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堂主 2024.12.21
我在南美洲品嚐巴西窯烤和美食時,夏紅老師人在中國各地巡迴講學,廣州、深圳、北京,一路行旅。
我不時看到她私訊傳來的照片和訊息,一回兒是與嶺南派古琴代表傳人謝大師對談古琴的人文藝術,一回兒在廣州文化沙龍的琴茶雅集演講,一回兒是住在羅浮山渡假山莊的現代四合院「夏雨」.....。
夏老師忙著上高山遊莞香園訪焚香,入山親視沉香和檀香的成長,參觀博物館,實在豐美無比。當然夏老師也少不了訪談傳統美味的精髓,和快要失傳的精巧手藝,遍嚐美味,舌上富饒,胃裡暖燒,美食文化就是如此快活逍遙!
當地學生招待夏老師甚為周到熱情,終日美食相伴,美景當前,品茶、泡茶、坐上座。日行數萬步,終日神清氣爽,宛若打通任督二脈般痛快淋漓。白日有車隨行,清風白雲為伴,夜晚明月高掛樹梢頭,何似在人間?
*
聽得我心癢難耐,垂涎何止三尺?我嚷嚷,我嚷嚷,隔空、隔山、隔海,鬧得她非得好好說一堂中國名菜不可。
夏紅老師曾在廣播中主持美食節目,她說起美味佳餚,絕不只是菜單、菜名、菜譜、更是「美食天下宋當先,宋宴華美艷中宴。」
宋朝文人是歷代最有生活品味,2023年八月夏老師演講「閑情四事」上下集,插花,焚香、掛畫、點茶、場場500人爆滿。2023年三月夏老師講「蘇東坡也有春天」,說起蘇東坡是春風老饕,精心解析這幾道名菜的精華,宴說端詳東坡肉、羊蠍子、聽眾莫不潺潺口水,恨不得立馬上桌舉箸夾筷。
五年來蔚藍人文堂企劃「夏紅文化美學系列14講」,一路講到名菜芳名。這其中有歷史、有時節、有典故、有故事、有邏輯、有文化、有色有味,有詩有畫,已經成為「夏式招牌」!
*
民以食為天,食比天還大,迨我們端坐雲端,靜聽夏紅老師說那些美味佳餚的身世傳說:水晶膾、梅花湯餅、炸牡丹花片、撥霞供、粉煎骨頭、馨香餅餌、傷心菜、夏府菜......。
這一桌饗宴視吃,由堂主請客,夏紅主廚,聖誕大餐上菜啦!
祝福堂友們 2025年吉祥順心
文/曾瓊玲
時序入冬,萬物潛藏,天寒風冷之際,宜在室養精蓄銳,更宜入雲端聽夏紅老師說美食。能說、懂品,更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夏紅老師無疑是宋代飲食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堂主蔚藍曾多次親眼見證夏紅老師說美食的功力,今日一堂請問芳名---夏紅老師,真是家學淵源培養出來的稀世珍品,佐之以文化美學,調之以詩詞歌賦,將《山家清供》的幾道佳餚及許多文人私房菜,說的活靈活現,以有溫度的話語,慢火細燉各精彩佳餚,將飲食的趣味與美學,說的令人垂涎、嘆為觀止。
謝謝老師在講座中介紹了《山家清供》,此書係南宋流傳迄今最為完整的食譜,將飲食養生與食療的觀念落實於食譜之中,食譜中詳錄各種食材的特性,強調平凡的食材,藉由簡易烹調、用心調配,佐以醬料調味,便可成就美味的養生佳餚,清雅有味。
*唐代仕女任君食 美食也有表情包
夏紅老師為了讓我們身入其境,首張投影就加映故宮晶華美食之仕女豆沙包,現場還實境讓我們視吃,從雲端品嚐那甜美的滋味。那生動的仕女圖豆沙包,取材自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唐人宮樂圖》,豆沙包神還原畫中的唐代仕女,包子搓成鵝蛋臉,印上五官表情,加上黑色髮髻,呈現唐代仕女的圖像。入口前先欣賞美女容貌,愉悅的視覺激發了前味,吃在嘴裡也記在心裡。老師引莎士比亞之語:渴望,可使任何食物變成美食。如同吸引力法則,若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助你。
*美食天下 唯宋當先 宋宴華美宴中豔
老師提到,宋代人全都是美食超人,超級會吃懂吃,尤其是宋徽宗。說起宋代,飲食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吃飯皇帝大,美食當前,不僅可精氣飽足,還可療癒身心,將酸甜苦辣吃進口裡,豐富人生滋味,生活也更美好。宋人生活,無處不離美,美的素養來自生活各方,因為對美有渴望,才有動力追尋一切。
老師介紹了宋代---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 觀畫》局部,藉由觀畫,看到宋代人民與食物之間的故事,用圖畫將飲食的美好,看見一千年的迴盪,生活都是為了美而努力,宋代的尖端在舌尖,美在點滴中。
趙佶《文會圖》,流傳千古,是故宮鎮院之寶之一。從畫中的古木蒼天,黑漆方桌文士品茶、飲酒,滿桌佳餚琳琅滿目,文士們聽琴閒談,衣冠整齊,器皿雅緻,處處顯現出宋人的美感,文人的美學素養,國泰民安,全民歡快,連茶童也懂附庸風雅,品茶提神,再為主人服務。引「題文會圖」的詞句:「儒林華國古今同,吟咏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
*佳餚命名由何來 宋宴說端詳
一千年的迴盪,時光悠遠流長,一道佳餚的芳名,其中有歷史有時節,有典故、有故事、有色有味,有邏輯思維,更有文化美學。一道道的佳餚,藉由美食,產生生活的態度、品味、文才與美感。
《山家清供》清心清人清生活,林洪與林逋一樣,生活恬淡自適,這樣的生活品味也在食譜之中充份展現,從食材的選擇、烹調的方式、健康的追求,在在突顯與眾不同的「清」味。查了文獻,書共有2卷,總計104道料理,林洪在書中屢屢提及「山家」、「山林」、「山居」、「山舍」,說明食材的取得來自山野之間,垂手可得。至於「清供」,則是林洪對於飲食的主張,講求透過簡易烹調,呈現「清」味,與書名《山家清供》相呼應。
這本書除了書名饒富雅趣,食譜內容也極具特色,林洪廣泛運用不同食材,舉凡蔬菜、肉類、甚至花果也都可以入饌。同時,食譜的內容還加入歷史典故或詩文,尤其林洪特別喜愛引用唐代杜甫與北宋蘇軾的作品,更添文學氣息。
*請問芳名 請問生辰 名符其「食」
老師點了冰甜品---春蘭秋菊,視吃之下,有色有味,文人題菜真有著邏輯思考,聽老師說「春蘭秋菊」的命名喻意,故事聽進去了,甜點猶似也入了口,原來春蘭秋菊,沒有春蘭、也秋菊,是取其食材的色澤,出自《九歌 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古人巧妙將節氣與生活融合,有了美食、就有活著的勇氣,美感產生了、天地就寬。
*梅花湯餅 名士創意撲鼻香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後留玉堂元剛亦有如詩:「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
梅花湯餅憶梅花,春遊不忘湯餅伴,
金黃軟花浮滿池,名士輕歌聲漫漫
—夏紅
老師提到此甜品,文人在山居春遊晚歸,吃了梅花湯餅,吃了暖心對了味,天寬地闊,凡事皆能好商量。美好生活,不只飽餐一頓,用心調煮的食物,能讓美感記永存心中,忘不了。
*蟹釀橙宮庭宴 你濃我濃情意濃
老師說佳餚,提到美食入口前,先觀其貌,知其然,才能將文化底蘊也吃入口中,靜心回味,回想古月照「金橙」。蟹釀橙,亦作蟹釀棖。
《山家清供》提到:「黃熟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帶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鹽供食,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因記危巽齋〈稹〉贊蟹云:「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暢於四肢,美之至也。」此本諸《易》,而於蟹得之矣,今於橙蟹又得之矣。
晚宋杭州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也提到了蟹釀橙,與林洪的記載相似。
肥蟹拆解釀金橙,你儂我儂盅裡蜜,
橙盅二十八刀刻,蟹嫩膏黃橙汁醉
—夏紅
橙在前香滿室,蟹肉油淌滿嘴沾。瞌眼包口細細嚐,問我如何綿綿彈。
夏紅老師感慨今日宮庭菜日漸式微,幸有飯店天香樓,重現宋宴之華宴。
*東坡魚 五柳魚有文化 東坡餅酥脆也有味
老師提到宋代是個特別的朝代,出現了美食家、大才子---蘇東坡,他一生精彩,文采滿懷,蘇東坡留給後人的典範,是他的豁達人生態度,他一路被貶官,仍不辭官,仍心繫經世濟民,他內心富足,人生際遇中,從政也只是生命一隅,東坡先生眨謫至黃州,也瀟灑寫了寒食帖及赤壁賦。
東坡先生的詩詞歌賦,無人可出其右,東坡菜,也盛名滿天下。宋代民間小點---東坡脯,是取鱸魚魚皮與表層魚肉切條狀,滾過香料花椒、胡椒等香料提香,沾裹淀粉後抹上鹽份,重點魚肉~要鮮。老師在講座中,提到蘇軾詩釣五柳魚的典故,也提到和尚佛印向東坡先生蹭飯吃之故事,加上食材的分解圖,好有趣味。
查了網路,東坡餅是黃州傳統點心,也是當地的名產。由麵粉製成多條粉絲後,卷成蟠龍曲繞的圓餅狀,油炸成酥鬆金黃,撒上白糖而食,味道香甜酥脆,被當作酒餚或茶點。
野飲花間百物無,腰間惟系一葫蘆。己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碧瓜佐醬 成就青蔬之美的素鴨子
喜歡東坡先生《浣溪沙》的意境: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也喜歡那道素鴨子,細頸圓肚,長長嘴,碧呱遊綠水,人生有先要有清,才會更歡快。
*撥霞供 粉紅肉質如彩霞 涮涮鍋的起源
撥霞供的雅名,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風雅撥霞供:「浪湧晴江雪,風飜晚照霞。」宋宴菜餚取名講求意境,將紅似晚霞的薄兔肉片放入火鍋中撥弄燙熟,依此取名為〈撥霞供〉,這也是現代流行的涮涮鍋的起源。涮飛薄,粉紅兔肉如晚霞飄飄,生活面貌的飲食觀由此可見。
夏紅老師說到宋代菜,也提到今年很夯的韓國綜藝節目---黑白大廚,以明星主廚與素人廚師的對決爆紅,實境也食境,記錄精彩的料理比賽,其中「中華料理」更被指為是「最大贏家」,如東坡肉出現次數很高。而朴恩影的「東坡肉冰花煎餃」也是許多網友跟風的創意料理,喜見中華料理在異國發揚光大。
*美食入詩 不負人生不負胃
詩意詞心,誓把鮮香送入肚,美食入了詩,妙筆生花、飽了胃,也美好了人生的滋味。寫詩高手---楊萬里,飢腸訴鍾情,只消鶻侖舌一個。
宋.楊萬里《食蒸餅作》:
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老夫飢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詩人一腹大於蟬,饑飽翻手覆手間,需臾放箸付一莞,急喚龍團分蟹眼。
宋.范成大《紅蓮香飯 朝中措》:
身閒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消磨景物,花盆社釀,石鼎山茶。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佳餚芳名你來猜 見圖猜菜名
老師提到木須. 戴帽,讓我想起我曾吃過蔬食的合菜戴帽,蛋皮的香氣提升了木耳及其他什錦的味道,簡單郤好吃。老師也介紹天下第一菜---鍋巴蝦仁(平地一聲雷),此道菜也讓夏紅老師憶起節慶家宴的味道,母親的巧手,讓每口都有不同的味道,每口都很美好。我也喜歡吃鍋巴,那吃進嘴吧的脆感,有美味也有聲響。
川菜---開水白菜(鷄湯煨的白菜),清清似水,味道郤不平淡,是世界名菜,兩岸皆知。
*見圖猜菜名 是真心還是傷了心
老師放了圖,讓堂友們猜一猜。太史戈渣---外脆內軟,混融雞蛋、鮮蝦、粟米粉、高湯,混好的漿液過篩隔渣,外冷內熱柔順滑嫩,如宜蘭的手路菜---糕渣,吃了會窩心。佳餚芳名你來猜,真不好猜,但經老師說明,就饒有趣味。老師也介紹了家傳秘方夏府菜---火腿釀銀芽(傷心菜)。
天下之大,最會吃的就是華夏民族,我們用吃來思考人生,吃合菜來圍爐過節,歡天喜地慶新年,沒什麼事是過不去的,在美食中,我們也找到家的味道與幸福。用吃化解愁緒,在美食中療癒傷痛,把生活的美感融入美食中,美食之美無時無刻的在豐富我們的人生。
佳饒的美,也如藝術品,將文化吃到嘴裡,暖在心裡,也有著濃濃的人情味。飲食文化充滿許多情感和故事,讓美食更引人入勝、咀嚼有味,尤其是美食帶來記憶的滋味,召喚回憶苦辣酸甜。
很開心,今日隨著夏紅老師細細品嚐美食佳餚,聽著老師溫柔有情說著美味料理,如此的美好。有一首歌,在心中響起,改詞如下: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裏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春蘭秋菊依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升起 勾起我回憶 願你變作金橙 飛到我夢裡
撥霞有詩情 碧呱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舌中只有你
文/李彬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2024年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今年冬至是128年以來最早的冬至。冬至則福至!
「冬至大如年」,美食不可少。聽聞今天夏紅老師講「佳餚美味請問芳名」中國名菜,早早搬了小板凳坐在前排,因為「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蔚藍堂上逢冬至,佳餚美味惹人饞。
夏紅老師講名菜,色香名雅滿堂彩。
一.
文創包子來開場,包子唐代仕女臉,
棗泥豆沙餡里面,功夫茶點宋領先。
「宋代尖端在舌尖,宋人筆下說祥端,
《武林舊事》《夢梁錄》,《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
「美食天下宋當先,宋宴華美艷中宴。」
《文會圖》中都體現,一宴千年回大宋。
二.
佳餚命名由何來,《山家清供》芳名譜,
菜名最雅數林洪,‘春蘭秋菊’名《九歌》。
‘炸牡丹花片‘:「明日春陰花未老,故應未忍著酥煎。」
梅花泡水就面和,‘梅花湯餅’黑碗盛,
朵朵梅花湯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
秋高氣爽‘蟹釀橙’,「肥蟹拆解釀金橙,二十八刀刻橙盅,
蟹嫩膏黃橙汁醉。」
蘇堤春曉東坡肉,美食博主蘇東坡,「長江繞郭知魚美,」
‘東坡魚脯’‘東坡魚‘。
‘東坡魚’自‘五柳魚’,五柳先生陶淵明,
佛印問蘇魚必有,「蘇軾詩釣五柳魚。」
秋風起來蟹腳癢,‘生淹螃蟹’賽神仙。
潮汕毒藥是生淹,腸胃不強莫強求。
清素有味‘素鴨子’,「細頸圓肚長長嘴,晶瑩碧瓜遊綠水。」
「人間有味是清歡。」
風雅‘撥霞供’,熱鍋涮兔肉。
「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三
「美食入詩味入心,不負人生不負胃。」
楊萬里《食蒸餅作》:
「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
老夫飢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
范成大《紅蓮香飯》:「身閒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
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
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不由想起黃庭堅,「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盡清歡。」
美食地圖蘇東坡,「自笑平生為口忙,好竹連山覺笋香。」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四.
佳餚芳名你來猜:
‘木須’‘戴帽‘是雞蛋。
‘文思豆腐’‘佛跳牆’,‘鍋巴蝦仁’和‘烤鴨‘。
誰是天下第一菜?
夏家名菜是哪道?
乾隆天下第一菜,‘鍋巴蝦仁’淮揚味。
五福臨門從天降,呲啦一聲香味襲,
亦是夏家一名菜,名為‘平地一聲雷‘。
‘開水白菜’是川菜,娃娃菜窩清雞湯。
清清白白太普通,吃來才知真美味。
五.
見圖猜菜名:
宜蘭‘糕渣’絲滑嫩,‘太史弋渣’是同源,
外皮酥薄內里香,吃時勿急小心燙。
火腿豆芽‘鑲銀芽’,真心菜變傷心菜。
‘悄悄話’是什麼菜?豬耳朵卷豬舌頭。
‘蝦籽柚皮’香賽肉,一人能吃一大碗。
聞香下馬到夏家,皆因湘菜‘金黑紅‘。
上好板油油渣黃,豆豉黑黑辣椒紅。
大話美食在文化,夏紅老師來祝福:
「平安惜福又惜美,閒做兩天宋朝人。
文化美感是真諦,皆在衣食住行中。」
冬至至後日初長,過了冬至就是年。
「便得一年生計足,與君美食復甘眠。」
「烹牛宰羊且為樂,會當一飲三百杯。」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
感恩夏紅老師在冬日里這一場風雅、文雅、詩意、溫暖的聲韻動人,美感十足的講座!
感恩蔚藍人文堂又一年滿滿的陪伴,一場又一場用時、用力、用心的講座,一個又一個周末的人文美味!
Now It is the most wonderful time of the year!
Enjoy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
文 / 蔚藍堂主 2024.12.22
2020年夏天,隔著太平洋,我對夏紅這個人一知半解,第一次電話聊天可以聊三個小時。
我當時只知道夏紅是文化跨界專欄作家,她擅長說唱藝術,她主持美食廣播節目,她長期任職故宮編纂。讓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形容小時候吃過的夏府菜,隔著電話,我看不到她的臉,口水卻已濤濤奔過太平洋。
當時蔚藍人文堂草創初期,百廢俱興,我們一無所有,不敢想像有一天,我們可以邀請夏紅老師來說宋代美食。
*
終於是這一天,「佳餚美味,請問芳名?」
起手式是「唐代仕女包子」,滿桌茶點,乍看人頭包,有點出乎意外,待夏老師端詳起故宮的文創食品「唐代仕女包」,不禁啞然一笑。
夏老師一直是很認真對待每一場演講,每一場都有其獨到的創意,尤其是PPT,古意新創,不枉為文化薪傳人。
從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文會圖」(宋徽宗,西元960~1279年)破題,一群文人雅士在林苑飲宴的情景,夏老師帶著觀眾拉進鏡頭,看清楚畫裡有畫,黑色方型大桌,桌上餐飲果食豐美,器皿擺設精美,小僕煮水備茶,賓客神情俊雅。~由此進入宋代生活美學,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這幅「文會圖」給現代人多少想像的依據啊!
宋代.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宋代流傳至今重要的食譜,除了命名文雅,其來有自,附以做法。唯獨沒有現今YouTube的看影片學做菜,那古人是怎麼一代傳一代做菜?
這正好是夏紅老師最專精的獨門工夫:依時節、講典故,說文化、順邏輯、有色有味,有情有詩,貫穿今日演講主題:「美食天下宋當先,宋宴華美艷中宴」。
*
還好有夏老師,圖文並茂,解說精細,原來「撥霞供」就是現代的涮兔肉,「梅花湯餅」吃的是花季雅興,「蟹釀橙」貴在香橙蟹膏之秋美,「素鴨子」原來是蒸瓠瓜,取其水碧清飄的清素瓜味,「五柳魚」是最有文化的魚,好吃的魚肉像蒜瓣,「生醃沙蝦」像毒癮,是會讓食客上癮的美味,「開水白菜」讓淋上清雞湯的娃娃菜變成國宴.....,不說不知道,聽了長知識,飽了五臟,美了人生,點菜成金其實是詩!
聽夏老師吟詩作菜是視覺折磨啊!
說起「太史戈糕」,說起宜蘭糕渣,解說品嚐越詳細,表演吃食越生動,形容五感越傳神,吃不到的美食越嚮往嚐一口,偏偏滾燙香滑潤的即時菜無法外帶打包。喔,還有「悄悄話」原來是豬耳朵加上豬舌頭。最後說起「鑲銀芽」,故事太動人,夫妻離合,聲淚俱下,只怨針心菜變傷心菜。
夏府一貫文人家風,正是三代懂穿衣吃飯的家傳淵源,乾隆的「天下第一菜」,落入民間成夏家「平地一聲雷」。我曾聽過夏紅說一回,夏媽媽的手藝,及夏爸爸的端鍋氣勢,今日看小夏紅表演童年的饞相,還自動配音,只恨當時不在場啊!
*
我和夏紅吃過幾次菜,說菜藝術與名菜琳琅,相互輝映。
在Q&A時間,堂主問:「你近月餘在中國各地講學,說文化、說美學、說古琴,說美食,可以分享你印象最深刻的菜嗎?」
夏老師說「窯烤燒鵝」又是一絕,不知該同情燒鵝,還是燒鵝該同情饕客?夏老師的說書風格一直是他人無法複製的獨門絕技,勝過所有美食網紅的形容詞,光是佐料以詩詞,調味以親嚐口慾,不得不讚嘆她的好口福,能吃、懂吃、善吃!
私底下,我不只偷學夏老師的飲饍雜談,更是穿衣風格,謹記夏老師說:「穿衣風格三件事:第一、藝術風更過名牌、第二、質感勝過價格,第三、敢穿出與眾不同的衣膽。」
我這一路從偷偷學,到光明正大學「夏紅文化美學」,舉凡吃飯穿衣、文化底蘊、知美賞美,從插花、焚香、掛畫、點茶、美食,穿越宋朝至今,古今趣味'信手捻來,無一不受用。
*
夏老師連講四個小時,我又追加一問:
那明年名人私塾四堂課,你如何講「古今紅樓夢」?
又見紅藍喜相逢~紅樓夢蔚藍海
說不盡的紅樓夢在哪裡?
看得見的紅樓夢在眼前
在曹雪芹的世界裡,在詩詞裡,在情海裡。
紅樓夢轉千迴,博大精深有「物」道。
看得見的紅樓夢在眼前,物裡看繁花
*大雅可觀
*異物奇觀
*一番夢幻
敬請期待2025年夏紅文化美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