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Debra
我聽過浩一老師講易經,建築,二十四節氣,台南小吃,台灣農産品,⋯無一不精彩。昨晚浩一講停雲與旅行。停雲一詞來自《停雲》,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詩。停雲,思親友也。
浩一老師有獨特的見解: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停雲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是不是可以一個人自在過日子。浩一老師這麼認爲,停雲就像是某種形式的隱居,但並不是無知無覺,悄然安靜過日子。學會孤獨,學會自在觀察,是人生重要課題。「孤獨靜處」是給自己的獎賞。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令人嚮往。王老先生有塊地,一樣可以安然自在,一樣可以「臥聽漁歌無是非」。
雲飛風起的時候,就去旅行吧!旅行是一個人的旅行。旅行被重新定義:不是一個人去的,不叫旅行。一個人去旅行,會寂寞,會孤獨。孤獨像是空氣,平常不感覺它的存在。要學會一個人走,尤其是沒有人相伴。孤獨需要練習。孤獨是人從事思考的狀態。旅行的目的是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人,由孤單開始,旅行也就像是修行。
浩一老師旅行的動力來自找樹,找尋樹的背後故事與人文。昨晚我知道了歐陽修種的梅樹還在,世界最年老的樹是在非洲的千年猢猻樹,我住的爾灣漫天飛舞的藍紫花是藍花楹,⋯還有綠豆湯的獨門秘方。
文:李彬
王浩一老師的講演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感恩他分享「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望天空雲卷雲舒」的「停雲詩就」的都蘭山居生活和「雲飛風起」時的“享受孤獨的古樹狂人”的主題旅行。那一張張精美的手繪簡報和攝影,讓我想把它從屏幕上抓下來,貼在自己的牆上,跟著簡報追隨浩一老師的足跡,彷彿自己站在那參天古樹下,聽它講那千年的故事。
聽了王浩一老師的講演,對旅行有些感想。
古人說「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旅行可以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豐富閱歷,開拓胸襟,修養品格。
最有名的旅行家莫過於寫了《徐霞客遊記》的徐霞客和《馬可·波羅遊記》的Marco Polo。(當然還有西天取經的玄奘,鄭和下西洋,乾隆下江南⋯⋯)。
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遊歷天下,從他的詩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去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遊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三峽,登過「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山⋯⋯。
也許正是名山大川的靈氣成就他豪放灑脫的詩風和品格。才能寫出氣勢磅礴,豪氣萬丈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撒盡還復回⋯⋯與爾同銷萬古愁」。
夏紅老師在上周介紹宋畫三大精品時,說「大山大川的大美可以淨化心靈,可以打掉煩惱,可以獲得喜悅」。她還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現代人說旅行是為了遠方。遠方是什麼?
遠方是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的廬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五嶽泰山,是「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是「遠上寒山石徑斜⋯⋯霜葉紅於二月花」深秋時節適合登高,看葉子的遠山,是有原聲合唱團孩子們歌聲的玉山⋯⋯
遠方是水。是「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是「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是「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的錢塘潮水,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閒」的日月潭,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蔚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
遠方是大自然的奇景。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遠方是四季風景。是「春蘭如美人」,櫻花繽紛盛開的春天,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是「採菊東籬下」,登高賞紅葉的秋天,是有「斷橋殘雪」,踏雪尋梅的冬天。
遠方是名勝古蹟。是「三國周郎赤壁」,是「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諸葛武侯祠,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岳麓書院,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東林書院 。是「昔人已騎黃鶴去」的黃鶴樓,「姑蘇城外寒山寺」⋯⋯
遠方是人們嚮往的電影電視上出現的地方。是《Roman Holiday》中的西班牙廣場,《A year in Provence》中的普羅旺斯,《Love letter》中的小樽,是《神隱少女|千與千尋》中的九份老街,金城武廣告中的池上,《浩克慢遊》中的台南⋯⋯
無論您的遠方是什麼,都祝願您在旅途中不僅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故友,也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新知己。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找尋。
那是為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找尋的感覺呢?還是為了找尋兒時的記憶,心中的夢想,古人的遺跡,還是找尋世外桃源,心中的聖地,或是找尋迷失的自己(葉姿吟醫師在5月24日講演中,講到活出有意義的生命時,提到海德格的「忽略存有」理論時說,「有人迷失在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有人迷失在特價品中?有人迷失在股票的漲漲落落中?」。浩一老師講演中也提到一位香港女作家寫到「旅行目的是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人」)⋯⋯
還記得許巍的歌《曾經的你》嗎?(https://youtu.be/Kn8WrM0reuM)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
如今你四海為家
⋯⋯
⋯⋯
⋯⋯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這笑容溫暖純真」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無論您旅行是為了什麼,祝願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文:童仁媺
感謝👏浩一老師名副其實的學者/詩人/食物學家/愛樹之人/生活插畫家/故事演說家。哇。太多斜槓慢活人生👍
緑豆突然高高在上!! 一點也不小!! 想著明朝的漁民,在層層的瓷碗裏鋪上綠豆,隨著他們出海打魚,被波浪打濕後,日夜吸收水份,漸漸發芽,由最佳”保麗龍”華麗變身成為提供最佳維生素及礦物質及蛋白質及胺基酸的”盤中餐”! 佩服先民的智慧,感謝知識豐富的浩一老師,一開口隨意抖落,竟是如此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典故,令我瞠目結舌了! 然後又一出手,最佳綠豆湯煮法,”我只説一次,聽清楚,別再問了,” 從取十分之一綠豆講起,彷彿置身柴火昇起的小廚房,只見浩一老師在灶邊乾煸緑豆,置入石臼磨成粉,他不慍不火,娓娓道來,太平洋這端的我,又是聽得入迷了,怎麼一瞬間就煮好一鍋天下第一綠豆湯,還不忘交代,”出手要輕,一點點鹽巴調味” 這畫龍點睛之筆,提味,也提神!!
感謝浩一老師,什麼都可以講,什麼都可以歪樓! 害我Q&A 也上樑不正下樑歪了! 謝謝浩一老師, 你在古樹保護中盡心盡力,真的唯有親近樹,才能感受到自己與大自然共存共榮之美,及其必要性! 感恩!
浩一老師是我們的好友,老友,密友,樹友,書友,食友⋯
文:香蘭 樂賞執行長
今天與浩一老師學到一個字「晡」(音念bo)。
浩一老師說,
「晡」指的是下午3:00~5:00,
那是太平洋最美的時間,
沒有波光粼粼的耀眼,
因此能更深邃、更安靜。
關於「藍」的萬種風情,
海軍藍、希臘藍、鳶藍、千歲藍、琉璃藍…
在浩一老師的筆下,很宮崎駿,很詩意,很蔚藍。
雲的樣態與旅行的意義,
雲飛風起、停雲詩就、行雲繾綣 …
加上浩一老師的課程結合史學、哲學、文學、美學,令人心領神會。
心領神會的同時,突然意識到,
這十年,我與自然的連結,彷彿在密集補課。
補我人生前面三十年缺席的生活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