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雪鴻
蟻老師的演講,就是「賞心悅目」的正字標記!
之前的《阿根廷Tango》,優雅浪漫的音樂與畫面仍在眼前未消,震撼的當代舞,提供了視覺與聽覺耳目一新感。更特別的是,腦袋也接收到衝擊與啟發。
觀眾看到的,除了是多元藝術的綜合表演,還在表演裡發現自己,是藝術與心理學的結合。
以前看舞蹈表演時,總是想了解作品演繹的故事內容,或是表達的意涵,欣賞的是舞者的動作與技巧,或藝術呈現。就算看到當代舞碼,則常以:「不知道在跳什麼」回應。
學習讓人開眼界與成長,聽蟻老師的當代舞演講後,讓人有倍增醍醐灌頂的功力,頓時茅塞頓開,原來,「當代舞」反應的是自己。
台灣當代舞翹楚雲門舞集,盡全力的在臺灣提昇全民的舞蹈欣賞水準,改變不了嚼檳榔習慣的阿伯,為了看雲門,也去買了一雙新鞋;高齡老婦人,坐著輪椅也來參與……著實讓人感動。
曾經因為看雲門的表演,戲稱自己睡了半張票價。以後看雲門時,也許會把自己累積的心事,帶到劇場裡去感應,希望看完表演後,已無事一身輕。
文:李彬
感恩蟻薇玲老師讓我眼花撩亂的講座「一個所有可能的異想世界:當代舞」,雖然我沒太看懂,卻開拓了我的視野,給我震撼!這是一場由六號實驗室團隊合作的劇場式概念的講座,這場講座由5個場景組成。
場景1:
蟻薇玲老師站在《穆勒咖啡館》的布景,當代藝術堆砌的椅子中開始講座。
介紹當代舞特點:「融合(元素),多元化(形式),當下(議題)」。當代舞先驅:洛依·富勒,模斯·康寧翰,碧娜·鮑許,播放了碧娜·鮑許的《春之祭》。
場景2:
蟻薇玲老師站在投影大屏幕前,地上放著一塊長方形黑色木板(我覺得像一扇門打開後的影子?)。
介紹編舞家阿爾溫·尼古拉斯(身體變形 )和作品《本體移動》,威廉·佛塞(摧毀芭蕾規則)和作品《大概在中間漂浮之處》,安娜·哈普林(身體革命)和作品《遊行和改變》,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確認舞蹈音樂)和作品《相位》。
場景3:
蟻薇玲老師坐在蹺蹺板上。
介紹編舞家阿喀郎·漢和作品《陌生人》,亞力山大·埃克曼和作品《play》,《A swan lake》,《Midsummer night dream》。瑪姬·瑪漢和作品《May B》。尤利·季里安,NDT舞團和作品《left right left right》《bedtime folk》等,還有台灣舞者吳孟珂。
場景4:
蟻薇玲老師坐在沙發上。
介紹《雲門舞集40》的影片。包括作品《白蛇傳》,《我的鄉愁,我的歌》,《水月》,書法系列,《稻禾》等等⋯⋯
場景5:
紅色燈光中,蟻薇玲老師盤腿坐在地板上。
以《雲門二十年攝影集》中黑(羅曼菲老師)白(鄭淑姬老師)舞者的謝幕照片來結尾,講述舞蹈給她帶來的轉變,升級和對舞蹈,對雲門千迴百轉的情感。最後回答聽眾的問題和介紹六號實驗室團隊。
聽完了講座,我還在《霧裡》
https://m.youtube.com/watch?v=SQ4QEEZpjXM
「⋯⋯⋯
所有偉大的構思都要實現
別放過自己
⋯⋯⋯」
文:堂友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志向,
小時候那個喜歡翩翩起舞的小女孩,現在會不會是一個舞動生命的大嬸?
聽了四堂蟻老師的舞蹈藝術相關講座,內心那個從來不敢妄動的舞蹈種子,好似「龍貓」卡通兩位小女主角小月和小梅,在月光下乞求橡果子發芽所跳的舞蹈一般,心裡有一個一個啵啵啵的聲音跳出來,原來就算50+再來學舞也不嫌晚啊!
「當代舞」是當代多元舞蹈藝術的創作與想像力的結合,在舞蹈的表演上可以說是有無限的創意,如同薇玲老師訂的主題那般「當代舞是一個所有可能的異想世界」,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蟻老師的講座為我們介紹認識了好多位知名編舞家,老師也選播這些編舞家著名的作品的相關影片片段,讓人感受當代舞帶來的驚喜、童趣、震撼、藝術氣息、感官享受等,顛覆我對當代舞的認知與想像,原來舞蹈藝術也可以這般呈現啊!
每次薇玲老師的講座都能感受滿滿的知性與感性美學,也深深感受老師對於講座的用心準備和流程設計安排。講座中內心深深的受到感動,不論是對蟻老師,六號實驗室年輕的舞者夥伴,還有老師介紹的那些編舞家、表演的舞者,覺得這個世界因為有你們更加美麗與動人!
以下是這場講座,老師介紹的其中一位,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編舞家Alexander Ekman ,從網路找來他的其一作品「仲夏夜之夢」https://youtu.be/Jvas-E5pVys
以下蘇菲亞女士最近一篇有關林懷民老師新作「激流與倒影」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15853675/posts/5493453283998479/?d=n
藝術形形色色,我最困惑的就是舞蹈,巧得是昨晚蟻老師介紹雲門舞集,有一幕舞者跳出"永"字,突然明白舞蹈當代,熔入當下的意思,難怪可以聞雞起舞,手舞足蹈了!
昨天當薇玲老師一一介紹不同時期的名家名作,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對於一些沒感覺的舞作,看不懂、沒興趣~~
原來是因為我總是以「敘事」的角度在解讀作品~
原來有時候編創者,以突破、創新、實驗為目的,例如線條或幾何圖形美學~~
於是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