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蟻薇玲
Connect,連結。
國語辭典字義解釋為「互相結合」、「透過網路傳輸,相互的溝通或傳遞訊息」。
人類是一種高度感知的物種,無時不刻地與外界有接觸,即使你一直獨處亦然。任憑你的傳輸是實體、是雲端,還是玄不可見的心靈感應,依靠我們的感知收到千千萬萬的訊息,然後做出反應,或者不動如山。
在舞蹈裡,尤其是阿根廷探戈,如果妳/你忽略了跳舞過程中『連結』的重要性,認真的老師絕對會讓你在一堂課的時間裡聽見20次以上的提醒,因為 no connect, no tango!阿根廷探戈跳舞的時候無言語,全然憑藉雙方身體接觸部位的連結緊密與否(不要想歪了,只有手和擁抱的框架),來傳遞下一個腳步、動作、方向是什麼的訊息,彷彿摩斯密碼的傳送(leading)與解讀(follower),然後兩人一起移動。
有了連結,才有通路能輸送情報;有了情報,才能決定下一個反應;有了反應,才會知道方向;有了方向,於是看到路徑。沒有連結,一切停滯。
這幾年來,八月已儼然成為我的探戈月。這週末是我在雲端蔚藍人文堂的「音樂與舞蹈系列講座--阿根廷探戈主題」第三次的分享,也是今年在人文堂的第三場演講(前兩次分別是大師名作系列:波麗路與貝多芬九號,十月還有一場將是春之祭)。
這次的講題說實話頗有難度(話說每次的講題一次比一次更“為難”自己),沒日沒夜地像準備大考似的,掉進書堆、資料堆、影片樂曲裡梳理架構、寫講稿內容和製作簡報,已然成為常態。
《阿根廷探戈前世今生的纏綿》,要從探戈音樂與舞蹈風格的源起,對照出從拉普拉塔河流域開始,最後乘風破浪到令全世界都著迷的探戈,如何在流金歲月裡一點一點地『連結』,將各色移民的特色融合出專屬的、獨一無二的阿根廷探戈.....Touch in, then in touch!
文:曾瓊玲 2023.08.20
盛夏的八月,不僅是阿根廷的探戈月,也是蟻老師的探戈月,今日「音樂與舞蹈系列講座--阿根廷探戈主題」,是蟻老師今年在雲端蔚藍人文堂第三次的分享,謝謝老師為了堂友們,再度“為難”自己,從各式的探戈書籍、資料及影片樂曲中搭建探戈前世今生的膺架,讓我們對迷人的探戈產生心靈的連結與共嗚,原來探戈融合了各種文化元素的面向,不只是音樂、舞蹈,背後有著豐富動人的樣貌。
話說,蟻老師今日的耳環好吸睛,聽著老師說探戈,眼晴也隨著美麗的耳飾舞動著。
*細說探戈前世今生
多重連結造就世遺
老師今日談探戈,主要是是從皮亞佐拉(1921-1992) 探戈的四個樂章為主軸,藉由老師海納百川的資料解析,明白了探戈不同時代,因音樂與舞蹈相互激盪,形塑出探戈的立體空間感。
回溯1900年代,探戈從妓院(Bordel)發起,妓院無疑在當時社會、環境、文化:藝術場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神奇的多功樂器-班多鈕琴將探戈樂曲發揮淋漓盡致。
1930年代,探戈在咖啡館藉由三人編製的樂團,老師今天也放了Histoire du Tango II cafe’ 1930此一樂章。
接著到了1960年代,在夜總會中大型樂團的產生,新探戈樂派-偉大的皮亞佐拉讓探戈再次從舞蹈回到音樂,藉由探戈多變的曲風,聽眾可聞樂起舞,造就此時的輝煌,但諷刺的是,此時是阿根廷的政治黑暗(1956-1983)。
到了當代探戈的新黃金時期(Concert d’aujourd’hui),探戈進入現代音樂廳 (今晚的音樂會)年代,但誠如皮亞佐拉所說:「今天的探戈,也是未來的探戈」,過去造就現在,也成就未來。
*探戈有著完美連結 人生有夢會更完整
no connect,no tango
老師提到,「探戈」Tango,無法以字詞定義,它是阿根廷人的日常總和與生命樣貌,從黃金時期到新探戈樂派,移民的回憶,綿連數十年,濃烈情感,愛憎糾纏,化為樂音、化為舞蹈,融於阿根廷人的血液裡,成為樂天的生活觀,探戈是人生的映照,既然無法定義,就用心好好感受吧。
蟻老師提到探戈的三種特質:
1.容易上手上腳(入門簡單)
2.具有比拼炫耀特質(即興/競技)
3.Social dance 社交性 Leader and follower (與任何人都可跳)。
1888年,胡安.佩雷斯-百年四重奏樂團的Dome la lata是文獻中的第一曲探戈樂曲,曲風有類卡門之風,老師此時也放了此曲的「連結」,她喜愛的Haydee Meercedes sosa的歌曲,圓潤且堅定的女中音,滄桑又溫援,令人陶醉。也介紹洛斯戈比(Los Gobbe) 1905 探戈歌曲的創始人,藉由他的引薦,讓探戈變得時尚。
*探戈的前世:聽見Tantan鼓
看見Candombe舞 沈醉chamame淒美愛情
為了讓堂友們更明瞭探戈的前世,老師一一介紹了不同的樂曲版本,並穿插介紹畫家佩德羅.費加里油畫畫作-坎東貝,及卡洛斯.莫雷爾的作品-帕亞達。
老師提到探戈的前世可從五種舞蹈型式說起:
Candombe (坎東貝)
2. Milonga(米隆加),4/4拍
3. Zamba(桑巴)6/8拍
4. Chamame(查瑪梅)
5. Vals (creole waltz)3/4拍,意思是混合華爾滋
老師用挫冰形容Milonga,用霜淇淋形容canyenque,令人莞爾。
無求的愛,得不到的愛令人心碎,Merceditas(梅塞迪塔斯和拉蒙)但此首傳唱久遠,動人的愛情故事列入了學生的教科書中,也是另種方式的致敬。伊迪.琵雅芙唱的La Foule (人群之中)和(別讓人知道我心痛),樂曲風格有不謀而合之處,皆動人心弦。
今天講座不僅聽到了探戈的前世今生,老師在講前開端,放了張組合圖,按圖索驥,看見阿根廷的文化映照,探戈、馬黛茶、班多鈕琴、酒館,此時的阿根廷揮別哭泣,充滿陽光風情。
我喜歡老師最後的註解,“從歐洲到美洲,從碼頭街弄到劇院殿堂;從黃金時期到皮亞佐拉,再到21世紀。探戈是愛情迷藥、是人生況味,是靈魂救贖。
今日的探戈講座,謝謝蟻式風格再現,從細節中,我們得以細細品味及輕鬆感受~探戈的所有美好。
文/ShaoHua
對於探戈,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影《女人香》那一曲《Por una Cabeza(一步之遙)》,其他的並無太多認識。
今日透過蟻薇玲老師將近4小時的完整解說,搭配搖曳生姿猶如探戈舞步的簡報,以及精心整理擷選的音樂及舞蹈影片,不但讓我清楚了解阿根廷探戈的前世今生,也在探戈音樂舞蹈的影片裡心神纏綿。
電影《女人香》中說:「探戈中沒有錯誤,不像人生。探戈之所以如此美好,就是因為它很簡單。如果你犯了錯,腳步糾結成一團,繼續跳就好了。」
每一個滑步,都畫出了優美的弧線;每一個勾腳,都挑動了愛欲;每一個轉身,都是華麗的展現;每一個步伐,都是完美的默契…這就是探戈的魅力!
以下記錄今日講座重點:
探戈的藝術史等同阿根廷的移民史,發展至今近150年,以1920年為新舊時代之大分界。
探戈發展五階段:1900妓院→1930咖啡館→1960夜線會→現代音樂廳(PS.妓院是很多藝術家、文人創作的靈感溫床,阿根廷咖啡館特色:紅色牆面、黑白方格地磚)
探戈的舞式:Candombe、Milonga、Zamba、Chamame、Vals
樂器:早期以長笛、小提琴及吉他演泰,1900年代德義移民帶來班多紐琴,逐漸取代長笛,成為探戈音樂的主要樂器。
講座中印象最深的是《Merceditas》曲子,相愛不見得能相守的愛情故事真是動人又令人感慨…
QA中最值得謹記的是探戈的美也潛藏著愛的危險,舞者必須謹守自己的界限,才不會在舞蹈中滋生的愛情中迷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