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人生何處不相逢,更是人生何處不困卦,浩一老師講困卦,來得正是時候。
*困卦的無所不在,時運不濟時是困卦,懷才不遇是困卦、生不逢時是困卦、龍游淺灘是困卦、不管是窮困、困難、圍困、困苦....皆是困。
我看困卦的六爻,藏著困心、困境、困人、困時、困物 ,看懂困卦,才能有智慧的自處,才有心境的提升。
2023年易經系列從上篇艮卦、中篇困卦,到下篇震卦,用六個古人講一個卦。困,從何所來?困於匱乏、困於豐盈、困於虛名。從六個爻辭,選出代表人物,三國末期的孫浩、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宋朝開國皇帝的趙匡胤,一飛沖天的楚莊王、魏無忌等,用故事帶出成語典故的始末。
*浩一老師以「測字」開場,聽起來就很有新鮮感。
第一個字「珠」,以為老師要說初戀,不過是蜻蜓點水般輕輕飛過去,一點香豔火辣刺激的劇情都沒,哪來「珠」?後來的測字算命:謝、石、董、名、一等,都是文學軼史,讓大家從聽故事裡得到一些生命困頓時的滋養。從古至今,困頓之學從來沒缺席過、失戀、失業、失婚等,乃至於疫情前後不同年紀的考驗,都是「困」!
培養出坐看雲起時的能力,就是豁達!唯有豁達,才能以入世之身,行出世之心。
荀子說:「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我私下問過老師,浩一老師很技巧的避開,「卦」是很個人很私密的心之走向。我想起大學時修易經,朱老師教占卜的「三不原則」是不疑不占,不義不占,不誠不占,不靈者自行負責。當時二十二歲的我們,對於未來充滿好奇與不解,那些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探索,讀再多的書更困惑更迷惑。朱維煥老師教我們用六十四根竹籤探問答案,我人生的第一個卦「復」,印證了。
*浩一老師的探問,從十八歲讀易經,熟讀歷史勤做筆記,窮究宇宙天人事物之理,以十年時間寫成十本易經著作,超過一百二十萬字。浩一老師的「問易經」,轉眼年過不惑,知命之年、耳順之年,易經是一本一生讀不完的書。
文:曾瓊玲
大學雖念中文,但資質愚頓,對易經總是保持距離未敢選讀。但五經之易經,中國至聖先師-孔子及西方心理大師-榮格都奉為圭臬,終究時節因緣到,聆聽王老師之困卦。
人生終不離困,但經典蘊藏乾坤,然易經的爻辭多是文言文,不易讓人親近。感恩王老師巧妙引歷史人物故事說爻,藉由生動的故事,開顯易經之趣味,明瞭許多成語典故多出自易經。
浩一老師以哲學心情境論困卦,告訴我們遇到困境,先冷靜沈著,知其不足,補其不足,而後對症下藥。藉古鑑今,老師提醒我們,莫犯孫皓柔質用剛之錯,用人生哲學來說困卦,藉由經之大義,絕處逢春,順利脫困。
講座開始,老師論到漢字的奧秘與神性,以自身17歲的青春年少為例,測字論困,開啟本堂課程面紗,原來解字也能扭轉人生。
老師說到紀曉嵐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物代字—嚴查(鹽茶),反而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又提到,謝石因洩露天機,下放邊境,但巧遇仙人進而拜師學藝,饒富趣味。
藉這些測字軼事,明白真正的大師,是為修行而測字,因技術勤學就會,但能達到靈性超然,有能力坐看雲起,安身豁達,無欲則剛,才是測字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些處境多半也是做繭自縛。從浩一老師說困,明白人生五味雜陳,順逆交替,人生才會更有滋味。
所以遇到困境,未必是件壞事,對學業、事業、感情、人際關係等亦然。所謂蹲深才能跳高,若遇周圍荊棘叢生,無可下手之處,可先停下來,藉困境中充實自己,待時機一到,九五脫困,一飛衝天。
浩一老師提醒,我們要學君子善思惟,莫若小人用蠻力,現今太平盛世太久,老師也感嘆現今的青年學子,迷遊網海,無壯遊之心,太可惜!
老師提及困卦有三困:豐盛之困、匱乏之困及困於虛名。若處困卦,應當堅守節操,謹言慎行,然後才能夠窮中求通。
老師細說六爻:初六、九二、六三、九四、九五、上六,用「馮諼買義」、「狡兔三窟」、信陵君「竊符救趙」等歷史故事引導我們,陷於幽谷中,莫失道心,要堅守本分,以退為進,增強實力,創造有利的局勢;廣結善緣,累積能量,待時機一到,可獲亨通,轉危為安,終能成事。
全球因瘟疫蔓延,經濟政局動盪,是困卦之實證,但同時也給我們沈潛的機會,從個人、家庭、社會到國家,依困脫困,樓梯微響,冥冥之中終有光明。
感謝蔚藍,讓身為中文人的我,千回百轉,藉由王老師的講座,初探了易理之妙,明白人生何只八卦,六十四卦的古人智慧,足以解開人生所有困境。
文:Cherrie
浩一老師的易經系列講座今天講「困卦」,講如何「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的智慧。老師慣例會拆解六爻,將其一一解釋,並穿插著歷史故事。
在浩一老師的易經課,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覺得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為老師說的歷史故事題材在外面實在聽不到,要讀也讀不完,一堂課網羅好多歷史人物,每每總是讓人聽到意猶未盡。
困卦,教我們在遇到人生困境時,除了耐心突破、靜心等待外,堅守節操、寡言慎行乃是另一種修為,也是化險為夷之道。
在QA時間有堂友提問讀易經的好處是什麼?老師的回答很有哲理:「易經64個卦,等於64個心理情境,64個為什麼,…譬如讀懂易經讓我們在不惑之年可以真的不惑,或早在不惑之年就已經能夠不惑…」。上一次講座老師也說道:「易經是生命哲理與生活智慧的結晶」。
我想到幾乎每年在Costco的書架區內,都會發現在販賣The Art of War(孫子兵法),幾千年的古書,為什麼在美國還是有人在讀?不管讀不讀得懂、讀不讀得通,縱使僅將書中的智慧消化一分,也能有一分的收穫和功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