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楊智麟導演兩部關於原聲合唱團的記錄片:《唱歌吧》和《不只唱歌吧》,這兩部記錄片有什麼不同?
《唱歌吧》是紀錄當時南投信義鄉東埔國小的馬彼得校長,所帶領的東埔國小合唱團,一個山區小學獲得全國冠軍的過程,影片最後才提到即將成立原聲童聲合唱團,《不只唱歌吧》紀錄原聲教育協會成立之後的所有努力過程。
廖阿貫老師協助馬彼得校長的夢想,成立了原聲教育協會,「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學生來自全信義共17個小學,11個不同的布農族部落,這些被挑選出的學生,協會將從小學一直陪伴照顧他們到大學,從生活到課業與學習,不只是到合唱團練唱而已。
每個假日,原聲教育協會租三輛小巴士,繞著玉山把分散在17個學校的孩子接到東埔國小來集中住宿,而且除了練唱,還有數學、英文、閱讀等等不同的課程,希望在長期的陪伴教導之下,能培育出對族群文化有所體悟與使命的原住民菁英。
1.昨日適逢台灣中秋連假四天,感謝400人來看「不只是唱歌」。蔚藍人文堂採用不收費的公益演講形式,是感念阿貫老師的大愛,這次我厚顏募款,懇請大家贊助原聲,出錢出力。
2.這場演講由八個團體合辦,工作人員達十餘位,這是群力群力的成功。我個人看完所有影片,做足功課,趁三位蒞臨映後座談會,趁機討教。影片中有動人情節,讓人泫淚,映後中有許多有趣對話,讓人噴笑,這是一場又哭又笑,和紀錄片一樣真實的全球雲端演講。
3.昨日驚喜彩蛋,有來自加拿大的伊比牧師,用布農語和馬校長對話,有排灣族理香公主的現身,Q&A後又糾團到ClubHouse討論到凌晨兩點,這是一場長達七小時(7PM~2AM)的馬拉松式演講,完美的「起承轉合」。
蔚藍人文堂「不只是唱歌」演講,很榮幸被刊登在中央通訊社,轟動全球!
感謝所有合辧單位,映後貴賓和神隊友,一起用愛能量,一直善循環。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9210100.aspx
文:Debra
昨晚第一次看《不只唱歌吧》這部記錄片,原住民小朋友清澈的眼神、天籟般的歌聲、校長老師義工們無私的奉獻、⋯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不只唱歌吧》透過鏡頭了解原聲音樂學校,真實呈現了這些台灣原住民小學生的真實生活。原聲音樂學校不僅有馬彼得獨門的「馬式獨門發聲練習方式」招式─手腳懸空,與身體呈現V字型的發聲,還有各種學科的課後輔導。包括數學老師下課後檢討,外籍英文老師也以全程英文教學,⋯
片中訪問到由祖父母撫養的小學生幸念緹,原本半夜總是要祖父母陪才敢去洗手間,加入學校後,變得獨立勇敢,祖父母打趣道:「現在她連上廁所都敢自己去了。」另一位小學生全雅安,半身癱瘓的父親,因看到雅安出國表演,感到十足驕傲,主動在家中陪著她練唱。
片中也呈現在八八風災後,即便橋斷路毀,小朋友仍在馬彼得的帶領下,不辭辛勞到原聲音樂學校上課。身為雙龍國小唯一參與的全彥威,每個周末一大早搭公車,到六十五公里外的學校上課。
導演楊智麟說,從《不只唱歌吧》可以清楚看到,原住民小朋友也要不斷地練習,才能發出美好的歌聲。他在拍攝過程印象深刻的是,原聲音樂學校不只是音樂學校,課業與品行才是他們所看重的。
文:李彬
看了原聲合唱團的紀錄片,布農族孩子們天使的面龐,天籟的聲音,使我們感受到一份純真,一份祥和,一份美好。
馬校長,阿貫老師的所做所為(帶原聲合唱團走出大山,走出臺灣,發聲在世界舞台。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優良品格。讓孩子們成為有選擇權的人,一個完整的人,別人祝福的人。他們做到了!)讓我感動。
感動之後就衝動。給原聲教育協會捐了NT$ 10,000(交易編REG5159391632063616)。
黑導說馬校長是個衝動的人,讓我們都跟他衝動一下:捐款https://voxnativa.org/donate)
他們的夢想讓我驚嘆!他們身上的光讓我感到溫暖,感受到力量。那是堅忍不拔的生命之力。
我們也看到原聲學校中種種神奇, 不可思義的事情:合唱團指揮馬校長是學體育的。(合唱團的孩子們可以大聲自豪地說,我的音樂是體育老師教的!)讓人瞠目結舌的馬校長獨門秘笈:馬氏腹氏練聲法居然有兩式:立姿和坐姿。
對人對事嚴謹,常常教訓人的阿貫老師居然是籌款人,籌的款還讓原聲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時常被阿貫老師教訓的黑導甘之如飴,任勞任怨做了十年奴工。從小彈貝多芬長大的聶總監竟然和不太認識五線譜的體育老師教音樂,而且一教十年。還有原聲學校義工老師們的付出。
究竟是什麼讓他們無私付出而且堅持到今天?馬校長說,我的目的很簡單,「為了孩子,為了族群」。
阿貫老師說,讓她悲傷的事只有兩件,「一是老師走了,二是孩子沒來。」這句話讓多少人熱淚盈眶,讓多少人把感動變行動:捐款,做義工。
阿貫老師,馬校長,原聲創辦人對原聲學校孩子來說,他們就是孩子們的天使。慈能與愛,悲能拔苦。這種責任感,使命感貫穿了阿貫老師整個生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法鼓山聖嚴法師說過大慈大悲的人一定是大智大慧的人。馬校長創立馬氏發聲法。阿貫老師也一定是大智大慧的人。要不然,常常教訓人的她是如何籌到錢,幫助馬校長實現夢想的。
阿貫老師的學生羅綸有在紀念她的文中提到阿貫老師在給天豪的信中寫到,「⋯有這種愛的地方就有慈悲,那樣的慈悲有它自己完整的智慧,如果你能奉獻你的心,你的意,你的腦, 某種超越時間的東西,便於是存在,然後就有那個東西所給予的祝福⋯這祝福就永遠隨著你~~」。
慈悲也是不容易的「Compassion(慈悲)is a big word」這是一個美國人對我說的話。當時我在San Diego 的地球日上介紹慈濟環保。解釋Tzu Chi means “Compassion and relief”. I replied “Yes. Compassion is a big word. But it is not for talking. It is for doing”. 慈悲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是無所求的付出,還要感恩。
感恩自己有信心,力量,勇氣,時間去付出,感恩別人給我們修行和付出的機會。馬校長和阿貫老師,創辦人,所有義工,天使所做所為就是慈悲的力量表現。慈悲的源泉是愛,是地無疆,心無疆的大愛。「有願就有力」。慈悲給了他們力量,勇氣,智慧去戰勝種種困難,幫助一個個步農族孩子成長,成就一件件他們心中的夢想。他們讓我們看到希望和夢想的實現,慈悲的力量,人間的溫暖,堅韌不拔的生命之力。
「Compassion connects us」這是一個美國心靈輔導老師對她學生說的話。讓慈悲把更多的人連在一起吧。為原聲學校獻一份愛心吧:捐款,做義工。讓更多人知道原聲學校的故事。把它介紹給你的朋友,同事。讓孩子們天籟的聲音給疫情中的人們帶來一份純真,一份溫暖。把祝福Mihomisang(美好美善)帶給更多的人(羅綸有在紀念阿貫老師的文中寫到,美好美善Mihimisang, 是阿貫老師喜歡用的步農族祝福語。祝福彼此分開後好好活著,好好面對未來)。
美好美善Mihomisang!
文:宋侑玲
謝謝蔚藍帶給我們這麼棒的中秋佳節團圓♥️
我們一家人,從原聲成立至今,有幸跟著阿貫老師一起感受人間的大愛,是生命中很大的恩典
整場演講中,隨著影片與孩子的天音,不時令人感動落淚,尤其在想念阿貫那一段,隨著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再也淚流不止,國昌忍不住躲進廁所啜泣
還好後來在對談中,蔚藍邀請大家分享被阿貫老師罵過的經驗,馬校長、黑導回憶、模仿的有趣對話,讓人感到阿貫老師從未離開
我相信~阿貫老師永遠與我們同在♥️
文:堂友
從楊智麟導演的「不只唱歌吧!」紀錄片中,在原聲孩子們清澈明亮的眼神裡,看到愛、看到希望、看到自信、也看到堅持。
敬佩馬彼得校長和原聲的幾位創辦人的理念和拼搏的精神。楊導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其實最大的東風,就是人的意志力。」。
因為執行力,成就了夢想,原聲的誕生、推動和延續,在楊導的紀錄片中,真實、感人的呈現,我們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知道這一切的一切並不容易啊!
原聲音樂學校若不是台前推動目標的戰士們,背後熱情贊助的天使們,不可能促使原聲十三年有成,發光發熱,不只是合唱唱歌,對於培育原住民部落的孩子建立文化的傳承、品格教育的養成、自信心的擁有、潛能的發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影響力,正在發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