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跨界,為什麼危險?
古典芭蕾舞的發展到了瑪莎.葛萊姆後,分枝散葉為新古典芭蕾和現代舞,現代舞發展約65年後,從庫特尤斯(碧娜.鮑許的老師)舞蹈劇場進入當代思潮,至今約80年。當代舞在不斷地創新下,形成無所不能的跨界實驗,讓當代舞展現五花八門的新視野。
當代舞融合藝術語境、美術設計、背景音樂與繁複的肢體動作,是力與美的絕佳展現。
一直是不得其門而入的我,不想成為聽不懂新歌,看不懂新舞,跟不上時代的LKK。薇玲老師策劃這場當代舞「跨界的危險關係」時,我一度陷入混沌,像是考前抓不到重點的學生,一旦找到知識的鑰匙,那種喜悅啊!瞬間開竅,彷彿打通任督二脈。
當代舞X馬戲X默劇,成為福爾摩沙馬戲團十年代表作「苔痕」。當代舞X電影,成為許芳宜的半自傳「我心我形」。當代舞X道教乩童,成為林廷緒的作品「不存在的金烏」,將道教乩童的民間文化,以祭傳統舞現代展現在舞台上。當代舞X時裝展,成為更靈動的身體美學。當代舞X朝鮮舞,舞者金星化作回歸土地的母親。當代舞X科技,黃翊和庫卡共舞,讓新世代去探索人類的靈魂。當代舞X油畫,成為可見之詩。當代舞X哲學,成為可凝視的雕塑......,原本遙不可及的當代舞,成為七十二變的現代舞技,盡在眼前也平易近人。
這些勇敢嘗試、竭力探索的創作人,一場創作下來像一場「危險關係」的賭注,毀譽參半 ; 像這場演講,敬而畏之,意興闌珊者有之,打開心胸,大開眼界者有之。
*蟻薇玲老師為什麼要講這一場少眾之少眾的舞蹈教育的演講?
繼今年六月薇玲老師主講「一個所有可能的異想世界」,為大家界分現代舞和當代舞的差別。繼之她以半年來構思,企圖用簡明架構,和鮮明生動的影片,讓非舞蹈系的大眾看得懂當代舞。憑蟻薇玲老師在劇場界三十餘年的資深經歷,並在北藝大教近十年的舞蹈課。她經手製作的演出超過1650場,觀賞的演出超過此數,若以舞蹈類表演的舞碼作品數(非場次數)來說,應該有近千。她努力濃縮內容,介紹舞蹈派別與歷史,使之脈絡分明,讓大家在表演廳能欣賞到當代舞的跨界挑戰。
回頭,我看懂林懷民的新書「激流與倒影」。46年的雲門舞集如何成就這位舞者,繼瑪莎.葛萊姆、模斯.康寧漢、畢娜.鮑許、威廉.佛賽之後,林懷民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也被倫敦泰晤士報讚譽為「當代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我曾經看過的「關於島嶼」被選入「21世紀頂尖20舞作」,展讀書扉,舞者翩翩的身影,起舞於文字之間。
我回看十三年前許芳宜在TED的演講「不怕和世界不一樣」,「出生在宜蘭,1994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的平凡女孩,19歲立志要當一位職業舞者,她除了跳舞,什麼都不會,只會把汗水當成化妝水,用半輩子來認識身體和自己。她從來沒想到,到頭來創作的是自己,一部電影以虛以實,舞於夢境之巔,舞於凡塵之間,將山林水湄化為舞台,用電影來說自己的故事。
*舞者的個人特質是什麼?
從不敢想到敢夢想,到一直跳下去的勇氣,跳到全身戰功彪炳也傷痕累累,不輕言放棄,直到觀眾記住他們的名字。演講中的舞林英雄榜都具有這樣的故事,為之撼動的是他們的肢體語言會說話,用身體來表達對這世界的情感。
蟻薇玲對非舞蹈系的學生講當代舞,鼓勵大家去親近表演藝術。我也是在聽完這一場後,恍然大悟,那些我曾似懂非懂的舞,遊走在跨界的危險關係上,台上台下一場又一場,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能理解的知己。
蟻薇玲傳舞道、授舞業、解舞惑。
我給自己一次機會,親近當代舞,打開心胸也大開眼界!
文:Cheerie
當代舞是一種「舞蹈」的演出?不僅是,當代舞是一種結合音樂、舞台設計、服裝、燈光、情境劇情的行為藝術,更可以跨界與馬戲表演、造型時尚、歌劇音樂劇、科技數位、影像電影等等各種專業結合的一種表演藝術。
在沒聽過蟻薇玲老師的講座之前,對舞蹈的認識很粗淺,也懷有對舞蹈表演的刻板印象。一連幾場的講座下來,像上了一門舞蹈的演化史,對舞蹈表演藝術更加了解認識。原來當代舞走到至今,結合的數材是那麼專業、與時俱進,當代舞早已不僅僅是一種舞蹈,在舞台上所展現的也不僅是舞者的技巧與姿體語言。
蟻老師說得很好,欣賞一場當代舞的演出你感受到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沒有所謂的看得懂或看不懂的問題。看表演的當下每個人的感受或許不同,喜歡的或觸動心靈的部分也許也不一樣,但放開心胸去欣賞,總能在一場表演中得到讓自己感動或療癒或震撼或放鬆的地方。
我們之所以接觸藝術表演,不全是因為興趣或對這項藝術有非常專業的了解。藝術治癒人心的力量,也許是霎那間的一個感受。當它與你內心碰觸的火花,在當下如果有一點感動、一個撫慰,一種心靈療癒…,就是給這些舞者和藝術創作者最好的回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