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凡人的神聖,是對熱愛奮不顧身。」
平凡如我,特別欣賞和崇拜那些怪怪咖,透過他們的視角,讓我們遇見更豐富多采的新世界。
這些非典型英雄的行為,或許不在世俗的價值觀和生活正軌,憑著憨直而執抝的精神,單純而有熱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他們心中有豪情,做事有傻勁,成為專業領域裡的獨樹一格的專才!
金磊小時候經過有腥羶味的海港會作噁想吐,長大後跳進海裡是他最開心的事 ; 小時候的他不善寫作被送去作文班,他在疫情期間反而生出一本「鯨豚記」。
這是一本生態攝影集,也是一本鯨豚圖文集,甫出版旋即獲得2021年OpenBook 開卷好書獎,佳評如潮,深受各界名人推薦。
金磊以近三十年的海洋生態觀察的經驗,厚積而薄發,噴發出一本有200多幅珍貴影像的圖文書。
光是看鯨豚影像,便令人怦然心動,感動和震撼,光是看那巨大的湛藍,寧靜、純淨、寬闊、透亮、任巨獸在逆光裡的漂游漫舞,超療癒!超空靈!
「鯨豚記」不同於一般鯨豚圖鑑,著重拍滿拍飽看仔細的知識,金磊的「鯨豚記」昇華成更高層次的藝術感,故能榮獲法國、英國及美國等諸多攝影大獎。
這厚積的功力是他長時間習慣泡在海裡等待,等待那驚鴻一瞥的悸動,一年只能拍出幾張佳作,常是世界各國跳海。
他像是另一頭鯨似的,每年迴游的遊蹤包含去南太平洋的東加王國拍大翅鯨、日本的御藏島拍瓶鼻海豚、挪威北部的極地拍虎鯨、印度洋的斯里蘭卡拍藍鯨,阿根廷的瓦爾德斯半島拍南方露脊鯨,連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也去了。
這些歷練讓他懂得海裡的自己是多麼渺小,多麼無力,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金磊拍鯨豚走一條前無古人之路,前三年在花蓮外海出海追鯨,常常是盡興而去,敗興而歸,不得一窺鯨豚之奧妙。
後來他想辦法申請經費,向國外生態教育取經,學習拍攝與航海工作的技巧等,學成後不忘回饋台灣。
他的另一個夢想是有更多人在花蓮海域賞鯨豚,當鯨豚在海面上噴氣、舉尾、下沈、跳躍時,背景是海岸山脈的地景,人與海與生物是和平共享大自然的資源。
根據花蓮賞鯨五千多筆紀錄,全世界有近九十種鯨豚種類,台灣曾出現有三分之一種鯨豚。鯨豚是海洋最大的生物,我們卻認識有限。
還好有金磊的「鯨豚記」,讓我們看見全世界水下的鯨豚在做什麼?讓我們認識水下攝影師在做什麼?還好有「同溫層」的鯨朋豚友,一起提問,越問越有趣,越問懂越多。連今日前來的青少年朋友也加入愛問行列,金磊老師被問得眉開眼笑,越講越多越開心!
結束演講一小時後,金磊即時傳給我一張照片:冬日午後的花蓮港海色呈鉛灰藍,陽光在雲邊鑲上銀框,大海平靜如碎鑽,雲層翻湧堆疊成一道長城沒入海平面。
我彷彿看見長期風吹日曬被海浪潑的金磊站在船艏,黝黑的皮膚,眼睛瞇成一條線,滔滔不絕說著他最愛的海洋和鯨豚。
大海一召喚,金磊轉身出海,追尋那巨大的湛藍......
#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113場
#2021年OpenBook開卷好書奬鯨豚記
文:Debra
「看海不是海,繁星不是星。每次只要碰到有趣的發想,就像又尋找到了一條新路徑,覺得原來還有這樣多且有意思又迷人的方式重新認識眼前的那片大海。」P.330 《鯨豚記》。
《鯨豚記》的英文書名為Whale Odyssey。Odyssey一詞來自古希臘文Odysseia,源自荷馬史詩。Odyssey 英文一詞現在用來指一段史詩般的征程。Whale Odyssey也带有相同的意味:一位不屈不撓的摄影師金磊,憑著一股熱情,在海上譜了一首自己對鲸豚的壯烈詩歌。
翻開《鲸豚记》,你會看到從日本御藏岛的“瓶鼻海豚”,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的“南方露脊鲸”,到挪威北部極圈内的王者“虎鲸”,⋯。為了追尋世界各地的鲸鱼海豚,金磊老師展開了追逐的日子。
金磊老師在《鯨豚記》的其中一個篇章“很玄的⋯⋯大鯨的眼神”(p.130 )中引用了一個觀點:「人們一直在學術上釐清人類發展的歷程、研究其他擁有高等智慧的物種、在鄉野傳奇中尋找諸如雪怪大腳等角色,甚至到外星生命的探索,似乎都是有意無意,也有點不甘寂寞地,在尋找與『人類』相近的靈魂與存在!也許,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用各顯神通的方式,想試著跟自己傾心迷戀的物種對話。」萬物有靈,當與鯨豚在浩瀚大海裡相遇,透過目光交會的瞬間,你也正在與偉大的未知靠近。
金磊老師從鲸豚身上學習、震撼、感動、甚至欣喜若狂。他回到台灣為鯨豚做記錄,在第30個年頭用自己的方法:摄影,告訴你他做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回歸到初心。他相信:當人們看到一個能真正觸動內心某部分的畫面或情境時,會因為這樣的感動,會因爲關心這件事情,而想要有所行動。
以上皆是金磊老師作品。
金磊作品得到國際各大奬項:
1.2017年《鯨豚母子對》榮獲英國《自然史博物館》,第53屆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獎項。
2.2017年法國巴黎國際攝影大賽金牌
3.2020年美國IPA國際攝影展榮譽奬
感謝金磊的憨膽、執抝、單純,熱情,讓我們知道水下鯨豚攝影師到底在幹嘛?
文:堂友
感謝金磊老師昨晚的演講。在陸地生活的我們,藉著金磊老師的鏡頭,得以一窺鯨豚的驚奇世界。超過一百多張的投影片,鯨豚翻滾、跳躍在各種深藍、湛藍、淺藍的背景之中。每一張都得來不易,每一張都是金磊老師的壯舉,那是屬於他的Whale Odyssey.
金磊老師帶領我們的驚奇之旅,要從抹香鯨的拾糞之旅說起。為什麼看到抹香鯨的排泄物會讓船上的人興奮地去打撈?抹香鯨的糞便還藏有什麼秘密?是傳說中的龍涎香?
驚奇二,金磊老師在斯里蘭卡看到罕見的藍鯨!
驚奇三,Humpback Whale 利用唱歌溝通。世界各地的鯨魚,都有不同的聲線,但是不同地區的某些歌曲卻也會被相互模仿,成為跨越地域的鯨魚界的流行歌曲。驚奇四,Humpback Whale每次出現都是母子情深(mom/calf),母親護犢之心,不言而喻。而幼鯨的肺活量較小,所以需要比母鯨更經常浮到水面換氣。母鯨不注意時,幼鯨就會自己在海面玩起來,因而給予攝影師更多寶貴的拍攝機會。
驚奇四,Killer Whale不應該叫“殺人鯨”,它們不吃人,只吃海底生物,它們的地位如動物界的老虎,應該翻譯成“虎鯨”。驚奇五,極地氣候之下,每次出航都要花超過二十分鐘穿上dry suite保暖,穿脫不方便,但要方便怎麼辦?那就用「尿布」吧!結果發現MIT的尿布最好用。
金磊老師談及從台灣飛到東加這個陌生的國度。東加王國位於大洋洲,在斐濟以東650公里,紐西蘭東北1,170公里。金磊老師一般都取道紐西蘭,包括轉機時間,到達東加需三天,回程則是兩天。有時一待就是快一個月,每天出海八小時,幾乎天天往海裡跳,要拍出好的水下照片,靠運氣也靠技巧。他想把鯨豚水下拍攝技術學回台灣,希望有機會拍到台灣東海岸鯨豚在海裡悠游的畫面。
「我們凡人所能追求的神聖,無非是為了熱愛奮不顧身」這句話出自《蜜蜂與遠雷》這本書。昨晚我看見了金磊老師,真的為了他的熱愛,奮不顧身!
謝謝 Debra 這麼精實有趣的摘要。
謝謝金磊老師的分享,在這個重視物質的年代裡, 你為了追求愛好而投入生命的癡狂,令人驚艷,也豐富了眾人的視野,對我們的啟發是無遠無遠弗屆的。
哦,原來生命是可以這麼活的 !
佩服蔚藍的獨具慧眼,帶領我們不斷的走入新奇的領域,擴張我們的眼界與高度。
昨天聽得痛快,又賺到了 :)
每次演講都有那麼多的驚喜。
即使對海洋沒有愛好或接觸的人,也會開拓視野,認識新奇的事物,同時,因著體會演講者的心路歷程與告白,而被感動與啟發,收穫滿滿。
每次看見蔚藍笑臉盈盈地展示演講老師們的作品,我就想去擁抱她一下,支持文化人,就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有力行動。
我們要把演講訊息轉發給更多的人,你永遠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動作會傳遞到哪些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