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蘭 樂賞執行長
仁斌老師策劃「指揮家主題」,分為上下兩場︰
他以網站為個人雲端讀書筆記,並嫻熟各種科技操作,加上低沈嗓音的講解,成為個人一大特色。其優點是上課的內容和影音都在網頁上,無論是課前或課後,你都可以到「蹦藝術」找到這場講座的內容,想預習或是複習都很方便,對於錯過講座的朋友,也能從網頁中得到收穫。
演講中選播TED影片以色列指揮家Itay Talgam(指揮談指揮)的影片,播放過程時而暫停,時而加以補充說明之後繼續播放,與影片搭配的渾然天成,彷彿是仁斌老師與Itay Talgam早就彩排過的雙人演講,收穫最多自然是上課的我們。
仁斌老師演講過程脈絡分明,有時即使延伸再延伸,岔到旁枝末節,但仍然不忘回到主軸。由於仁斌老師本身也是演奏家,領導樂團的經驗也非常豐富,因此藉由老師的眼界,帶著我們了解只有舞台上或後台才知道的事。
除此之外,仁斌老師也是用情至深把觀眾放在心上的講師之一,看到留言必答,即使無法此刻現在回答,也會讓提問的人早先知道稍後會答覆。他總能掌握節奏在恰當的時間點,游刃有餘的回應堂友的疑惑。
仁斌老師說,在音樂會演出現場指揮是「無聲的音樂家」,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有如一艘船的船長或是一間公司的CEO,他們不是負責去執行細項小業務,卻必須面對決策的成與敗…。
我想,如果有一天,企業管理培訓課程策劃一堂「看指揮學領導」,應該會很有意思吧!
文:香蘭 樂賞執行長
今天透過仁斌老師詳盡的介紹,認識多位當今活躍國際樂壇的指揮大師,不同的詮釋,創造出不同的音樂情感,不同的指揮氣質,帶出不一樣的樂團。
舞台是現實殘酷的,如果只是龍飛鳳舞、花拳繡腿、虛有其表,指揮實力在眾音樂家跟隨的過程中,立馬見真章,加上指揮不只是技術上的實力,也包括領導的智慧和藝術,要得到樂團每位頂尖好手的尊敬和臣服,談何容易。
知名指揮家賽門拉圖「給年輕音樂家的七個忠告」(https://www.music-traveler.com/translations/17),經由仁斌老師再加入他的經驗和觀點,每一點躍然紙上,都是活生生共通的人生哲理:
「每個人都會有搞砸的時候,如何處理問題才是關鍵」、「不要過於害怕表現出一點點你脆弱的那一面」、「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音樂家,並不代表你是成熟的人」、「音樂圈的大家,大多是非常互享支持的。基本上大家都想幫助,有時候你必須敞開心胸讓他人幫忙」⋯
今天對指揮這門「手藝」以及養成的過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似乎也藉由認識指揮角色以及指揮大師訓練過程,而進入了音樂世界,彷彿透過另一條通道,走進作曲家的所思所想。
想必往後參加現場音樂會或是觀賞音樂會影片,肯定會開始鑑賞指揮,並開始觀察樂團和指揮之間的距離。
有趣的是,仁斌老師在描述音樂家表情的形容詞實在幽默~受苦受難的表情,談戀愛的表情,懷疑人生的表情~ 這些形容好像可以拿來設計表情符號⋯⋯
重點是,老師特別強調,豐富的表情或是華麗的動作並不等於音樂實力高深⋯
仁斌老師深入指揮細節,時而畫面停格說明,反覆再看,並加以評論 ,此等能力,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