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經 (下)
易 經 (下)
文:Debra
昨晚浩一老師講易經下篇,一如既往地精彩。他用「遯」卦來對應諸葛亮的一生,用「咸」卦來詮釋宇宙無敵超有才華美少女李清照的前半生。
浩一老師的國語,並非字正腔圓,但他語氣和緩,像是老朋友在跟你説故事。他的PPT圖文並茂,用郵票上的精美的畫來解釋三國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尤其他把三國演義裡孔明借東風的那段畫出來,東西南北,各有七面青紅皂白顏色的旗,共28宿旗在下層,第二層有黃旗64面,按64卦,分八位而立,原來借東風是這樣的景觀,不禁要為浩一老師點讃呢!
「遯」卦上亁下艮,上面是天,下面是山,浩一老師生動地畫出人在月夜裡爬山。再怎麼爬,月亮還是跟你有距離,是這個卦的畫面。世局混亂迷霧蔽天怎麼辦?「遯」卦的意義不是逃,而是暫時沈潛退下,古人說的韜光養晦,正如孔明沈潛時期及之後的故事:三顅之禮,隆中記,赤壁之戰,⋯迷霧之後,總會撥雲見日。
「咸」卦上兌下艮,山上有澤。兌卦又代表少女,艮卦又代表少男。少女少男情懷總是詩,浩一老師用此卦來對應李清照與趟明誠的感情。「咸」如果看成無心的「感」字,就容易懂了。李清照又稱李三瘦,她16歲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4歲寫「廉捲西風,人似黃花瘦」,都不及40歲思念丈夫寫「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來得悲傷。她是如此感性之人,「獨處時,我得到一個最好的朋友就是安靜」,我們亦能感同身受。
浩一老師講的易經與歷史人物相應,原本艱澀難懂的卦象,與歴史故事結合之後,竟如此鮮活有趣。這些都是浩一老師讀了三十幾本易經之書的濃縮精華,加上自己「內化」的成果,我對浩一老師除了佩服還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