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2022.01.10
卸下那個向社會爭個是非黑白對錯的憤青鎧甲,在眾人驚愕中華麗轉身 ; 現在的他「慈眉善目」,悠遊偏鄉,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人,實踐更重要的使命感,幸福指數最高。
這場演講起於我生日時向艷秋姐許願:「希望能邀請濤哥來演講!」
在美夢成真的時刻,我的心是在顫抖的!濤哥何許人也!而今在公益的社會裡有為者亦若是!這樣的講題是濤哥初次嘗試,卻出奇地適合他,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濤哥,而且盡在你眼前,四目交接,真誠的笑容是騙不了人的!
為了這場演講,我研究濤哥,我發現很多採訪影片中,只要有見縫插針的機會,濤哥時不時開口感恩身邊的人。不只是以前電視台團隊工作人員,或是現在基金會的五人小組,還有和他工作三十餘年的助理龔姐。
試想這是什麼世代,是什麼樣的情義,還能一起工作三十餘年?不是說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嗎?更何況身邊最親近的人最看得出一個人的真面目嗎?更何況這三十餘年,濤哥的生命歷程跌宕起伏,經過多少大風大浪,龔姐盡心盡力打理濤哥大小事,見過的世面和人情,仍能一派輕鬆自在。
難忘這場演講一開始,濤哥自嘲智商低,所以勤能補拙,每一場「全民開講」都是他準備四個小時以上的呈現,即使到現在他仍是每天閱讀六個小時的人,參詳各種觀點的求真精神。比起自媒體時代人人有發言權卻不專業,少數人缺乏道德標準的自律,濤哥能謹守「士大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界線,一以貫之。
難忘這場演講的禮物概念,初心是為了媒體人的信念,健身常動是為了不拖累,公益是為了翻轉人生,美食是悲天憫人的共享。打開人生禮物是濤哥的分享,有故事,有笑話,有內幕爆料。從南加大演講片段看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志節,從「全民道歉」影片看到勇於承擔的媒體典範,從「返鄉祭祖」影片中看到慎終追遠,從「謝謝老師」影片中看到尊師重道。
媒體的影響力不是無冕王,而是正能量善循環的工具。
最最難忘的是「阿榮的奇蹟故事」,不只是螢幕外的聽眾淚眼漣漣,連鏡頭前的濤哥都抿著雙唇強忍不讓眼淚滴下。這支側拍八年的影片最初是無預期的紀錄,紀錄一個偏鄉孩子的青春期,在學習上的無成就感,讓他國中畢業後便打工謀生幫助家計,因為意外而瀕臨垂死。濤哥曾對導師說:「只要阿榮在學校有任何值得驕傲的事,請告訴我,我一定從台北趕來為他鼓勵!」
如果這只是錦上添花的場面話也罷,濤哥做到的是在阿榮昏迷兩星期即將拔管前,奔去病床前聲聲呼喚,把阿榮從鬼門關前拉回來。鏡頭正好拍到面色焦黃、骨瘦如柴的阿榮如何張開雙眼回應濤哥,然後活回來,長了肉,說了話,許了願。
雪中送炭的故事不需要造假。
於是我懂了,龔姐三十餘年來見證濤哥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的付出,山一程水一程似的陪看社會百態,仍維持一股清流汩汩泉湧。
於是我懂了,才華出眾的艷秋姐一生不悔嫁此男人。有觀眾的最後提問,如何維持賢伉儷鶼鰈情深?「李濤是李艷秋的閨蜜,李艷秋是李濤的哥們。」
聊天室裡有人回應:「怎麼覺得濤哥的長相越來越像孫越叔叔了?」
果真如此,是眾人之福啊!善耕台灣才有正面希望!
文:堂主 2022.01.08
濤哥問我:「奇怪了,這兩天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圈,突然傳開2014年一篇李艷秋寫的推薦序,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我趕緊自首說:「是我啦!我覺得艷秋姐寫『讓底部的光,更加剔透』,寫得真誠動人,層次分明,正好說出你的改變與轉變!」
濤哥笑說:「喔,原來你就是始作俑者啊!」
蔚藍人文堂的文章藉著FB和Line,在台灣、大陸和美國,轉傳再轉傳,傳回到濤哥手上。
啊哈~這就是善循環影響力!
<艷秋姐原文:https://reurl.cc/QX0nxb>
文:李彬
“新年好!” 感恩李濤老師給我們上的蔚藍人文堂2022年第一堂課:「濤哥的四件人生禮物」。在新年伊始,大家在做新年規劃之際,這堂課真是及時雨,是李濤老師送給我們的人生禮物,也是蔚藍人文堂送給大家最好的新年禮物。
投身偏鄉公益教育的李濤老師更年輕了。他的笑容陽光自信,親切溫暖。他送我們的四件人生禮物是:初心,健身,公益,美食。
「初心不變,方得始終」。他的初心是「悲天憫人,行俠仗義」。他的新聞原則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家訓是「忠厚傳家,不忘本」。他堅守初心而心安,「謹記遺訓,慎終追遠」。
李濤老師說,「健身是讓自己快樂,減少家人和社會的負擔」。「長照不如常動」。「健身是生命的態度」。「不老特質是:一顆童心,學習到老,注重儀表,生活情調,經常旅遊,堅持運動,心地善良,心態年輕」。他坚持锻炼,年轻的不好意思见老友。他有220公斤大腿肌卧推记录。
公益,是李濤老師這場講座的重點。「講到公益教育,濤哥語氣都變了,超興奮,超有成就感(蔚藍)」。李濤老師詳細介紹他深入偏鄉幫助弱勢學生的事蹟。沒有學習熱情是偏鄉家庭成績弱勢學生的最大問題。“機器人快樂學”,讓學生改變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平板電腦教學”,在疫情中,讓學生與外界連接,與自己內在的熱情連接。“生命的奇蹟:阿榮的故事” ,要鼓勵孩子,讓他有成就感。“阿榮加油!你可以的”。“熱血老師的故事”,「熱情會教的老師,真能改變孩子的一生」。这些都是生命的故事,也是大爱的見證。祝福李濤老師和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http://www.caringfortaiwan.org.tw可以翻轉更多偏鄉弱勢學生的人生。
「美食是關懷,是悲天憫人」。李濤老師講到老家河南羅山涼麵。還有義大利主廚和台南樹人學生一起做Pizza的歡樂場面,吃到口裡,更開心。
讓我們用李濤老師創作的這一首歌《謝謝老師》https://m.youtube.com/watch?v=H-p3Ec5fToo來感謝李濤老師(祝福他虎虎生威,心想事成!)和向全天下所有熱情會教的老師致敬!「起立敬禮,謝謝老師!」
每一個善念,善行,善耕都讓我們看到力量,所有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可以排山倒海,翻轉人生。每個人的光像螢火蟲一樣小,可一旦匯聚起來就可以衝破迷霧,照亮世界。朋友們,無論您在哪裡,請不忘初心,繼續發您的光,行您的善,付出您的愛,讓我們相互映照,相互給予力量和美好,相互借力使力,發出更多更大的力量去翻轉人生,祥和社會。”利他行善的人永遠年輕!” 就像李濤老師一樣。
希望大家好好利用李濤老師送給我們的人生禮物:初心,健身,公益,美食,過好2022年每一天。
文:陳雪鴻
認真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放任自己蹉跎光陰。李濤多年前在新聞界領風騷,靠的是每天5、6個小時的研讀時事、蒐集資料。多年後,他也以相同的態度來強健自己的體魄,當與多年不見的友人聚會時,竟因此而引起別人的憂鬱。
如果李濤的朋友,是跟他一起慢慢變老的健身夥伴,他們會熱烈討論、分享的,也許是肌肉大小、深蹲次數……。
人生路上,如果有能一起分享喜樂哀愁、一起成長、一起邁向老化之路的朋友,必定不孤單且更精采。
朋友的父親是逾百歲健康的鄉下老醫生,總是騎著三輪電動摩托車,遊走在朋友家,相對於自己的高壽,曾感嘆同齡的朋友越來越少。縱使子女再孝順,總不能掏心的盡興。
「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伍思凱的《分享》,唱出許多人心裡的認同。友情的溫暖,有時候比親情還動人。但,友誼需要時間培養修磨,非一日可及,因此,年紀漸長後,也因為來不及經營新友情,老朋友就顯得特別珍貴。
有時候自己跟朋友一起看電影、看表演、上課、聽演講。結束後,常會續攤一起吃飯,分享觀後心得,或者回家後,在line上討論劇情。當有相同感覺時,心裡充滿遇到知音的快樂;看法不同時,也能藉此增長見識,開許多心靈之窗,了解別人的觀點。
也一起參加讀書會,擴展自己狹隘有限的視角;一起看展覽,聽專業解說,培養共同嗜好;一起旅行,互倒心情垃圾,培養共同生活經驗話題。
氣味相同的朋友,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縱使有爭執,讓友誼起了裂痕,修補後,彼此也會學著閃過底線,讓友情線保持平穩。
李濤卸下螢光幕前犀利專業新聞人的角色後,悲天憫人的他,就算在黯淡的偏鄉,也遮不住他所散發出的光與熱。
他的熱情,影響了他的好朋友們,跟著去做公益,出錢出力、關懷偏鄉,反而讓朋友們能貢獻一己之力,自我實現。
是的,跟朋友除了一起成長,一起做公益,利人又利己,何樂不為呢?
------------------------------------------------------------------------
文:堂友
對李濤濤哥的印象還是都在「2100全民開講」的那個時候,不論是批評國民黨執政時期還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始終都是站在監督批評政府的立場。那時眼中的他講話犀利、思考反應敏捷、和群眾站在一起,可以說是call in 節目和戶外直播節目的鼻祖。
這十幾年卸下主持棒的李濤大哥在做什麼呢?濤哥帶來四件人生禮物分享給我們-初心、健身、公益和美食。這看似十分生活化的(退休)生活裡,隱藏著好多的洋蔥,在台灣的每個角落裡,都有這些美善美事,利他助人的動人故事在發生。
從阿貫老師、馬彼得校長、沈春華沈姊、李濤李艷秋賢伉儷、李偉文醫生等等,這些出生於1940-60年代的前輩,他們在戰後的台灣出生,小時台灣的生活並不富裕,年輕時他們努力的在崗位上工作,來到退休年齡,他們原可以悠閒的享受自己的居家生活,但是他們選擇付出、選擇公益、選擇燃燒自己 照亮別人。
這跟王浩威醫師在之前講座提到的中年之後的「英雄之旅」的自性化行為理論又是那麼的不謀而和。感謝蔚藍邀請這麼多的講者,給予我們後輩很多的啟發。如同李濤大哥說的,台灣核心價值是「關懷、分享、利他」、是「勤奮、善良、公益」,「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我也特別記下了71歲看起來那麼年輕、有朝氣的濤哥分享的「不老特質」,那就是:「一顆童心、注重儀表、經常旅行、心地善良、學習到老、生活情調、堅持運動和心態年輕」。謝謝「善耕台灣」有著美麗的一顆心的濤哥和其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