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友
很開心在蔚藍人文堂聽了吳毓庭老師好幾場的古典音樂的導聆,並成為老師podcasts 「大叔聊古典」的粉絲,從毓庭老師的講座和節目中,日積月累對古典音樂一步一步慢慢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從吳毓庭老師第一場的「聲入我心-談交響樂的管弦樂音」對老師的導聆風格、內容安排、音樂選曲等等的分享就深受喜愛。
老師每次的主題介紹內容總是豐富多彩,對非音樂專業的聽眾也有兼具知識性與教育性的補強內容,除了音樂的欣賞、作曲家的背景介紹、創作靈感來源等,讓人更加了解古典音樂相關內容的細節和找到賞析的入口,提昇樂迷對古典樂曲多面的欣賞角度。
這次講座很特別的是有關木管、銅管或加上弦樂器、鋼琴不同搭配的五重奏介紹,有別於一般我們比較常碰觸的典型龐大管弦樂團的編制,在老師鉅細靡遺地樂器編制、作曲家創作風格剖析、曲風講解、歷史由來的介紹、和老師自身演奏的經驗分享,與以往聆聽經驗不同,多添一份親切感,更能了解管樂樂器獨項搭配的獨特與魅力。讓人對每一位音樂創作者、工作者、表演者其背後付出的辛苦代價,感到無限的敬佩!
對於老師在講座裡分享的多首曲目都非常的喜歡,其中有一首很有趣的曲目是由Rascher Saxophone Quartet吹奏的Divorce - Fazil Say(離婚),因為薩克斯風也是小犬吹奏了許多年的樂器,所以讓我對這個影片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找來要分享給他,也分享給沒有聽到這場講座的朋友們。
文:堂友
一般來說室內樂的作品有幾個特色:演出人數不多,小的場所也可以演出,如家、咖啡廳、藝文小空間,沒有指揮家,一個聲部一個樂器擔任。
室內樂的組合可以很多,各種樂器都可以混搭,常見從二重奏到八重奏,我曾見聽過12重奏,但不常見。室內樂在沒有指揮家的引導下,每位樂手都要像指揮,大家都要下功夫,了解搭配的樂器、了解樂曲…。
演奏時樂手因為空間小,更能仔細聽得清楚彼此的音樂語言和呼吸。而好的演出,會是一種融合和謙讓的感覺,適當時成就主要聲部,這和獨奏不同(即便獨奏時有伴奏的情況下,也應該如此),這種感覺還蠻接近合唱。
就聲響學而言,她的音量不同於交響樂,所以磅礴的氣勢很難做到,因此,室內樂的作品可以見到更多在技巧上的發揮,從精緻、細膩,到激動、炫技…充分能展現演奏者的功力。
優秀的獨奏家都會有自己心頭好或參與的室內樂團 往往有1+1>2的效果外 看他彼此丟接中火花創造的dynamic and musicality 更是一大樂事 NEC, 美國音樂名校/Boston symphony的feeder school, 更十分著重於室內樂的教學及對音樂家的啟發
單簧管五重奏(Clarinet Quintet)是指單簧管參加的五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構成的絃樂四重奏加一支單簧管,構成五重奏。
在這樣的器樂組合裏,渾然一體的絃樂器組與音色華麗富於表現力的單簧管形成對比,產生温柔、沉靜的浪漫氣息,可以達到一種引起幽深的內心體驗的藝術境界。勃拉姆斯的《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就是這樣一部含蓄抒情的寧靜之作。
用單簧管與弦樂四重奏組成的五重奏曲目不是很豐富,甚至可以說很少,但是在這不多的曲目里,卻有幾首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有趣的是這幾首單簧管五重奏的產生背景非常相似,都是由於單簧管演奏者爐火純青的技巧激發了作曲家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