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看完由樹木希林飾演茶道師的電影「日日是好日」,我寫下:
一屋寂寂、 一室空空
一園淡淡、 一茶清清
一人平平、 一心細細
有言無言都寄託在道之中,鏡頭最末專注在茶之葉之細之微。
「世間的事,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可立即理解,只要能立即接觸,便可瞭然於心 ; 另一類是無法立即理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累積,點點滴滴地領會。」
茶道如是觀、聚散如是觀、古典音樂亦如是觀。
音樂的百代過客,心靈的四海一家。
今日有緣共聚一堂,一如茶席的一期一會,一生一回,儘管我們每週末在雲端相見,此時此刻的宇宙互頻共振,一去不返,無法倒帶回曾經在一起的感動時刻。
有澳洲的聽眾說:「聽伯杰老師的課很幸福,沒有很大的壓力,聽多少算多少,享受當下。」
「聽毓庭老師的課備受啟發,一鏟一鏟的挖寶,越挖越有興趣想學更多。」
一如世間事,可立即感動,但需要長時間積累與日後點點滴滴的領會,才能深得其奧妙。
吳毓庭系列進入第五講,許多內行人粉絲嚐到甜頭,緊緊跟隨,知道溫文儒雅、多才多藝的毓庭老師,一場演講下來施展他學音樂三十餘年的底蘊,有十項個人風格:
ㄧ、音樂領域的廣泛閱讀,可見YouTube「老吳的聲音筆記」
二、音樂人的科技學習,可見YouTube「大叔聊古典」
三、線上直播的傳遞,可見Podcast 「古典不古典,就愛聊音樂」
四、節目策劃與導聆,可見國家兩廳院及各音樂講座主講人。
五、音樂文字寫作,可見其著作「音樂訓練~古典音樂賞析」
六、才情之奔放,可見音樂散文集「點描德布西」
七、彈琴說音樂百科,可見蔚藍人文堂即席示範彈鋼琴。
八、誠懇紮實的講課內容,淺而易懂,製造趣味記憶。
九、簡易簡報,易記標題,以說故事的方式吸引聽眾。
十、活樂時光音樂活動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十項全能!
這一場法國音樂課以聖桑、佛瑞、拉威爾三者的師徒關係,開啟美好年代巴洛克風格,多裝飾音、少格式化,線條多動態,自然隨性。
隨著劉老師針對一首曲子裡最精華做微觀講解,聽眾沈醉在劉老師豐富多變的表情,及將全部靈魂投入在講演中,每每劉老師延伸到隨觀隨想,東西文化的呼應,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像是從巴望舞曲到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既像是積木的拆解,又像是情感的堆疊,這一次以法國號、木管、雙簧管、豎琴等樂器,做出一呼一應,一問一答對話,可立即理解的是師父領進門,無法立即理解的是修行靠個人。
大師教古典,用心良苦~默觀無限美,聆聽皆自得。
大叔教古典,承先啟後~啟蒙興趣,整理出深入淺出的音樂百科。
半百學古典,猶未晚矣 ~最好的家教老師每週登門在雲端授課。
文:李彬
終於等到蔚藍人文堂講座「劉岠渭的音樂密碼3 吳毓庭選讀 」。每次聽劉岠渭老師的導聆都感覺好幸福。每次看到劉老師沈浸在音樂世界裡的神情和動作,都好感動。
劉岠渭老師說,他與音樂之間,是「一與之訂,千秋不移。」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張潮《幽夢影》。文中不只提到有《四愛圖》:「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王羲之愛蘭愛鵝,林和靖愛梅愛鶴。」還有”陸羽愛茶”,”董奉愛杏” ,“米芾愛石”⋯⋯也許現在可以加上”劉岠渭愛樂”。
「我與劉岠渭的距離,只差一個吳毓庭」(蔚藍說)。這期講座,吳毓庭老師選讀劉岠渭老師導聆的法國作曲家作品,以法國「美好時代」的背景開場,介紹這時期的法國音樂是巴洛克風格,多裝飾音,少格式化,線條多動態,自然隨性。
首先介紹的是劉岠渭老師導聆聖桑的《導奏與奇想交響曲 》。劉岠渭老師說這是一首單樂章的小提琴協奏曲。他從樂曲的結構開始介紹,包括序奏和迴旋曲。他說這首迴旋曲是”洋蔥”式的”A-B-A-C-A-B-A”迴旋結構。一邊聽曲,一邊介紹:「A 段是進行曲,B段典雅,C段是婉約曼妙,婀娜多姿的舞曲。」
這首曲子的主題是「奇想」。那「奇想」是什麼樣的異想,怪想呢?是《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孟豪森奇遇記(Münchhausens unglaubliche Abenteuer)》,還是《山海經》,《鏡花緣》,《黃粱一夢》?我想每个小提琴演奏者有自己的詮釋和演绎,每个聆听者也有不同的遐思和想像吧。
毓庭老師在劉老师導聆後,又介紹聖桑的《動物狂歡》,《繆思和詩人》,來說明聖桑的作品有生動的線條和簡單的節奏的特點。
劉岠渭老師導聆的第二首作品是拉威爾的巴望舞曲(Pavane)的《悼念公主的巴望舞曲 》。他說巴望舞曲是巴洛克時期一種優雅莊嚴的舞曲。這首曲子結構是”A-B-A-C-A”:「A段雍容華貴,B段柔美,一種醒來後恍如隔世之感。劉老師用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詩句來形容這一段「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C段是問答呼應式,像一層層圍帳飄飛。」
劉老師說這是一首優美而觸動人心的作品,但副標題「悼念公主」是個謎。是思念公主的回眸一笑, 那一低頭的溫柔,還是飛舞的裙襬呢?是像衞國人念之於莊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像曹植念之於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明眸善睞,靨輔承權」「華容婀娜,令我忘餐」?還是像崔護念之於桃花女「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毓庭老師以比較和鋼琴示範彈奏6位風格不同法國作曲家的同一命題作品「紀念海頓百年」來收尾這場心靈饗宴,進一步說明法蘭西「美好時代」音樂的多樣性和娛樂性(Playfulness) 。
感恩劉岠渭老師,吳毓庭老師和蔚藍人文堂。真是餘音裊裊,意猶未盡。有什麼比聽一次劉岠渭老師的導聆更幸福的呢?當然是兩次,更多次。感恩樂賞基金會把「默觀無限美~劉岠渭的音樂講堂」在YouTube 上架,公開分享。現在每週末都有新課導聆上架可聽。
蔚藍人文堂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們每週末都有幸福1+1,有蔚藍人文堂講座,還有劉岠渭老師的「默觀無限美」。每個週末都好幸福!每個週末都好感恩!感恩有你,蔚藍人文堂!樂賞基金會!
文:堂友
感恩樂賞基金會和蔚藍人文堂合辦一連三個週末的音樂講座:
11/20,林仁斌老師主講的「和魔鬼交換靈魂的音樂家,談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
11/27,林伯杰老師主講的「歌劇群芳錄」,談百年知名的歌劇Diva。
12/4,吳毓庭老師選讀吳岠渭的音樂密碼「聖桑:導奏與奇想迴旋曲;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巴望舞曲」。
讓古典音樂門外漢的我,每一週都有收穫與驚喜。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可以同時撥弦和拉弦、並以G弦單弦演奏,如此出神入化的炫技技巧,真是讓人顛覆想像、瞠目結舌。仁斌老師講座中準備收集的資料,讓人可以輕鬆想像及感受帕格尼尼獨特鮮活的個性和驚人的音樂風格,仿若斯人就在眼前,立馬被圈粉成為帕格尼尼粉絲。
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裏,聲樂家是今年以前往往被我所忽視的,直到聽了伯杰老師的「歌劇大觀園」、「歌劇英雄譜」、「歌劇群芳錄」才開始把歌劇的「人聲」,納入欣賞古典音樂藝術的一環。聆聽完老師的講座一度有一個念頭,覺得聲樂家真的好幸運!表演的時候完全不用攜帶樂器,只要一人到場就可以即刻表演,後來每當我吃著大口的麻辣火鍋,隨後再品嚐美味的冰淇淋時,就會想如果我是一個聲樂家,喉嚨聲帶就是我的樂器,也可以說是自己的生財工具,平時得如何地保養它,必須做哪些付出和犧牲?恐怕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體會的。
在演講之後,我也找了伯杰老師分享其一的「走音歌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傳記電影來看,對這位也許五音不全、音感不佳的女富豪,一直堅持地對音樂的喜好及一定要完成在卡內基音樂廳開演唱會的夢想的堅持,也有滿滿的感動。她說:「音樂是我的生活」;「有人說我不會唱歌,但沒人能說我沒有唱歌」。這種忠於自我的信念,何嘗不是最大的勇氣與絕對毅力的執行?!(伯杰老師用幽默的一句話形容「有錢就是任性」真的很有梗!😂)
由吳毓庭老師選讀劉岠渭老師的音樂密碼來到了第三講,毓庭老師的導聆風格已算是「吳粉」的我已經很熟悉,劉老師把古典樂曲以曲目分別解析導聆,讓我們對於作曲家的背景,曲目的創作來源,曲目的結構更加的了解,毓庭老師擅長利用劉老師的曲目介紹在以旁徵博引的方式,加深加廣以及加入自己吳氏文學風格的特色,再做更細節的旁枝引導,以及相關曲目分享。毓庭老師的選曲往往很讓人驚艷,回味無窮。
體會古典樂的美好與深入感受,是一門一輩子的功課,樂賞基金會講師們的古典音樂引薦,引領我進入古典音樂,加深我對古典音樂藝術的興趣與學習熱忱,讓我每次都帶著無限歡喜與感恩的心情,準時報到。
文: Lily
古典音樂是寶藏。永遠有挖不完的東西。不管我在哪裡聽導聆或音樂會,每次都會收穫到新的知識。在每個年齡層聆聽或演奏同一首曲子也會有不同感觸。尤其是一些簡單旋律百聽不厭的曲子,並不會因為簡單而聽膩。很高興在這把年紀時,還有古典音樂陪伴,人生不感覺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