CD,聽見與眾不同的歌聲便深深著了迷,進而成為鐵粉至今。
面對僅有3%的聽眾對鄔蒂蘭普有所認識,伯杰老師以他擅長的人物編年大事紀,為大家整理出鄔蒂蘭普的出道背景、作品演出、音樂創作,並用精心蒐集的影片,讓我們看到鄔蒂蘭普能歌善舞的舞台魅力。
講座之中,伯杰老師順道介紹作曲家庫特懷爾(Kurt Weill)的生平及名曲,以及德國女歌手瑪琳黛徳麗(Marlene Dietrich)、法國女歌手琵耶芙(Edith Piaf)的生平及表演,讓我們對歐洲歌曲及歌后有更多的了解。
同時,伯杰老師也自曝在馬祖當兵時聽著瑪琳黛徳麗的《Lili Marleen》歌曲為情心傷。雖是漫不經心講出曾經的傷痛,卻被「耳利」的堂主聽的一清二楚,還在講座後QA中提問,讓我不禁「歪樓」好奇帥氣的伯杰老師過往情史…
感謝蔚藍堂主「點菜」、伯杰老師不藏私「出菜」,讓我們品嚐到蔚藍人文堂專屬的音樂好滋味,以及感受到伯杰老師把聽眾當成朋友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