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你我相逢在雲端
演講前兩天,解昆樺老師僅以一張在咖啡店手寫的演講提綱傳我。
首次合作的我們,憑著尊重、信任和自由,在雲端創造出一場魅惑眾生的詩意演講。
演講展開如「井」字架構的繁花似錦,一橫線生命軸是解老師的小自傳,如何走向中文系詩人的天命,另一橫線成長軸是回顧來時路所寫下的詩心,一詩一世界 ; 對應一直線時間軸是古今中外詩與歌的交織輝映,另一直線空間軸是世界各地遊歷的觀照與凝神。
*十八般文藝
我用「十八般文藝」來介紹解昆樺老師出場,更能符合現代中文才子的所作所為。
他會吹薩克風、演舞台劇、他是YouTuber、做Podcast 節目 ; 平常做研究寫論文、指導碩博士學生、參加學術研討會 ; 他擅長寫新詩、寫評論、寫小說、獲得無數文學獎 ; 他喜歡健身、善用網路教學、演講及評審、訪談藝文人士 ; 他推動藝文活動、做田野調查、是藝文影音製作者等,是一位很不一樣的研究型、創作型和實驗型的文雅之人。
*為什麼要讀詩?
這一場的講題是「以詩,寵你的靈魂」,在三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的演講裡,解老師僅以25張投影片貼服人心,展現現代詩超乎文字,同時雷霆萬鈞也百花齊放的魅力。
詩歌是生活的隱喻,在有限的人生裡,透過文學來擴展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透過詩人朗讀,重新認識並發現美好的事物,品味更加細膩的心靈。
*不矯情不做作是好詩
很多人講詩,好詩難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在電影「郵差」裡說:「我沒辦法向你解釋詩詞,一旦做出解釋,詩詞會變得很平庸。」
有些作家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創作,恐有賣瓜說瓜之嫌。我聽過有人唸詩,情溢乎辭,一整個肉麻。我讀過矯情的詩,很做作虛偽,因為不真實而無法動容。我讀過玩弄文字的詩,就只是遊戲罷了,騙不了明眼人。
詩,總給初次相逢者不得其門而入的迷惘與挫折。
*匠心獨具策劃雲端詩展
蔚藍人文堂舉辦過四場詩人演講,正因為現代詩難講,更顯幕後策畫的匠心獨具。
我們邀請過杜忠誥老師講周夢蝶的詩作,其人其藝,一真一切真,如星子輝映兩位大師的友情。邀請過詩人許悔之講詩,他的詩句化為筆耕墨耘的藝術,翩然風采。詩人導演盧建彰將詩化為文案力,藉著拍廣告影片,拋出議題,引起大眾注意,共同來重視並解決問題。
*詩是帝王之學的精練
一如解老師對詩的定義:「詩是一種帝王之學的文字統御能力,用最精簡且雋永的思想精密度,將個人心靈的精髓傳諸於世。」
雲端場域即時發生的「心心相映」效應是:聽眾沈醉在詩人解詩的溫文儒雅之中,「解老師念的每首詩每個字,我都聽得懂耶!」從聶魯達的「今夜我可以寫」、辛波斯卡的「布魯各的兩隻猴子」、陳克華的「台北的天空」、到楊牧的「孤獨」、到解老師的詩集「寵你的靈魂」裡的詩選分享:「不青澀,也不特別懷舊」、「致往日」、「無字」、「奪艷」、全球華文星雲獎得獎四首詩與散文詩等。
*Q&A才是重頭戲!
解老師事前問我:「預留十分鐘Q&A,可以嗎?」
啊哈~那真是不瞭解蔚藍人文堂神堂友的厲害了!本堂是準時開場,不準時結束,好問題如星光綻放,激發老師說得更多,以小故事舉例啟發更多詩情。創下解老師演講最長Q&A一百分鐘的紀錄。
*仕不可不弘毅
解老師的金句有:
「閱讀是為了開展你對這世界的理解與層次。」
「知識份子最重要的訓練是,對任何事情都保有再問一次的能力。」
其中有兩題問與答,深得我心:
解老師符合現代主義的實驗精神,一人多才,一心多用。「十八般文藝」的解老師想實驗更多媒體與管道的文學可能性。一如蔚藍人文堂118場演講,每一場都是獨一無二的專屬客製化演講堂,一直挑戰不重複的創新與創作!
另外,USR概念 (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鼓勵大學教授將所學投入社會,貢獻一己之力,解老師訪談藝文人士做成影音紀錄,勤做田野調查,推動社區藝文活動等等,「仕不可不弘毅」,這正是現代仕大夫讀活書的淑世觀。
詩者,言與寺的組合,詩是一座座言語的寺廟所構成,寄寓著對世界的獨白、抒歎與對話,祝禱世界以福祉,寵你的靈魂。
今夜,我們的靈魂被溫柔的聲音撫慰,幸福得被寵被愛了!
文:陳雪鴻
聽完演講,餘韻未消失之際,連忙搜尋MOD,連看兩部關於寫詩的電影。電影裡,聶魯達說:「蹩腳的寫出你相信的事,勝過成為言不由衷的詩人」,呼應了解昆樺老師所言,過於矯情的詞,是不誠實的。
「詩」的精簡文字,總能及時的抓住重點,適切的表達情境或心情,快速的引起共鳴。在蔚藍人文堂裡,無論許悔之、盧建彰或解昆樺老師,他們都享受、也分享寫詩與讀詩、更解詩。
從觀察周遭與感受情感,解老師解讀詩時,文雅溫柔的語調,就如他寫的詩情,吸引著我把車水馬龍與風雨聲隔絕在身外,為終日惶惶追求生活精進的自己,注入一股寧靜與安定於心靈深處。當老家在新莊的解老師,播放著《台北的天空》時,讓娘家在鄰近的三重、在台北度過年少、也走過青春,現在則把他鄉當我鄉的自己,不禁哽咽,相信更會打動也在聽演講中的海外遊子。
日本職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在變化快速的時代,有時候也會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結果,斜槓的能力,成了現代的生存工具。詩意無限且能穩定人心,並且從年輕就立志文學方向的解老師,會讓人以爲他也是個守著戲棚下久站的人。
除了教書,寫散文、小說,還演戲、做影片……,並不死守一方,跟著自己的感覺多方發展,體驗人生。就像解老師形容:不同的刀子切不同的食物,有的題裁適合寫詩,有的適合寫散文、有的用小說呈現更有亮點。
文學斜槓不是人人可及,但求從:我手寫我口,到:我手寫我心,無論用什麼方式呈現,縱使寫得蹩腳,也不言不由衷。
文:薇薇安
睡前我有習慣性點一下蔚藍人文講堂堂主楊敬的FB做確認,
今早又有很棒的講座可以占便宜學習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聽且認識的講者解昆樺老師,除了是文學專家,也會演奏薩克斯風,並有自己 YT 頻道講文學和Podcast,真的是一位多元發展的中文系老師/作家/網紅。
老師在講詩創作的過程中,
我邊聽邊回想以前我的高中國文朱老師,曾要我們每週(還是每月)剪三篇文上貼在大本剪貼簿上。除了剪貼之外,還要用筆畫重點,跟寫閱讀心得。
我承認當年我真的很混,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超好笑的。但我承認在爸媽無限制供應生活下,我也是看了很多書(漫畫也很多),解老師說多閱讀就能增加自己的文學內涵,真的很有道理。
我為了省時間還用拍照錄影錄音方式來增加我的生活記錄,然而閱讀真的是件非常幸福的事,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看戲劇、出門玩都是閱讀,不過不是走馬看花式的淺讀而已,也要有用腦袋與心去消化,才是自己的財富呢!
解老師也提到電影「郵差」
郵差中的男主角,請詩人教他寫詩而改變他一生。不要小看一件小事小興趣的力量,有時候觀察就是影響自己重要的關鍵。
今天很喜歡老師介紹的辛波絲卡的〈布魯各的兩隻猴子〉,
還有老師的〈致往日〉。先不管要古詩、現代詩、實驗詩....
表達要能成功傳遞訊息,也是需要增加自身功力的。
我總覺得多面接觸與多元探看是能增加自己眼界的,而多才多藝也無須時時要被看到要被稱讚。因為我們生來不是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某某要角,而是做到自己要的Somebody。
若你要成為被看到看誇讚被當神的Somebody,當然就要面對不認同的質疑或討論。
經由伯杰甜我認識蔚藍,經由了蔚藍,我又認識更多很棒的人,我發現有內在的人都是謙虛,且讓人覺得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