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昨晚聼浩一老師講台灣小吃,隔著電腦營幕看美食,是視覺聽覺的享受,卻也是味覺的折磨。
浩一老師以食材為經,以文化為緯,從農曆新年的一月一日,到農曆的九月九日,談令人垂涎三尺米製品。菜包上的四個紅點,來自唐玄宗玩擲骰子遊戲的四紅點,與「賜紅」音同。茯苓糕本來是天地會的小點心,入京趕考要吃狀元糕。一碗酒蒸蛤蜊飽含著台灣四百年。台灣南北小鎮早餐的煎粿,有芋頭餡的煎粿,⋯還有各式各樣的冰品做Finale。
最能代表台灣小吃的蚵仔煎與鄭成功有關。蚵仔煎最早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區的傳統點心,以加水的地瓜粉漿包裹蚵仔、蛋,蔬菜等食材煎成餅狀。起源的說法,則是跟1661年鄭成功率兵打敗荷蘭人有關,當時因鄭成功大敗荷軍,荷蘭人一氣之下把米糧全都藏了起來,鄭軍因為缺糧,便就地取材地將在地的特產蚵仔、地瓜粉混合加水煎成餅吃,因此流傳下來。
在美國如果想念台灣小吃,就只有自己動手做了。蚵仔煎這道小吃其實不難,粉漿比例:糯米粉1, 地瓜粉12,水20的比例混合,鍋熱下油,依序放入蚵仔,蛋,粉漿,手邊有的蔬菜,豆芽當然也可以,兩面煎熟即可出鍋。靈魂酱汁可以用中國超市買的「海山醬」取代,漂洋過海簡易版的蚵仔煎就完成了。還可以順便告訴ABC的孩子,這盤濃濃台灣味的美食,背後的歴史故事呢!
如果旅遊到台南,不懂台南的風俗民情的人,才上飯店吃飯,只有內行人才懂得吃小吃,台南人愛吃,也講究吃,比如吃個蕃茄,就有不同的吃法,小蕃茄裏夾著蜜餞,大蕃茄切片有薑,醬油糖的沾醬,那風味讓您難忘!
台南的虱目魚料理,最是特別,可做出各種不同料理,煎魚肚,虱目魚粥,魚頭,魚腸,虱目魚香腸,魚丸,魚鬆…等等,一碗綜合虱目魚丸湯,囊括魚肚,魚皮,幾種不同口味的脆丸,精彩得很,台南人又愛油條切塊加在湯裏,這又是台南人特殊的吃法吧!
台南有條街叫國華街,可以讓您從街頭吃到巷尾,碗粿(粘米磨粉加上肉躁與半個魯蛋蒸熟,上面有特別醬料.蒜泥,洼沙米任您選)配上一碗魚羹,美味!對面的紅麴牛肉羮,白灼牛肉湯。沾上薑絲醬油膏。那叫好吃!炒膳魚意麵那味道讓您難忘,有位摯友嫁到台中,每次回台南,她是早,中,晚餐外加宵夜全是這一味!這條街吃的太多太多,我從未盡嚐遍過,但我還特別喜歡小卷米苔目,鹹湯圓,蝦仁肉圓,芋頭糕,綠豆粉糕,九層糕⋯。
隔了一條街,古老的沙加里巴裏有著香腸熟肉店(一稱黑白切),特制的蝦卷,不一樣的香腸,螃蟹丸,脆腸,綠竹筍,蘿蔔,豬心,豬肺,粉腸…,每樣切上一點點,多樣化口味完全不同,隔壁的米糕店,配上四神湯,活尤魚⋯魂牽夢縈的鄉愁最是難忘家鄉的味道!
台南小吃太多太多,小小篇幅,怎麼能容納那麼多呢?
文:堂友
這幾天看Line ,肚子一直不爭氣的咕嚕咕嚕叫。
今天晚上,除了要擔心搶不搶得到演講座位外,還要煩惱另外一件事:到底是要吃飽去聽,所以不會越聽越餓。還是要空著肚子聽,讓飢餓的感覺激發身體的本能,於是你隔著螢幕就可以深深的聞到台南美食的香味...
不吵不鬧、北漂的台南人,調整好身心狀態,準備聽講了!
文:堂友
感謝最後堂主的問題,引出浩一老師深耕台南二十幾年的對台南人心得⋯⋯讓我好想給浩一老師深深的鞠躬抱抱!是的,我們台南人就是擁有要相處接受才能體會出的貴族氣質,我們的貴族氣質不是沒落,而是淺藏了⋯就看有沒福氣的人來結緣啊!歡迎大家來台南,來看看台灣貴族的食衣住行⋯!保證不虛此行喔!
圓環頂菜粽是我去台南女中的路上,經常吃的早餐,美味的高中回憶
積累足夠零用錢,在台南女中下課後,與同學騎著腳踏車,去吃上兩盤蝦仁肉圓,是高中時期最幸福的回憶
文:堂友
離開臺灣也46年了,真奇怪,家鄉的味道還在口中在記憶深處!
蛤蠣用濕布冷藏嚇一晚,煮前拿出放室溫。鍋子燒熱,放入蛤蠣稍微燒熱,倒入一些米酒,馬上蓋上玻璃蓋,看到一顆(需要安心點的開兩顆)打開馬上關火,悶3-5分鐘。灑上蔥花即可享用。
文:堂友
順便趁現在整理一下,不好意思,就藉這個版面,做些心得感想。
很多傳統,美食慢慢會走入歷史了,不是被淘汰,而是太費人工,
王浩ㄧ在寫台灣小吃的歷史,也是台灣的素人飲食文化史。
其實很多重要的事情是在餐桌上達成的。
越是有歷史文化的民族,越懂得吃。
雖然有心裡準備,肚子墊了些底,但是還是覺得
很作弄人欸,在這樣的狀況,講小吃美食,按照以前的個性,我現在已經在台南了。
我有很多好友在台南,以往帶我走過很多私房路線,每一次我都吃到肚子要掉下來。
恐怕半年內,我們沒這機會了。
感謝人文講堂給我們如此豐盛的週末bruch饗宴,喚醒我們味蕾上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