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昨晚是懷舊又溫馨的夜晚,好像又回到當時一邊聽著中廣青春網一邊寫功課的我。
陶姊分享她的生命之歌。
第一首是《High Noon》。陶姊與媽媽看完《日正當中》的電影,媽媽教她唱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拿著英漢字典查英文歌詞,是她聽西洋音樂的啟蒙。
第二首是《I fall in pieces》。情竇初開的陶姊,分手就覺得天崩地裂,只能藉著歌曲,慰藉碎成一片片的心。
第三首是Otis Redding的《The Dock of the Bay》。陶姊造訪在Cleveland 的The Rock n Roll Hall of the Fame時,看到因飛機失事而英年早逝的Otis Redding觸景傷情,這首歌是對Otis Redding 的懷念。
第四首是陶姊最喜歡的民歌,由羅靑作詞,李泰祥作曲,齊豫演唱的《答案》,只有兩句問話的歌詞,要我們自己找答案的《答案》。
第五首是REM的《Everybody hurts》。陶姊在成為心理諮商師的路上,自我成長,自我覺察時的領悟, 每個人都會受傷,該悲傷時就悲傷吧!
第六首是陶姊的書《生命的河流》的主題歌,陶姊向她生命中的老師們表達感恩之情。
第七首是David Bowie 的Lazarus。這是David Bowie生前的最後一首歌,也陶姊面對死亡的態度。
本以為陶姊會給我們的是耳朵的饗宴,後來發現她給了我們是心靈的滋養。這些歌曲,串成陶姊的生命之歌。生命,正如陶姊説的,真的很短暫,那就興冲冲地活著每一天吧!
文:堂友
現在的孩子有3C
不跟人直接互動
雖然他們也很享受
不過,我好慶幸,我的青春是廣播節目陪著長大的。
同樣是跟電子產品在互動,我們的世界是這麼的有人味,這麼的熱鬧。
懷念那個打開收音機,邊聽廣播節目,邊唸書的年代。
也許有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卻不覺得特別寂寞。
現在想想,應該就是廣播節目主持人帶給我像朋友,家人一樣的陪伴吧❤️❤️
文:堂友
謝謝陶姐,今晚豐收的喜悅充滿心靈.
原來我們不必負責心愛的家人的快樂,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 扮演聆聽者就好!! 😊😊
很喜歡陶姐今天設計的主題, 跳脫民歌, 從分享”人生的歌”, 一路的成長來細數她的人生. 這些反而是更珍貴的! 因為以我們之前透過聽她的廣播節目, 或是她和民歌的關係認識的她, 今天的陶姐卻用更廣泛的角度來讓我們認識. 這是我在聆聽她的故事之前沒有預料到. 對於民歌, 她反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感謝她送給我們的心靈成長, 及豁達的態度來看待人生,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謝謝陶姐!
文:堂友
在陶姐兩個鐘頭的演講中,幾度讓我感動得眼角泛淚。尤其提到她在加拿大認識的老師兼朋友Joann Peterson的墓碑上刻的那句話:「became silent inside and listen with your deepest self 」;另外陶姐在播放她生命中幾首特別有意義的歌曲的其中一首「REM的” Everybody hurts”,那歌詞實在是觸動心弦,很有撫慰心靈的共鳴感。
「隨時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察覺自己的情緒,不論好的、壞的都接受它,接納它。人生苦短,珍惜當下。開心過好日子!」謝謝陶姐的分享和叮嚀!好愛陶姐!💕💕🙏
文:堂友
蔚藍堂主在文章末尾
寫的三件事,
也希望列入自己要努力的目標:
1.要興沖沖辦演講。
2.要玩好好玩的事。
3.把「好開心」當成口頭禪。
願我也能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再次謝謝蔚藍和神團隊。
記得陶姐其中一段話,讓我印象也很深,大概意思是這樣:
以前只要很有意義的事都會排進去,我想可能因為太忙太累導致癌症有可乘之機,現在知道不能再把「有意義」的事排那麼滿,
而一些沒意義的事,像吃喝玩樂會讓自己HAPPY的事還是要排進去,還有讓自己運動健康的事,也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