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馬勒(德語:Gustav Mahler,1860~1911年)奧地利作曲家及指導家。他是僅有的真正同時稱得上偉大指揮家和偉大作曲家的人,然而指揮家馬勒的形象卻不為人熟知。
馬勒的藝術生涯主要體現於兩個領域:指揮與作曲。作為指揮家,馬勒無疑是成功的。馬勒的指揮生涯是他整個藝術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形成他藝術觀念、創作思維、音樂感覺和表現風格的核心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懂得馬勒的指揮藝術及其成就,就很難理解他音樂創作的追求和意義。
馬勒在世時,以其傑出的指揮藝術而揚名。Walter認為,馬勒指揮風格的准確與清晰反映出他理解音樂的深度。馬勒極富藝術哲理的名言是:“音樂的精髓並不在音符之中“。他指揮藝術的美學真諦是:通過探尋樂譜中音符及各種符號的“所指”和“能指”,用融入演繹者自己的理解和藝術熱情來揭示作品的蘊涵與美妙。
作曲似乎是馬勒的“副業”。他對莫扎特、貝多芬以及浪漫派的音樂作品深懷敬意,以全身心的投入來展現這些音樂的精彩。另一方面,他又渴望用自己的作曲實踐來加入偉大作曲家的行列。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從迄今為止的音樂歷史來看,真正同時稱得上「偉大指揮家」和「偉大作曲家」的僅有馬勒一人。
#蔚藍人文堂第#119場
文:香蘭 樂賞執行長
仁斌老師策劃「指揮家主題」,分為上下兩場︰
他以網站為個人雲端讀書筆記,並嫻熟各種科技操作,加上低沈嗓音的講解,成為個人一大特色。其優點是上課的內容和影音都在網頁上,無論是課前或課後,你都可以到「蹦藝術」找到這場講座的內容,想預習或是複習都很方便,對於錯過講座的朋友,也能從網頁中得到收穫。
演講中選播TED影片以色列指揮家Itay Talgam(指揮談指揮)的影片,播放過程時而暫停,時而加以補充說明之後繼續播放,與影片搭配的渾然天成,彷彿是仁斌老師與Itay Talgam早就彩排過的雙人演講,收穫最多自然是上課的我們。
仁斌老師演講過程脈絡分明,有時即使延伸再延伸,岔到旁枝末節,但仍然不忘回到主軸。由於仁斌老師本身也是演奏家,領導樂團的經驗也非常豐富,因此藉由老師的眼界,帶著我們了解只有舞台上或後台才知道的事。
除此之外,仁斌老師也是用情至深把觀眾放在心上的講師之一,看到留言必答,即使無法此刻現在回答,也會讓提問的人早先知道稍後會答覆。他總能掌握節奏在恰當的時間點,游刃有餘的回應堂友的疑惑。
仁斌老師說,在音樂會演出現場指揮是「無聲的音樂家」,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有如一艘船的船長或是一間公司的CEO,他們不是負責去執行細項小業務,卻必須面對決策的成與敗…。
我想,如果有一天,企業管理培訓課程策劃一堂「看指揮學領導」,應該會很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