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蟻薇玲
這是我今年的第六場講座,不論題目、不論長短,每一場都嚴肅對待、認真準備,比起學生時期做功課猶過之無不及。
因為準備演講,更加強化深化平時學習成長面向的力度與廣度,最多收穫的是自己,除了專業內容的增長,如何表述也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包括演講海報的設計(越做越素....),這讓自己十分滿足於學習。
當代芭蕾如同當代舞,經歷一個世紀多以來的變革,早已成為跨界的藝術,從形式結構、技巧表現、手法風格,到思潮表達,編創家們無不所用其極地,發揮想像創意、藉境融合、跨好跨滿。
那麼芭蕾真的從雲端神仙般的諸神廟堂降落、從富麗堂皇的貴族宮廷打開門,來到市井生活的人間日常了嗎?這週末線上分享,歡迎大家來討論。
#生活藝術家聽與講兼修是學習之必須
#現代和當代一樣嗎
#演講是表達是表演也是知識的系統化整理
文:堂主
「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更何況是上蔚藍人文堂的Q&A時間?好準備的是演講內容,難準備的是聽眾來自五湖四海全世界,不知古靈精怪的堂主會問出什麼怪問題?
蟻老師老實說:「說沒壓力是騙人的,但是壓力成為我挑戰自己的動力!」
*
這場當代芭蕾講了四個半小時,還要保持頭腦清晰,對答如流,蟻老師的厲害厲害,更是三十餘年十項全能的深厚內功。
Q&A一開始,堂主當眾宣讀一位聽眾的心得:「蟻老師的演講真的是蔚藍人文堂的『鎮堂之寶』之一!很高興我從蟻老師的第一場演講就開始聽,我們這一票朋友很喜歡看舞蹈表演,但對其脈絡完全沒研究。每次聽蟻老師演講都是一邊聽,一邊很激動,拼命做筆記,下課後拼命去網上找影片。非常感謝你安排蟻老師的舞蹈系列演講,有深度又有廣度,熱切期待2023年的『大師與作品』系列!」
這位聽眾是經濟學博士暨教授,每週必聽蔚藍堂演講。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們在自己的領域是專家,轉換場域時求知若渴,期望吸收更多高手的專業,將專業變成能與人對談的常識,教學相長,彼此互惠。
為時已晚的是此生來不及成為表演者,猶未晚矣是希望今後能成為欣賞者。
*
如果只是蜻蜓點水的一堂舞蹈課程,略顯淺薄,蔚藍人文堂和蟻薇玲老師和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學院的跨界共同合作是一系列課程:
2021.8.3 愛.渴望~十大阿根廷探戈音樂與舞蹈
2021.10.2 足尖上的藝術~那些你不知道的芭蕾二三事
2021.12.11 用身體在空間裡寫詩~當代抒情爵士
2022.6.4 一個所有可能的異想世界~現代舞
2022.8.27 愛情與探戈~阿根廷探戈2
2022.11.19 跨界的危險關係~現代舞2
2022.12.17 古典之後,走入人間的當代芭蕾
像是疊磚成屋,這些舞蹈史的脈絡與分流,必須先奠定基礎,2023年的「舞蹈大師與作品」才得以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
像是食桑吐絲,蟻老師啃了24小時的教材,吐出24張晶亮珍貴的蠶絲PPT,僅靠這24張PPT精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了讓外行人能懂舞蹈的世界,蟻老師用心設計PPT的特色:
一、事隔一年,先複習2021.10.2 所學的芭蕾舞重點。
二、PPT簡明綱要三重點,圖大字小。
三、特意編輯的大標題,趣味好記。
四、有系統整理舞蹈史,讓知識不碎片。
五、刻意放慢語速,讓外行人能體會吸收。
這正好彌補我的遺憾。有時我滿懷希望去看舞蹈表演,卻滿頭問號敗興而歸,這種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擾,求教無人,終於找到追尋的路徑。
現在,我分得清楚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現代芭蕾和當代芭蕾的不同之處。
透過蟻老師的簡報,終於把芭雷舞界重要的人名植入我的腦袋,像是尼金斯基、巴蘭欽、阿緒頓、圖德、麥克米倫、瑪歌.芳婷、梅耶林、季利安、佛賽、貝嘉...,一夜之間成為「新朋友」。
*
為了幫我的滿頭問號找答案,我事前勤做功課,和大家一起踴躍發問:
1.小時候看的漫畫「芭蕾群英」,選角看似宮鬥戲,現實中有多少真實?
2.音樂有樂譜,舞蹈有舞譜嗎?何時開始?最早期如何流傳舞作?
3.男舞者需要做重訓來托舉女舞者嗎?
4.芭蕾舞者必須靠雙腳的力量來支撐和平衡身體的重量,每天練習好幾個小時,請問他們如何保護足部的健康?聽說要用冰水泡腳來降低發炎?
5.芭蕾舞中很多動作是反自然的人體工學動作,是不是很容易增加舞者受傷的機會?
6.是不是從「美國芭蕾之父」巴蘭欽開始之後,流行芭雷舞伶的身材都偏好要頭小、腿長、胸扁?
正是因為困而知學,有問必答,才能讓學習的園地百花齊放。
*
長達近一小時的Q&A,是傳舞道、授專業、解疑惑。既是答客問,也是研討會,是問題探尋,也是深入鑽研,觀眾無所不問,講者有應必答,這樣的愛智交流,帶來更多知識的撞擊。
最後蟻老師說:「欣賞舞蹈表演不一定要看懂,看不懂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常常觀賞,增加感受。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可,只要能增加生活和生命的感受,都是藝術存在的價值。」
文:李彬
「四時更代謝,日月遞參差」(阮籍)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年初變成年尾。在蔚藍人文堂,不變的是堂主和神團隊「群智與愛」對美好傳遞的初心和實踐;是每一場講座給堂友帶來的感動與激動;是堂友一如既往的熱情和熱愛。
今天(2022/12/17,18)迎來了蔚藍人文堂 2022收官之講,是蟻薇玲老師解說「古典之後,走入人間的當代芭蕾」。這場壓軸講座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講座前,蟻薇玲老師寫文分享了今年六場演講過程中「教學相長」,「轉識成智」的心得。
講座中,知性優雅的蟻薇玲老師先從「形式與技巧,創作與主題,風格與表現」來講述古典,現代,當代芭蕾的不同。然後從三次變革(美學意義的革命,形式意義的革命,與時代俱進的革命)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來講述芭蕾演變的脈絡。最後以荷蘭當代芭蕾編舞家尤里・季利安 (Jiří Kylián)的名言「讓我著迷的是,我可以激發舞者在作品中灌輸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像力」。「如果你冒險,結果可能會令人驚奇或成為一場災難,但如果你不冒險,那肯定會是一場災難」和他編舞的歡快詼諧《六支舞》結尾。
講座後,蟻薇玲老師還分享了講座中播放的當代芭蕾影音清單。
感恩蟻薇玲老師精彩的,知識點滿滿的講座!
2022年就要過去了,蔚藍人文堂、福臨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聽我説謝謝你》https://youtu.be/SC1ackcjxN4
「⋯⋯
因為有你 溫暖了四季
謝謝你 感謝有你
世界更美麗
⋯⋯」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