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堂主
我很羨慕馬芳老師很早開始接觸東西方流行音樂,長年累月,自成一家;我更敬佩他,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故事和賞析,當音樂引路人。我跟緊他的耳朵學習,感謝馬芳帶我們深度探討本週主題的音樂成就,與跌宕起伏的樂團歷史。
馬芳老師開場說:「感謝蔚藍人文堂給我這樣任性的機會,讓我暢所欲言,講我心愛的音樂人及作品。」
這是我們的榮幸,有一群神堂友聽得懂,耳朵有福!
*
蔚藍堂辦324場演講,不是複製324次做法,而是不斷地實驗創新,每一場都不一樣。早期辦演講沒經驗,犯過很多錯,曾經一次連講七小時,台灣聽眾從早餐、聽到午餐、下午茶,直到晚餐還在聽演講,講師在法國巴黎,從凌晨三點講到天色大亮,到近午時分。全球時差帶給講者和聽眾許多困擾和樂趣,是即時線上演講的成果。
今年馬芳老師給自己一個新職稱:「Bob Dylan 推廣中心台灣辦事處主任」,以推廣Bob Dylan為己志,自許居多,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迪倫知己。馬芳以三十餘年研究與珍藏,寫成「巴布.狄倫歌詩集」套書七本、和「歌之國土」,以愛樂之心普度眾生(學生)。
這樣海量的訊息,怎麼可能一言以敝之?我們企劃「一個阿宅樂迷的分享」系列,「精聽細講巴布狄倫二三首」,「繼續精聽細講巴布.狄倫」一首歌講三小時,「精聽細講第三回Bob Dylan」,即便如此,亦不能深挖馬芳這座大山寶藏的萬分之一。
*
The Beach Boys Band 絕對不只是一個搖滾樂團而已,它是一個承先啟後的時代精神與象徵,超過一甲子的音樂跨界,從黑膠時期、卡帶、CD、和現在的全球串流,能與「英倫入侵」的披頭四分庭抗衡,並互為良性競爭的美國最強樂團,這豈是一堂演講可以說得完的?
於是,我們不超車不趕路,不求多不求快,好整以暇聽馬芳老師賞析名曲。他拿出1997年私人珍藏的寶物「Pet Sounds 」專輯(Brian Wilson覺得他創造的這些聲音像寵物一樣,都是他的寵愛之聲)。馬芳分解當時錄音室的錄製技術,舉例vocals only 、stereo backing track 、stereo mix、和original mono mix等,及不同年代的版本比較,還有許多令人驚喜的樂器新創實驗,他精聽細講每一首歌,不說不知道,聽懂就迷死人。
Brian Wilson 純人聲美死了,The Beach Boys 的和聲美到令人想哭,樂團的音牆效果出人意外,馬芳的旁白醉死人了,聽眾不禁要問:「這是搖滾流行音樂嗎?」
*
我做了一星期Brian Wilson 功課,聽了一個月的The Beach Boys Band,許多名詞和形容句是有看沒有懂的。比如:為什麼Brian Wilson 是天才創作者?1960~1970年代的音樂背景?為什麼Brian Wilson 把錄音室當成樂器?為什麼Brian Wilson 12歲自學鋼琴,16歲教兩個弟弟玩音樂,可以玩出這番翻天覆地的本事?什麼叫「巴洛克搖滾」?為什麼有人稱之為「宏大細膩的聲音景觀建築師」,怎麼聽出來的?
馬芳老師的解析,讓我們恍然大悟,打通任督二脈。
仿若我們在馬芳的書房,一整面的CD牆,問他十大荒島專輯,問他究極最愛的歌手,隨他在客廳聽歌,邊聽邊討論各自感受。匆匆三小時,意猶未盡,沈醉在「美死了,醉死了」的讚嘆聲......。
啥?才放完唱片A面,那B面呢?還有SMiLE呢?
*
馬芳老師任性講,蔚藍堂主任性辦,近500名死忠聽眾任性聽,這樣的情義相挺,這樣的心意相通,這樣的士為知己講,只有蔚藍人文堂的優質聽友撐得住。
何其有幸,感謝馬芳把The Beach Boys Band的首次分享給我們,那樣心領神會「美死了,醉死了」的完美人聲,願在Brian Wilson永遠也學不會世故的天真裡,永保青春情懷,享受無時空的至純、至真、至愛!
文/曾瓊玲
感謝蔚藍人文堂給予主講者內容講述充分的自由及空間,我們才可從馬世芳老師的口中,聽他用兩堂課(6小時)解構海灘少年的經典不朽。上回講座,聽了海灘男孩的《Surfin' Safari》、《Surfin' USA》等專輯,曲曲經典歌聲入心。聆聽了馬芳老師的兩場講座,更明白Brian Wilson是不世出的天才,在百花齊放、繁華似錦的60年代中期站穩C位,不讓Beatles及其他知名樂獨占鰲頭,在流行音樂大爆炸的年代,Brian Wilson以他不可思議的才華,隻身探索無人敢於想像的聲音場域,讓The Beach Boys躋身搖滾史最偉大的團體之列。
海灘男孩以衝浪摇滾風格成名,但Brian Wilson不想就此滿足,身為美國本土樂團,他不斷試圖尋求突破,不懼披頭四帶來的英倫入侵,以《Pet Sounds》與其相抗衡,《Pet Sounds》也被認為是巴洛克流行音樂的代表作之一,它融合了古典樂器、搖滾樂器和非常規樂器,創造出複雜而華麗的聲音,具有巴洛克風格的特點。Beach Boys 與披頭四的「良性競爭」、「英雄惜英雄」成為樂壇佳話,也是樂迷之福。時近秋分,在夏天的尾巴,聆聽馬世芳老師細說海灘男孩的首首動人歌曲,是追憶青春最美好的方式。
*熱鬧繽紛搖滾60年代 海灘男孩大戰天龍八部
海灘男孩以衝浪摇滾奠定了搖滾天王的地位,但他們對音樂開創的野心不限於搖滾,將非典樂器融入流行,並結合管弦編制,將搖滾音樂往上提昇至藝術層次,全因Brian Wilson的才華、見識及膽識。
講座中的第一首,老師播放The Beach Boys在1965年11月發行的專輯《The Little Girl I Once Knew》這首非典的歌曲,讓我們感受一下歌曲間的空白,那留白產生了想像力,似音樂 DJ 停頓的空白(如Dead Air),可想見此首在泡泡糖流行音樂風格(節奏輕快、旋律朗朗上口,歌詞簡單)下,當時並不受好評,反應普普,但也為The Beach Boys開創了音樂新版圖。
在那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快速變化的流行樂壇上,流行經典歌曲如過江之鯽、目不暇給,每張唱片的發片都能翻天覆地、攪亂千山萬水,可想而知海灘少年在1966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也想奮力一搏(Groundbreaking),向所有樂團下戰帖,推翻既有的流行音樂,他們的確也做到了。
在介紹The Beach Boys的厲害前,老師先花時間先介紹了搖滾樂領域1956-1966年的發展,天龍八部如下所列:
1.The Beatles披頭四的創意顛峰《Revolver》
2.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Aftermath》
3.Bob Dylan《Blonde on Blonde》這張可說是馬芳老師的本命專輯,是兩張專輯的亮體,那時Bob Dylan才25 歲,不可思議的唱片。
4.最成功二重唱Simon and Garfunkel《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5.發明之母The mothers of invention《Freak out》
6.飛鳥樂團The Byrds《Fifth Dimension》
7.英國藍調搖滾樂隊 John Mayall & The Bluesbreakers 《Blues Breakers with Eric Claption》 這張專輯經常被暱稱為 Beano老師引John Mayall說,沒有一個樂手比得上Eric Claption 他將電吉他的聲音結合當代錄音室元素,奠定了電吉他接下來50年搖瀼電吉他的基調,當時他才20歲。
8.EarpJohn 《Love》開啟了巴洛克搖滾類型,在聲音美學創造全新可能性。
以上八大專輯,皆是在1966年發行的搖滾專輯,當時音樂風格推陳出新,競爭激烈及精彩,其中Brian Wilson和The Beatles更是惺惺相惜,在音樂上互別苗頭,也更有所長。披頭四因為有個強大製作人George Martin ,在樂器編制及錄音工程等支援有強有力的後盾,而The Beach Boys只由Brain Wilson單打獨鬥,海灘男孩的強項就是人聲、無與倫比的美麗和聲。Brain Wilson不想複製也不想輸披頭四,於是做了張和他們同一等級的專輯《Pet Sounds》。
*公關經理一語成真 Brain Wilson是不世出的天才
Derek Taylor在1966 年時是披頭四的公關,後來也將業務拓展到 The Beach Boys,這位很厲害的公關經理創造披頭四的顛峰,他也為Brain Wilson創造一宣傳口號:「深信自己的話是真的—Brian Wilson is a genius」
Brian Wilson的確是不世出的天才,集詞曲、演唱、演奏、編曲、製作、錄音諸般本領於一身,他的純人聲太美,他以人聲為樂器,將The Beach Boys 的和聲提升到美到令人想哭的境界。
Brian Wilson天才出世,我聯想到台灣的張雨生也是音樂天才,張雨生曾經在過世的那年(1997),跟台北愛樂有一場迪斯尼及音樂劇精選的演出,他唱了悲慘世界Marius的那首Empty Chairs and Empty Tables《角落的空桌空椅》,清亮的歌聲不一樣的詮釋,很動人。張雨生愛搖滾也愛古典,他將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之部分弦律,寫進「子夜抒懷」一曲中,弦律中充滿浪漫及傷感,他也是跨界音樂的天才,可惜太早離閞世間。
* Pet Sounds 三千寵愛於一輯 人間難得聽聞
《Pet Sounds》融合了搖滾樂、流行音樂、爵士樂、古典樂、前衛音樂的元素,還加入很多平常較難與搖滾樂連結的樂器聲響,包括:自行車鈴、法國號、長笛、弦樂、烏克麗麗、特雷門琴(Electro-Theremin)、飲料罐碰撞聲。Brian Wilson 把這一大堆器具都拖進錄音室錄製,並找來專門錄製錄音室作品的音樂團體 The Wrecking Crew 協助演奏,讓專輯總成本超高。這張專輯也推動迷幻音樂、前衛搖滾的發展,也讓合成器的使用更為流行。文獻提到,Brian Wilson「Recording studio as an instrument」(把錄音室作為一種樂器)的開創性實踐,也改變音樂製作以及製作人的角色,受到音樂界業內人士的推崇與認可。
《Pet Sounds》堪稱是The Beach Boys最偉大的專輯,但老師覺得那在聖地牙哥動物園餵食動物的照片有點瞎,但 Brain Wilson在可愛動物園區與動物合照的照片,已深植人心,尤其是他那雙排扣大衣及經典格子褲成為當時流行代表,封面的綠、黃、白之配色,也形成美學密碼,留下時代的記錄,這張專輯也有重大歷史意義,2004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入國家錄音保存名錄,肯定其美學與歷史地位。
文/曾瓊玲
*錄音界的巴頓將軍及史達林
據文獻得知,Brian Wilson 的龜毛程度實在令成員難以招架,團員曾說他常常一路錄音到半夜。團員Mike Love 分享,光是〈Wouldn't It Be Nice〉一曲,有個部分就來回錄了25次。他加碼 透露:「如果有人在四聲部的歌曲,稍微快或慢了點,又或者是表現稍微平淡或稍嫌突出之類,就只是一點點喔,大部分的人不會執著或在意。但 Brian 會,所以Mike Love稱他為『錄音室的史達林』,因為他想要完美,他在追尋普通人聽不到的東西。」(根本神級人物)
《Pet Sounds》花了最高成本及時間去製作,和神級樂手群 The wrecking crew合作,在錄音室所有的人都要聽Brain Wilson的話。他和一群頂尖樂手合作,以他獨創的工作方式,「把錄音室當成樂器」,現場調度、指揮,眾人群策群力、費盡心思,創造出前無古人的新鮮聲響。當年去錄音室探班的同行,只不過聽到一丁點兒斷片,都聲稱這是他們平生僅見最了不起的音樂。
他將錄音室當做樂器,將樂團視為一個樂器,在錄音室他就是指揮,就是神,我們聽見在錄音室中他與團員及樂手的溝通方式,真誠直接造就出他的風格。
*美死人的人聲 人聲是最美的樂器
布萊恩以「複雜的和聲」成為他的樂風招牌,他編寫極其複雜,且優美的多聲部人聲和聲,遠遠超越當時的流行音樂。他大膽地將豐富的配器,像傳統搖滾樂器(吉他、貝斯、鼓),與管弦樂器(如法國號、長笛、大提琴),以及各種非傳統樂器(如電顫琴、手風琴、甚至是腳踏車鈴和狗叫聲)結合。記得之前合唱團老師曾說過:「所有樂器都是為了模仿人聲的音色、音域和情感而創造出來的,人聲本身就是人類最原始、最自然的表達方式。」
人聲能夠直接傳達複雜而細膩的情感,透過歌唱,演唱者能將內心的感受直接傾訴給聽者,這是其他樂器難以比擬的。當人聲美到極致時,其聲音的純淨度、感染力與技巧的展現,足以讓聽者感到驚豔,甚至不敢相信那是人類的聲音。巔峰之作是《Pet Sounds》做到了這點,從Brain Wilson創新的歌曲結構中,歌曲不再是傳統的主歌-副歌模式,而是充滿意想不到的轉調、變奏和實驗性的編曲。
文獻提到《寵物之聲》整張專輯的魅力在於歌曲通常是青少年的愛情歌曲,但卻搭配了優美的弦樂編排、令人著迷的和聲,使用了當時相對較新的錄音室分層技巧,將簡單流行愛情歌曲的編曲,進行精巧精心設計。
*獻給上帝的青春交響 首首皆是珍寵
老師在講座提到,《Pet Sounds》專輯中的歌詞大部是Tony Asher寫的,但歌曲概念是Brian的,今日講座堂友有耳福,老師拿出他收藏的1997年5片套裝CD,這專輯連結了馬世芳老師和無數樂迷的青春記憶,老師從A面逐一播放,讓我們聲陷其中之美感,感受到The Beach Boys在歌曲中,傳達的青少年浪漫 、情懷、夢想、種種愛情的面向、美麗與哀愁,聽見歌聲中的純真至性真情,也有著對世間的自我懷疑及深層探索。
老師提到,1966 年四軌錄音剛剛發明,而沙灘男孩可能是第一批看到此錄音技術潛力的音樂藝術家,因為最終的混音可以不那麼渾濁,並且最終結果中的聲音壓縮會更少。經過精細處理、混音、疊加,最終回歸為一軌,今天真是大開耳界。
在老師廣播節目「音樂五四三」,長年就用《Pet Sounds》專輯開場的「Wouldn’t It Be Nice? 」無主唱伴奏帶當片頭音樂,Vocals only 如阿卡貝拉,超好聽的人聲。「You still belive in me」,聽到腳踏車的鈴鐺,冰淇淋的叭咘聲,曲勢層疊加層,配合人聲的波瀾壯濶,此曲有著童趣的配樂,也勾起樂迷們的童年回憶。Brian在此曲做了美好的和聲編排,似模仿弦樂器,尾聲聽起來超棒,好真誠的聲音。
我也喜歡「That’s not me」的純人聲,雖沒有The Wrecking Crew wrecking的樂團編製,但音樂性已很飽滿,Mike Love 的歌聲超吸引人,也喜歡 Brian 一起唱的和聲。還有「Don’t talk」好美的弦樂,營造很鬆、很沈的氛圍,cello大提琴的撥弦呈現從容感,定音鼓象徵情感的往前邁進,閉上眼聽,什麼都不用說,心心相映,這樣就夠了。
也喜歡「Im waiting for the day」,那English Horn(英國管)吹著主弦律,太好聽。此曲的樂器重點在定音鼓、笛子,不露痕跡的轉場,人聲吶喊及美麗和聲,交織動人的音樂美感…
那首「Let’s go away for awhile」是專輯中純演奏之一首,聆聽此曲,真的很像身處曠野,有種離世的沈靜感。聽老師說,才知此曲Brain Wilson 深受20世紀美國傳奇作曲家伯特巴卡拉克影響(虎豹小霸王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作品)。
謝謝馬芳老師在講座中,逐一解構《Pet Sounds》在錄音室的製作過程,他細述專輯的每一首歌,從vocals、only stereo backing track、stereo mix original mono mix 等面向分析歌曲之奧妙,並輔以不同年代的版本比較,並悉心整理樂器單及樂器圖片,讓我們對此專輯的樂器新創實驗有更深入的瞭解,聽著每一首經典的歌,今日講座就是場讓堂友耳朵打開,挑戰聽覺的聽覺實驗,讓我們聽見The Beach Boys對人聲及和聲之美的追求,Brian Wilson充分展現其音樂才華,將複雜精緻的多部和聲融入搖滾樂,並將錄音室視為一件樂器,透過層層堆疊的音軌,與非傳統樂器,開創出宏大細膩的Rock music。
今日講座先在《Pet Sounds》的A面最後一曲「Sloop John B」暫告結束,意猶未盡,至於B面的好曲,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