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這世界竟然有這種人!傾半生青春之力,為天下蒼生發「聲」,為動物留下傳世之作。
昨晚和金黛排演時,她還沒做出PPT檔案。等我今早睡醒,她花了一天的青春,做出一份令我驚豔不已、豐盛不已、崇拜不已的PPT檔案,真不愧是TED等級的演講大師。
我希望她能在蔚藍人文堂,說些和TED/ 一席/ 大愛/ 聯合講堂 / 人文講堂等單位,不同的新鮮私房話題。
金黛俠義相挺!從她的生命故事說起、如何走入專業錄音師、錄音工具介紹、上山下海的錄音環境、錄音工作對這世界的影響和貢獻等等。
保證您前所未聞,不為人知、不欲人知、不堪人知的錄音幕後工作。
或許您早聽過吳金黛的音樂,現在正是您認識她,與她面對面的大好機會!
期待金黛親自發「聲」~
歡迎大家邀請眾親好友,一起來認識金黛好音樂!
文:Debra
「貼近土地的人,最精彩」。昨晚金黛老師第一次的Zoom演講,大家都凝神傾聽,深怕錯過任何細節。「母土的養分,離開後才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群離開台灣故鄉,旅居在海外的人來説,心有戚戚焉。
故事從25年前開始。金黛老師的第一趟任務,上山錄瀕臨消失的原住民古謠,與原住民音樂解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她也順便錄一些大自然裡的蟲鳴鳥叫。五年後,她受到美洲小候鳥故事的啟發,運用五年前順便採集來的大自然音符,創作了「森林狂想曲」,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之後以大自然的聲音為主角創作音樂,默默地引領台灣大自然音樂的潮流。
25年之後,她第一個任務製作完成的原住民古謠CD,現在成為,孩子傳唱排灣族古謠的教材,CD裡唱古謠的老人早已凋零,幸好他們唱的古謠有保留下來。與25年前一起工作的伙伴浦忠勇及安孝明,再次重逢。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仍走在傳承原住民文化的路上。
大自然的聲音及原住民的古謠,隨著環境變遷及人類忽視,可能再也聼不見了。金黛老師尋找土地的聲音,收集土地的聲音,創作出的音樂,讓這些聲音得以流傳。是尋根,也是用音樂來連結人與大自然,金黛老師的曲未終,人也未散。
經過一夜的沈澱,心情依然激盪,感動之情漲滿胸口。
傳承之路難行,從來不會立竿見影,總要越過數十年後方能喜見那美妙的成果,文化保存傳揚、環境保護和海外華語文教育及文化推廣均是如此,謝謝蔚藍的安排,讓我們看見多少人一起愛著、做著這樣的美事。
文:吳金黛
感謝您的摘要,提綱挈領而傳神! 當金黛與風潮團隊促成國際音樂家和傳統民俗音樂人合作時,前提都是以恭敬、保存文化的本質為主,讓其他普羅大眾和年輕的族群接受為輔,這個在蒙古錄音的經歷(https://youtu.be/srNAcInMFyI )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台灣之外,我們誠摯的希望,世界每個地方的獨有文化傳承,都能因為被尊重而流傳,而不是消失在流行文化的強勢裡。 🙏🏼❤️
昨晚有朋友問及,如何在創作、保存文化和銷售、財務間做平衡,否則,單單靠理想,也填不飽肚子。😔 這個在金黛背後”算錢的人”,就是焦慮到快抓狂😱,進而旅行全世界,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學習各種不同的「靈性」教導,才逐漸地找到他和公司的平衡🙏🏼,讓「風潮」在音樂產業哀鴻遍野之時,至今還能活了30多年。他,就是風潮音樂的創辦人「楊錦聰」,也是影響我生命最深刻的因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