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三毛的回聲專輯「沙漠」一曲中,歌詞唱著:「沙漠化為一口井」,井裡面,一雙水的眼睛,盪出一抹微笑。」
我好像看懂了,又好像沒全懂。
沙漠如何化為一口井?如何在沙漠鑿出一口井?一口井對沙漠會產生什麼影響?
*
我在十七歲得全國學生文藝獎時,頒獎人是三毛。僅在頒獎的片刻中,打開我對三毛文學的好奇,進而想窺看「世界」到底長得什麼樣子?我做出不同的人生規劃,在22歲創業,在28歲前玩過十餘個國家,然後安心相夫教子。這相夫教子的平凡之路,卻是三毛不及之夢。
2016年國立台灣文學館「三毛卷」,有九百多項有關三毛的評論專書及學位論文等,並有16國翻譯本,三毛文學是台灣現代文學中一項重要的資產。三毛在1967年首次出國到西班牙馬德里,她在撒哈拉寫下國外生活的文學記錄,用一句現代語言來說,三毛是「第一個部落格格主」。
斯人已遠,紀念三毛最好的方式是去研讀她的作品。數十年來我研讀三十餘本三毛的相關著作,不同人不同書不同文章不同觀點,我保持開放的態度,參酌各家論述,一如眭澔平在「沙漠化為一口井」所言:「這本書補足了三十年來研究或是欣賞三毛文學全貌的那塊重要拼圖。」其重要性可知。
*
我這三毛迷遇上非三毛迷的適任,激出一口井、一本書和一場演講。
適任老師在演講中強調,她不是三毛迷也不想消費三毛。事因皇冠雜誌「永遠的三毛:三十週年逝世紀念專刊」(2021年一月803期)邀稿,以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的學者視角,挾當地居民的地利之便做田野調查,又因疫情而困在家寫成這一本書,想來這真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場演講是用一百聲咳嗽和一整個徹夜無眠的冬夜換來的。
人在家中坐的聽眾很難想像:此時主講人的屋外是徹骨的寒、徹底的黑、滿空的星、天地玄黃且漫天飛舞的風沙,引得過敏體質的她不斷地咳嗽,遠在世界各地的聽眾心疼得在聊天室請老師多喝水。
儘管適任老師講得越來越放鬆,百問百答,卻不能暢所欲言。我們在自由國家很難想像,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地區該如何謹言慎行以求自保。同樣是大疫之年,我們是回不了家,有人卻是出不了國。原本遊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一但沒有水沒有草,你如何向老天爺祈禱?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的變遷,無能為力的人最是感同身受。若輕鬆說:「轉型吧!靠觀光業」,一但封城,全村失業,只能困坐愁城。
如果不是透過適任老師的現身說法,怎能說:「沙漠生活好浪漫啊!」
畢竟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因為如此,更顯「沙漠化為一口井」的珍貴而不可得。透過適任老師的書寫,深度探索,考據解惑,我才漸漸解開三毛筆下所描述的沙漠生活其來有自,「原來是這樣」和「原來不是這樣」之間的差別,把文字形象化,我才聽懂「回聲」專輯的歌詞裡藏著諸多未解的謎語。我以為我聽熟了聽懂了,更多是適任老師的書,幫助我再聽一次再懂一次再深入一層。
適任在沙漠挖一口井,分享眾生,期待有朝一日成為一方小小的綠洲。她冬天種樹、春天細心照顧,好不容易發芽長葉,卻被來喝水的駱駝或羊群啃蝕嫩葉,於是她用磚頭圍成護欄,一如小王子對玫瑰的呵護。沒想到夏天的一場焚風,新生新芽的樹苗又摧毀了。
徒勞無功嗎?她種的是希望,行動改變觀念,觀念改變行動,珍惜得之不易的地球資源,以一己之力回報沙漠的廣袤瑰麗,撒哈拉理解一切,承受一切。
這一口井,就不只是一口井而已。
沙漠化為一本書,就不只是一本書而已。
蔚藍人文堂透過海外團購,引起大家的注意,辦這一場演講讓遠在沙漠的適任知道:「你不孤單!」323位聽眾支持你!像隔空隔海隔沙漠助陣喊加油的一群啦啦隊!
演講下線後,不管是電子書或是網路購書,我們樂見用行動來支持創作者,讓此書在博客來的銷售排行榜上升!改變就是舉手之勞而已。
適任老師,請代我問候撒哈拉!我們暫時到不了撒哈拉,先以買書代替演講門票,請你多挖一口井,多種一口樹,多寫一本書,這世界會因為你和我變得更不一樣。
#蔚藍人文堂第108場全球雲端公益演講
感謝神隊友 Michelle 為堂友們訂書寄書❤️
文:蔡適任
台灣時間周日上午在蔚藍講堂的線上分享圓滿結束,很謝謝主辦單位邀請,讓我有這個機會。
由於講座時間是摩洛哥半夜,沙漠夜裡乾冷,我呼吸系統向來不好,說著說著,忍不住咳嗽.PPT後半段想分享的是當年是什麼樣的歷史事件與政權轉移,迫使三毛跟荷西離開撒哈拉,但高度敏感的政治因素讓我理性地自我言論審查,請聽者買書來看就好,哈哈!
這場講座讓我得到很多肯定跟鼓勵,很開心也很感動,疫情對我這個旅遊業者衝擊之大,不僅是生計上的,更是自我價值的,然而藉由《沙漠化為一口井》的出版,以及一場場線上講座,我得到很大的鼓勵,也更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蔚藍講堂很用心在幫我推書,很謝謝團隊的每一個人,對現在只能用文字跟外界溝通、傳遞訊息的我來說,每一本書的流動,都讓我多一分力量面對眼前處境。
總有人說我很勇敢,可以在沙漠做這麼多事,但我必須一再強調,我是真的蒙受許多人的肯定、信任與支持,才能走到現在,例如當初集資計畫的每一位贊助者,來撒哈拉找我們帶導覽的每一位台港澳遊客,臉書上給我很多肯定與重要訊息的臉友,能讓我有實質收入的每一場邀約,方格子專案訂閱者,購買花草茶的朋友,甚至是參與線上分享的朋友們,真的很謝謝大家!
從講座對談裡,可以感覺到「撒哈拉」是個讓人好奇的議題,也有人想來撒哈拉找我們帶導覽,呵,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實在太大,希望我可以撐到那時候啦,當然也希望能慢慢匯聚更多資源,支撐我繼續好好地寫我所知的撒哈拉.
謝謝大家!
文:Debra
如果三毛是傳奇,有「現代三毛」之稱的蔡適任,就是現代奇女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18歲的蔡適任離開了土生土長的西螺小鎮,到台北展開大學生活。大學畢業後,她負笈法國巴黎,一路讀到了社會科學高等學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文化人類學博士班。
取得博士學位、結束十二年的旅法生涯後,蔡適任回到台灣,卻轉換跑道,在社區大學裡教起俗稱肚皮舞的「東方舞」(raqs sharqi)。
2010年12月底,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要求民主改革的示威浪潮席捲北非、中東地區。當時,在台灣當了兩年舞蹈老師的蔡適任,決定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擔任「摩洛哥另類南方論壇」(Forum des Alternatives Maroc)的國際志工。
2011年,蔡適任在摩洛哥人權新聞組織工作,初次走訪撒哈拉沙漠進行田野調查,她回憶當時遇見沙漠的自己,「一走進沙漠,我忍不住一直掉眼淚。淚一滴滴掉在沙上。」沙子吸乾淚水,慈悲承接了她的痛苦與悲傷。蔡適任說,自己在心底問撒哈拉,「為什麼讓我出生在台灣,為什麼現在才要我回來?」此時,她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回答她:「你從來沒有離開過。」
從此蔡適任愛上了這片土地。她一有機會就到撒哈拉沙漠做田野,調查氣候變遷如何衝擊游牧民族生活,在田野旅程裡,她結識當地導遊Lahbib,墜入愛河。2015年,兩人結婚,定居於沙漠小村梅如卡。同樣深愛撒哈拉的他們,決定在當地推動生態旅遊,並嘗試種植棕櫚樹來復育植被。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蔡適任被稱為「現代三毛」。
文:李彬
有一種浪漫叫撒哈拉,
有一種現實叫大漠風沙,
有一種希望是種樹治沙
大漠風沙里,
天堂島嶼外,
悠悠駝鈴聲,
何處覓神燈?
棵棵棕櫚樹,
個個綠洲心。
明月年年似,
今夜月思誰?
麥麥在仰望,
沙丘月似鉤。
適任在雲端,
講述幾粒沙?
「每當我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蔚藍人文堂2022第三場講座是蔡適任博士在摩洛哥她開辦的「天堂島嶼」民宿,當地時間凌晨三點,給我們講她”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沙漠化為一口井》。
她穿戴著藍綠色的貝都因人傳統長袍頭巾,給我們講述她用財力,體力,智力,心力,以真心,愛心,良心,悲心寫成的「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適任老師用人類學和民族學角度,以學者精神和在地經驗,
通過尋找三毛提到的撒哈拉小物的實物(項鍊,護身符,羊皮水袋)和實地走訪探尋三毛書中提到的生活環境(三毛故居,結婚教堂,荷西工作的磷礦場)和自然地貌(有紅鶴的白沙漠),尋找老照片(醫院,電影院的老照片),解讀求證三毛的經歷和她筆下的撒哈拉,描寫當地的民族文化。「成為補足了三十年來研究或欣賞三毛文學全貌的那塊重要拼圖。(眭澔平老師推薦序)」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深深佩服適任老師的治學嚴謹,求真求實的態度和精神。
她也分享了當地旅遊業和她導覽的深度生態旅遊,還有她最想做和正在努力做的事:在沙漠種棕櫚樹綠化沙漠,回應氣候變遷。
感恩蔡適任老師抱病在凌晨三點與我們分享她的書和經歷。送她一段《青綠》(《錢江晚報》稱舞蹈詩劇《如此青綠》,「美到讓全杭州失眠」)https://m.youtube.com/watch?v=OK_OyQxce7Q,祝福她棕櫚成林,早日擁有一片綠洲。寫出更多的作品。
聽了這場講座,難道您不想去找適任老師,讓她帶著去尋找三毛的撒哈拉嗎?
蔡適任老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aladesert
天堂島嶼生態旅遊網站:http://www.iledeparadise.com/
沙漠化為一口井 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204487000101
「⋯⋯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裡寫下永久的回憶
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
前塵後世輪迴中誰在聲音里徘徊
⋯⋯」
羅大佑寫給三毛的歌《追夢人》https://m.youtube.com/watch?v=NK0fHIE9I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