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的是「Home 」 還是驚奇人生



文:曾瓊玲 2023.9.2


外頭風吹雨落,雲端卻笑語不斷,今日蔚藍人文堂邀請到9月1日甫登法國《世界報》(Le Monde)的旅德台灣作家——陳思宏說自己的書《鬼地方》。此書繼去(2022)年登上美國《紐約時報》秋季書單後,驚奇連連,好評不絕,而此刻的「永靖之光」、「台灣英雄」陳思宏,正在另一鬼地方愛荷華大學,參加為期3個月的寫作講座。


要寫出動人又好看的小書,的確要歷經生命的悲喜歷練,在時間粹練下,書寫才會更加成熟及引發共鳴。有好的出版社,才會成就更多的好作家,謝謝鏡文學的金錢投注,讓好作家可補充滿滿的蛋白質,也讓讀者得以有機會目睹「夏日三部曲」:《鬼地方》、《佛羅里達變形記》及《樓上的好人》的好書出版。


除了作者不可思議的創作能力及精心佈置的情節,一本好書,除了要有名家、知名書刊推薦外,也要有天時、地利、人和,作者、譯者、出版社多方共同合作,才能創造的榮耀及購買率。《鬼地方》出版三年,就有11種語言的版權(希臘、波蘭、法國、英文、越南、日本、台灣等國家),這份輝煌,實實在在地激勵了台灣文學的創作者。「有人開頭,後面美好的事情,就會持續發生」,陳思宏如是鼓勵台灣文學的書寫創作。


今日作家陳思宏雖花了90分鐘說此書以「外」的事,但這些事,讓我們更瞭解,從書寫的緣起、出版歷程及閱讀的推廣,是要如何步步驚心及大費周章,才能成就一個好作品。且每個國家的出版文化及銷售方式不同,不能只單靠作家及出版社,所有活動參與點滴,都能化為暢銷書推波助瀾的助力。當然,《鬼地方》之所廣受好評,作家陳思宏鮮明的人格特質,及其獨特的自薦魅力也功不可沒。


*溽暑熱出夏日三部曲 時空造就書寫原鄉的距離

從33歲到43歲,作者自述他一直在寫永靖的小說,終於經十年的蘊釀,從家鄉逃到柏林,在異鄉開始書寫故鄉永靖的記憶《鬼地方》。鬼地方,是名詞也是形容詞,可指雞不拉屎,鳥不生蛋之地,也可以形容初到異地,格格不入之心情,語詞充滿了曖昧性,及所有的不可思議。日本翻譯成亡靈之地,象徵虛無飄渺,也很貼切。


聽著陳思宏Kevin Chen說書,除了文學味,也有著濃濃的戲劇張力,聲音中出現許多的畫面,聽著他說家鄉永靖的「城腳媽」,彷彿也聽見的殺豬聲與誦經聲,看見「永靖之光」的大紅紙、荒廢的泳池及潛水艇,這些畫面的劇透,皆引發了讀者閱讀的強烈動機。


*透過閱讀可跨越疆界 自由自在的悠遊

陳思宏再三提醒閱讀的重要性,唯有經由廣泛地閱讀才能提昇自我的格局。他也提醒讀者在閱讀他的作品時,不要求快,細心慢讀,體會精心安排的節奏,與作家達成心靈共鳴,才會品味其中的况味。


中元節剛過,今日這場《鬼地方》講座,生動有趣,人人心中都有著一個鬼地方,歲月累積,物換心移,終會回到心心念念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