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1.內行人都知道,蔚藍人文堂辦演講像是聽演唱會,開講前幾百人在雲端門口等,和世界各地的朋友搶座位 ,500人爆滿!
2.內行人都知道,蔚藍人文堂的演講聽到寶賺到寶,準時開場不準時散場,超時不收費 ; 聽完這一場才會拿到下一場的通關密碼。
3.內行人都知道,伯杰老師的演講幽默風趣總是在不經意間冒出來,全程要全神貫注!
4.內行人都知道,伯杰老師喜歡和聽眾互動,有問必答,聊天室的提問像是藝文人士的集體創作,精彩可期!
5.內行人都知道Q&A時,最喜歡看「堂主逗伯杰」,趣味橫生,每場都會「自然生成」許多笑點,成為金句!
6.伯杰國際旅行社的「音樂與旅行系列」,2022年共有六場,內行人請跟緊跟滿,保證收穫滿滿!
7.網海茫茫,內行人都知道光是找適合主題的影片就費青春費眼力,更何況還要找出趣味性、音樂性、知識性、想辦法讓聽眾記得住,很高深的功力耶!
8.伯杰老師的簡報簡單明瞭,內行人都知道厲害在解說功力,尤其是一位十項全能的幕後音樂人,像一本百科全書般,百問百答刺激求知欲。
9.演講後附贈「音樂會須知」,內行人告訴你關於禮儀、合宜衣著、拍手時機、拍照許可、最佳座位等等。
10.有一種旅行叫音樂廳,先去歐洲,再去美亞!
有一種演講叫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群智與愛融入其中。
這是一場內行人VS內行人的優質演講!
文:李彬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廳就是兩者的結合。這期蔚藍人文堂,林伯杰老師帶大家來一場:「歐洲音樂廳之旅」。讓我們跟隨伯杰老師去體驗音樂與建築的完美結合吧!
第一站,伯杰老師帶大家來到
維也納的金色大廳(鞋盒式結構)聽「拉黛斯基進行曲」。他用圖片和影片介紹了開幕時間,建築師,座位數,駐團,音樂總監,知名音樂會,知名樂曲,建築外觀和內部。隨後的每個音樂廳也都介紹的如此詳細。
然後來到莫札特和卡拉揚的出生地薩爾斯堡的大慶典廳與岩石廳。向西到德國柏林愛樂廳(葡萄莊園式結構),萊比錫布商大廈,慕尼黑文化中心,漢堡易北愛樂廳。伯杰老師著重介紹了造價最貴的易北愛樂廳,外觀的屋頂是仿波浪狀設計,它有可以放聲光秀的外壁,還「號稱有世界上最好的聲學效果。」
之後到法國巴黎愛樂廳,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諾貝爾獎頒獎地),俄羅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和聖彼得堡大廳,波蘭華沙愛樂廳(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捷克布拉格魯道夫音樂廳,瑞士琉森文化中心,希臘雅典阿提庫斯劇場。
然後到巴塞羅納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音樂宮內部結合多重藝術的應用,包括雕塑、馬賽克鑲嵌、彩色玻璃和精巧的鍛鐵。最有名的是水滴造型的天花板」。
最後在倫敦的皇家亞伯特大廳聽「逍遙音樂節」。
這又是一場500人爆滿的講座。感恩伯杰老師精彩的演講和精選的影片。這是伯杰老師第十三次客座蔚藍人文堂了。每場講座,都讓我耳目一新,由衷地佩服他的博學多聞。
聽了伯杰老師的講座,誰不想坐在這樣的音樂廳裡聆聽一場音樂會,享受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呢?趕緊做計劃吧!
文:陳雪鴻
戴著耳機,聽柏杰老師傳授在台上表演歌唱忘詞的解套妙招時,正走在路上的自己,不由得笑了起來,甚至模擬如何感動到哭的喉嚨情境~不知是否嚇到擦身而過的路人,以爲遇到了思覺失調的病人。
好的音樂在優質的音樂廳裡演奏,必然會產生加成的效果,就如歷史上,法國的某一軍隊準備通過橋樑時,因為步伐整齊與橋產生共振,因而造成橋樑斷裂,造成嚴重傷害。
在有共同經驗的生命歷程裡,引起的共鳴也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演講後,以零碎的記憶,在line分享了家人,也喚起了曾經的音樂廳經驗印象。
在巴黎的小女兒,正在參觀與「巴黎愛樂廳」同一個建築師所蓋的博物館,而2個月前,她才在巴黎愛樂廳,欣賞已不拘泥外表裝扮的阿格麗希現場演奏。
大女兒歐洲自助旅行到巴賽隆納時,遺憾只能在外面拍「加泰隆尼亞音樂宮」,但至少她有進去過「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聽音樂會、「莫斯科輕歌劇院」看《安娜卡列尼娜音樂劇》、倫敦的「O2千禧巨蛋」聽《Ed Sheeran演唱會》。
這些有名的音樂廳,自己無緣親臨,但曾在東海大學教堂聽聖誕夜彌撒聖歌,寧靜祥和迴盪的悅音,不輸曾跟著在奧地利讀書的小女兒,進去教堂聽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唱聖歌的氛圍。不能遠征溫布尼森林音樂會,至少台中森林公園的圓滿劇場可以聊補遺憾,雖「無魚,蝦嘛好」,仍期待等待水到渠成的時機。
俗諺「沒吃過豬肉,也看過煮豬走路」,起初聽幾次音樂會後,發現《拉黛斯基》、《柏林氣息》總是能引起極大共鳴,讓快打瞌睡的自己,精神為之一振,跟著指揮,時大時小的拍手聲、吹口哨,經驗漸漸變成「常識」。喜歡這樣的人文累積的方式,從:沒看過豬走路~到:欣賞豬走路~吃豬肉,最後,也能分辨豬肉的口感。人能透過不斷的接觸、學習,而成長。
音樂總能快速的引人入境,無論可以即時暖場的迪士尼卡通《Under the sea》、流行台語歌《追追追》,或是充滿思鄉情的:史麥塔納《莫爾島河》、日本《海濱之歌》……。
音樂是最便宜的療癒藥方,無論在哪裡服用。
文:堂友
仔細想來,如果細數「我們一生離不開的東西」- 「音樂」算是其中一項吧!
從小baby起,睡覺就要聽搖籃曲;到幼稚園訓練手腳靈活度兼運動的兒歌帶動唱;小學以後開始有音樂課、合唱團,一直到老,無論是古典樂、流行音樂、舞曲、民謠…等,不同類別的音樂總是有其支持和喜愛的人,我們的生活總是圍繞著音樂。
而「旅行」也是從小、學齡前我們就跟著父母、親友,或遠或近、或郊外或市區或遊樂園…等等的四處探訪;學齡以後開始有所謂的戶外教學,每個時期的求學階段都有畢業旅行。一生中無論是跟家人、親友、跟旅行團,無論在國內、國外,我們總是喜歡到處走走,四處旅行。
那可不可以跟著音樂去旅行呢?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好點子!
蔚藍人文堂今年規劃的其中一系列講座,即是請到有「行走的音樂百科全書」-林伯杰老師,把音樂藝術和旅遊結合起來,帶我們去神遊世界。
這次化身為線上導遊的伯杰老師,第一站帶我們到歐洲去欣賞音樂廳。從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國家城市-奧地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出發,經過德國、法國、荷蘭、瑞典,再來到莫斯科、波蘭、瑞士、希臘和西班牙,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英國的倫敦皇家亞伯特大廳劃下句點。
這些華麗有著歷史的音樂廳既是藝術建築,也是歷史文化。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更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音樂廳。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古典音樂廳或近代建造的現代音樂廳,光是建築本身的裡裡外外就獨具特色、金碧輝煌,更遑論提到內部為了音質效果,所規劃設計的建築格局,如鞋盒式結構、葡萄莊園式結構等,都是觀賞的大亮點。
經伯杰老師的歐洲音樂廳的介紹分享,雖然目前只能在線上神遊、聆聽音樂,將來有機會再到歐洲旅遊,或許不一定非得去看古老的教堂和博物館,若是能來一趟「音樂廳」的探訪欣賞與聆聽一場現場的音樂表演,也會是特別豐盛又讓人開心的心靈饗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