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國際珠寶竊案
李承倫1999年開業,2002年納莉風災把位於松江路地下室的珠寶店幾乎淹沒,120年歷史的古大提琴碎成九片木頭,街上飄著珠寶 ; 李承倫白手起家,半生努力,一夕泡湯,一無所有。
夫妻倆重振精神,李承倫當起寶石獵人,冒險犯難深入礦區尋找原礦。誰料2017年11月,伍穗華遭遇如電影情節的設陷搶奪,國際竊盜集團來台得逞,兩億珠寶不翼而飛,人生又一次墜落谷底。
四年後,竊盜案後來的發展呢?
文化大學教授李天慧在「珠寶傳奇」推薦序寫著:「歷經坎坷人生,承倫從不言敗 ; 從小細節看人品,善良忠誠。」這些年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在困境中站起來,深受同業肯定和讚賞。
諾貝爾說:「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每顆寶石都訴說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一如李承倫的璞玉人生,切磋琢磨,越磨越亮。
文:陳雪鴻
對照著多年前的新聞螢幕裡,寶石獵人哽咽訴說著納莉風災時,一夜之間,多年努力收集的寶石,真真切切的付諸流水。到現今在電腦前侃侃話當年,彷彿看到了《亂世佳人》裡,堅毅的郝思嘉常說的一句話:「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李承倫的輕舟也已過萬重山~
不僅鑽石,連玻璃與水晶都無法分辨的自己,平日穿搭平凡黯淡,就算配著稀世珍寶在身上,絕對也沒有人相信是真品。所以,李承倫的演講,真是讓我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更大開眼界。
歷史上「和氏璧」在成為秦始皇的玉璽前,看起來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炫目璀璨的寶石,背後也有著《印地安納瓊斯》和《血鑽石》《不可能的任務》……等電影的真實情節。跑遍世界各地、冒著被搶、被殺……的驚險境遇,仍不退卻的精神,真不是平常人會做的。
2017年聞名的2億寶石失竊案新聞,歹徒有計畫的跟蹤多時、轉移警察注意力、換裝、戴假髮……實實在在的在臺灣上演。喜歡看搶銀行、偷名畫、竊寶石的自己,當時覺得很夢幻。而聽受害人出現在眼前的演講時,更覺得不可思議。這其中的甘苦,包含財務的損失、精神的折磨,都不是外人能體會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能同時經營自己的寶石事業與音樂專業,是李承倫從失敗中學習成長,而後修正更臻於完善,以至發光發熱,造福社會。
總是被流行提醒著: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鑽石能顯現擁有者的高貴……。對於喜歡的人,內外美都加成;對於沒有特別鍾愛的人,也不損自己的價值:永流傳的可以是良好的家風、最好的朋友可能是閨蜜、夫妻和嗜好、高貴的是品格。
如果給我一顆鑽石呢?
會心跳加速、如坐針氈、失眠?還是喜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