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主
1675年完成的古文觀止,上起東周,下迄明代,由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姪所主編和註釋,目的在「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萌課本,共收錄222篇作品,是古典精典之作。
今文觀止則是由聯合報社前社長張作錦先生,以91歲高齡送給世人的禮物。作老的取材豐富,觀點銳利,透過三十餘位清末民初人物的生平故事,對近代中國的百年動盪進行了深刻且立體的描述。
天下文化出版社創辦人高希均推薦序有言:「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這些文人志士的憂國憂民。書裡還有幾位對二十世紀中國產生重要影響的外國人,他們的言與行,成與敗,影響中國百年社會走向。」
年少啟蒙讀古文觀止,是為了砥志勵節;現在讀「今文觀止」,是為了補當前歷史教科書的不足。讓現代人站在歷史長河的轉彎處,知所來去,看見關鍵人物的力挽狂瀾,改變世局所做的貢獻。
https://bookzone.cwgv.com.tw/article/26531
文:傅鶴琴 爾灣讀書會會長
謝謝今晚大家踴躍的參加爾灣讀書會新學年首場導讀講座,我們今晚出埸率最高紀錄是220位!
蔚藍說,對一本書最好的致敬就是「導讀」!她完全💯做到了,聽衆感受到她的熱情與作者及作品合二為一至高無上的尊崇!
特別是蔚藍昨天才飛到台北還沒有調整時差,已經神采奕奕的坐在桌前與大家分享有條不紊的導讀!
蔚藍請到的特別來賓導讀
新聞人聯合報前副總編沈珮君,也是這兩本書的主編。
她將作者年過九十,從事新聞志業已逾四十多年的張作錦「作老」,在書中老驥伏櫪…對文化傳承的擔憂,無奈和憂國憂民強烈的國家情懷,壯士暮年壯心不已,描述的淋漓盡致!文化是國家靈魂的展現⋯⋯在這二本書中表露無遺!
兩個多小時的導讀,雖然略為超時,但是聽著我們欲罷不能,而且踴躍發言。
這是一場非常好的教學導讀讓大家自省,反思我們這一代的海外遊子,可曾遺忘了伴隨著我們一起長大的記得或不再記得的歷史!
我們同時也預訂了今晚的導讀嘉賓沈珮君,明年再度回到我們讀書會講座,發表她的新書「他鄉故鄉」 陪著大家再走一段她的報導文學心路歷程!
讚👍超水準的導讀講座!
文:張作錦
我早年在報館採訪政治新聞很多年,寫的評論文字,多是討論現時政治問題,我名之曰「時論散文」。
退休後,離時事環境遠了,而當前的政治氛圍,也沒有「察納雅言」的空間,文化知識界的很多人,都「袖手乾坤看斜陽」去了。我沒有那樣的修養,也對社會沒有完全死心,就躦進故紙堆𥚃,找一些古人古事,希望「借古諷今」,能發揮一點小小的力量。
就如那隻濡水救火的鸚鵡,「嘗居是山,不忍見也。」牠不自量力的行為,其情可憫,其志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