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昨晚我們聽馬芳老師娓娓道來那些不准唱的歌。1983年當大家看到了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裡的歌詞:「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心中不免一怔,「紅色的污泥」與「白色的恐懼」在那個時代是何其敏感!?
羅大佑稱《亞細亞的孤兒》當中的「白色的恐懼」的發想,是來自生活周刊(Life)所登的一位被汽油彈誤炸,烈火紋身裸奔的越南小女孩照片。羅大佑看到了這張1972年的照片,靈光乍現而寫下的歌,腦海中真的沒想到這些歌詞和國民黨有關。
但是,當年審查的官員怎麼解讀是另一回事了。還好他們突發奇想,在歌名後面,加了個副標題「紅色的夢魘致中南半島難民」,得以矇混過關。後來兩部描寫華人孤軍在中南半島異域艱苦奮鬥的電影,又拿這首歌當插曲,大家認定歌詞裡的「亞細亞的孤兒」指的是中南半島的華人難民。
大家聽到這首歌時,不免聯想到當時台灣面臨了很多在外交上很不如意的情,如台美斷交。這首歌的歌名是羅大佑引用了1940年代作家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似乎好像影射台灣在國際上猶如孤兒的處境。後來這首歌也被大陸禁唱,只因為六四那一天,北大裡面全部在唱這首歌。
這首歌因緣巧合地擁有多種的意涵,在馬芳老師帶領下,一一解開背後的封印。一件作品的問世,由普羅大眾決定它的內涵,管它禁不禁的,經典就是經典,一定會被找到及聽到的。
禁歌之所以是禁歌, 而我們現在可以侃侃而談, 就是因為現在這些歌曲都已經解禁, 再也沒有禁歌的我們才能來討論. 因此這和中國大陸的禁歌是不能來比較的. 馬芳老師始終認為, 再怎麼禁, 也不能禁止想要知道的人知道.
文:黃其叡
昨晚從陳小雲的”舞女”説起, 這首歌是除了廣播,電視台不能播出之外, 紅遍全台的歌曲, 真實描述舞女的生活. 我想並不會有太多的人會真正去過舞廳, 這首歌真的是經典! 詞曲作者俞隆華, 完全不懂音樂, 哼哼唱唱就這麼完成了, 之後他也又創作了不少非常流行的台語歌曲. 正在台中唸大學的我, 是宿舍樓下每週擺攤的流動攤販固定播放的曲子, 不熟也不行.
黃俊雄, 可是我永遠的偶像! 他的口白及角色聲音的清晰轉換, 無人能敵! 將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塑造人物, 史艷文, 推上最高峰! 上小學的我, 可以為了中午只播出三十分鐘的戲而為之瘋狂. 自己現在還有兩尊布偶, 史豔文和苦海女神龍. 厲害人物都有自己的一首主題曲, 苦海女神龍也是如此, 邱蘭芬是最早的主唱, 但是後來黃俊雄的太太, 西卿, 更是把這角色人物唱得更深刻, 將那種西域人士豪放不羈的態度表現出來.
黃俊雄最厲害之處, 是巧妙地將西方和東洋的歌曲, 配合他為角色所填寫的詞, 融合在一起. 使觀眾對角色更加深刻. 他曾說自己年少時愛跳舞, 在家幫父親演布袋戲之餘, 常常被在美軍俱樂部中演奏的朋友夾帶進去跳舞. 才接觸了很多西洋歌曲. 也花了他很多的積蓄, 買了上百張的西洋唱片. 因此把歌曲放入他的人物中, 他故事中比較厲害的角色, 都有主題曲. 非常容易分辨誰要出來了. 打鬥戲中引用的演奏曲, 如這首The Ventures 的 Pipeline. 這完全違背了父親對於布袋戲伴奏一定以北管八音的方式. 反而一炮而紅. 經由電視台的演出, 萬人空巷, 布袋戲也因此被禁. 理由當然非常地荒謬的.
侯德健的”龍的傳人”, 經由陳志遠的編曲, 轉變為一首氣勢磅礡, 具民族情感的歌曲, 其實這和原先侯德健自己的版本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當時出其不意的跑到中國大陸的他, 也導致他的歌曲被禁唱.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也因此掛上李泰祥詞曲.
蘇芮的”酒矸倘賣無”, 侯德健詞曲,加上錄音室的幾位永遠的高手, 游正彥, 陳志遠, 郭宗韶, 黃瑞豐的加持. 使這首歌曲爆紅也不是太意外. 但就因為侯德健當年的”叛逃”,又惹得新聞局不高興,只好將這首歌抽離專輯,只能用音樂演奏版呈現.
我想很多創作的原意, 完全沒有當年審查委員穿鑿附會的想法, 而且創作就是創作, 不是審查委員説了算. 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加上”紅色的夢魘-致中南半島的難民”這幾個字, 竟然就過關了! 但編曲中由徐崇憲的小鼓如送葬隊伍的方式, 嗩吶的加入, 更增加曲子的哀戚. 欣賞歌曲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到創作人表現的意境, 就可了解這不是之後翻唱的王傑可以表達的.
“鹿港小鎮”, 詞中”台北不是我的家”改成了”這裡不是我的家”, 也過了! “之乎者也” 改過之後的”剪刀等待之, 清湯掛麵乎”, “尊師重道者, 莫過如此也!”, 真是極盡諷刺, 也是只有當時學生的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 除了詞厲害之外, 曲的節奏更是採用當時才剛剛興盛起來的new wave, 因此聽起來更是過癮極了!
羅大佑的歌曲深度廣度, 多元而每種類型的歌都有. 真令人佩服! 也因此他的作品歷經四十年而仍繼續傳唱. 旋律和優美的歌詞, 加上每首歌都有一個獨特的前奏, 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歌.
真的還想繼續聽下去, 馬芳老師的演講真的讓人著迷而感動. 他是如何一點一滴的在搜集這些資料或史料, 像”耳朵借我”及”音樂五四三”中提到馬芳老師從他母親陶曉清女士抽屜中翻出來, 賀立時先生的珍藏 demo 帶, 更可以一窺求學時期的羅大佑, 是如何創作的, 非常有趣!
昨晚聽馬芳老師分析<亞細亞的孤兒>, 從歌名背景 (家裡真有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呢, 看過, 但內容早就忘光了, 只對書有印象), 歌詞細品, 到編曲, 樂器搭配等, 馬芳老師行雲流水, 娓娓道來, 太強了! 比較熟悉的是王傑的版本 (羅大大的聲音, 嗯, 有點抱歉!) 配上香港反送中的示威, 整個氣勢都上來了, 澎湃悲壯!
文:彥成
以下是今晚講過的歌, 已經加到歌單裡, 有陳小雲, 苦海女神龍, 侯德健, 蘇芮酒矸倘賣無, 羅大佑在腦海迴盪!
相信大家今晚會睡得不錯,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