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馥如 2023.11.06
聖誕節,一定要談米蘭!
談它的過節氣氛、談奇美無比的大教堂、談好吃得不得了的panettone「聖誕麵包」、談這個城市和設計的淵源⋯⋯
米蘭的美,是累積而成並深藏不露的。我喜歡城市裡走著,刻意避開人群,繞到最愛的街區(是哪裡,講座告訴你!),細細品味日常的美:獨立小店的櫥窗、大宅內院、當地人的穿著,還有他們微冰三分甜的性格。
米蘭大教堂的美,讓我深深著迷。猜猜,「像米蘭大教堂一樣」,這句話用來形容什麼?
花了六百年才蓋好的米蘭大教堂,是建築史上「不可能的任務」,因此,當義大利人形容一件事費好多工、花好長時間才能達成,他們用come il duomo di Milano 「如同建造米蘭大教堂」來形容。
我也常說:shopping,是對米蘭最大的致敬!
到米蘭玩過的朋友,應該都對大教堂旁的La Rinascente「文藝復興百貨」有印象:進去逛逛,買點東西、欣賞美麗的櫥窗、到裡頭的餐廳吃飯,甚至借個洗手間⋯⋯不過,若只當作它一般百貨店,就小看了它!
百貨店不只販賣商品,還鞏固了米蘭以設計為主的文化底蘊:目前全世界工業設計界最重要的獎項「金圓規獎」(Compasso d'Oro),背後的推手,就是文藝復興百貨;更別提設計與建築界的大師們,從龐蒂(Gio Ponti)到Giorgio Armani,全部都和這家百貨公司有密切合作。
「購物即體驗」是這家百年老年的口號,在百貨公司購物,體驗則延伸到日常生活。文藝復興百貨呈現了米蘭的城市精神:購物即體驗,而體驗是感官的綜合,集結了表演、裝置藝術、烹飪、海報視覺,還有各種實體活動;透過時間與空間,購物體驗不斷延伸。
米蘭家具展/米蘭設計週不正是最好的例子?
【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
建築之冬 / 賞建築、走讀時尚之都
歌德大教堂 X 米蘭
上一場九月講但丁與拉維納,開放入場幾分鐘500個名額就爆棚了。我們線上見囉!
**後記:果然開場3分鐘就500人爆滿!
文:堂主 2023.12.3
感謝500位提早入場的聽眾,還有YouTube的向隅者,得以完整欣賞到神隊友小E為大家精心巧思準備的入場影片,濃濃的米蘭風、建築風、聖誕風。
你們的準時入場,是對主講人和主辦單位最尊重的儀式,衷心謝謝大家的配合。
*
馥如老師人在拉威納,凌晨起床,兩點測試,三點開講,講完三個半小時,義大利天亮了。
回應馥如老師的米蘭大教堂的五件趣事和五件細節,我來記錄對馥如老師的五件佩服:
一、演講前耗時耗神的備課,演講時一心多用,能一邊依簡報講課,有時還一邊打字回覆,一邊即時回答聽眾各種千奇百怪的478個留言和疑問,口齒清晰,腦子靈動,態度仍然平和,語調依然自若。
二、由於有大腦神經科學博士為背景,馥如的簡報是依大腦最佳學習成效來運作,以趣味為求知的脈絡,編織成一匹織錦。她不斷以好奇心探問,以迴路反覆應證,以大圖少字加強記憶,並適時增添美食話題,作為學習的緩衝。
三、主動積極文宣,每一場演講馥如老師都特地在臉書上發文,並回答臉友的所有問題,體貼關照所有人的感受,與聽眾互動良好,親切呼喚姓名,即時傳藝術道,授旅行業,解求知惑。
四、我理想中的線上演講,優質講者與優質聽眾相得益彰,問與答像是在雲端互打兵乓球似的來來回回,有金(知識含金量)、有愛、有情、有緣、有美,不斷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五、明明是一個講題,200餘張簡報包含五感體驗,和一個知識的生態系統,像是一個小宇宙。因為馥如老師懂多國語言,可以研讀更多出人意外的素材,以義大利在地人回答書本和網路找不到的在地經驗,融合個人觀點並觸類旁通,一場演講帶給聽眾更多層次的收穫。
*
這群聽眾教育程度高、文化水平高、人生經歷豐富,聽眾不分時空心靈共頻共振:有人在摩洛哥、在泰國清邁的旅館,有人在中國上海的醫院,有人在阿根廷的旅館,有人在機場的貴賓室,有人在秘魯的機場.....,有人在天亮的歐陸,有人在午夜的美東,台灣的午餐時間PK美西的晚餐時段.....,我們共同經歷一場米蘭冬之旅。
我25歲時去過米蘭,當時只有「看到」; 及年歲漸長,閱歷豐廣,才能「看見」許多細節與價值,更懂得欣賞生命中的無價之寶。我在心裡許願,期待有朝一日能舊地重遊,應證五感體驗。
附註:
11/13我去拜訪有鹿文化,看見出版社的書架上有楊馥如的兩本書:「義大利小城小日子」和「義大利音樂廚房」,我一次掃完十本書,空運赴美,以表達我對創作者的支持!
文:曾瓊玲
台灣時間上午9點45分,見識一場講座,可以如搶演唱會般的秒殺,分秒間12345,500人迅即爆棚,先見之明的蔚藍團隊馬上加開YouTube直播,第二搖滾區同様熱鬧滾滾。搶到搖滾區的堂友,一一開心的向馥如老師問候,而此刻的義大利是凌晨3點鐘 ,馥如老師的用心細膩,讓我們從建築、時尚與美食的角度,見識到米蘭多樣之美,美在細節與骨裡,太令人感動。
*Duomo di Milano-多麼美麗的米蘭大教堂
在老師帶領我們進入米蘭大教堂之前,她用五件趣事解鎖米蘭大教堂。
五個趣事:
一、是義大利(國)最大教堂。
二、是建築體曾病入膏肓(達文西雖有表達搶救之意,最後由米蘭大教堂的建管處拯救了它)。
三、是花了600年 蓋最久的活教堂(持續維修中)。
四、是超妙的 大理石雕刻(見證了驚奇的裝飾雕刻)。
五、是天頂可登堂入室的露台(階梯數百年來已被踏出歲月的凹痕)。
米蘭大教堂始建於1358年,直至1877年才完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樣式,但教堂也濃縮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多種藝術形式。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用「大理石詩篇」驚歎米蘭大教堂之美,那混合沙白色、玫瑰粉及金屬灰的大理石,就像美味可口的千層蛋糕。而那大理石是從米蘭西邊運送的「康多里亞」大理石石礦,歸功於米蘭公爵維斯康提,他除了創立主教堂建管處,還下令建管處擁有大理石礦獨家開採權。
從老師賢伉儷的照片,得知艾佩羅陽台是觀賞「大理石詩篇」最佳位置,邊喝Aperol利口酒、點心,邊看著宏偉的詩篇,享受著冬日特調,人生夫復何求。
*信仰 光 與 藝術的結合 五個不容錯過的細節
教堂內由52根巨大的圓柱支撐,而這52的數字,象徵一年的52個週,穿越圓柱間走向聖殿祭壇,幽暗的燭火映照著彩色玻璃窗,巨幅的畫作多出自文藝復興時的名家之手,如同步步走進了信仰、時間及藝術,生生不息,平等博愛,如同太陽光的恆久溫暖。
按圖索驥,老師化身女版福爾摩斯,為堂友逐一解析五個細節:
一、是神奇日晷(可試著找到自已的星座)。
二、是飽飲耶穌之血的聖釘(每年9月由大主教搭乘神聖雲梯公開展示,供信徒敬拜)。
三、是聖巴托羅謬雕像(被剥皮的殉教士)。
四、是教堂內光彩奪目的彩繪玻璃(Google art有將其數位化)。
五、是城市守護神-金色小聖母。
*米蘭展現了城市的精神 社會的價值 及至美的藝術
除了耗費600年建築了不可能的任務-米蘭大教堂,老師也用莊園博物團解說米蘭城市之美,走進幾座豪宅博物館,便能體驗:這些「豪宅」並非金碧輝煌、大聲炫富;它們大隱於市,低調中散發著細節之美,也替日常生活帶來方便與安適,將設計精神發揮到極致。
米蘭有四座casa museo,老師翻譯成「豪宅博物館」,因為這幾座博物館的主人都是美的富豪,享受著富足的精神生活:當然,他們都有相當程度的背景,有些殷實經商,成功致富;有些帶著貴族血統,將畢生精力投注在文物保存與藝術教育(義大利的藝術教育從小扎根,小學的戶外教育不是去遊樂場,而是去博物館看真實的藝術品)。
老師在講座中分享Villa Necchi Campiglio「奈基莊園」,由兩姐妹所有,家族因生產品質精良、設計美觀的裁縫機具致富;他們在1930年代買下米蘭市中心的莊園,請來當時最頂尖的建築師、設計金童波塔魯皮(Pietro Portaluppi)操刀,打造出集美麗、摩登、舒適於一身的家宅,還在花園裡蓋了全米蘭第一座私人游泳池,令人嚮往。
*美食天堂-聖誔麵包、國民雞尾酒、番紅花燉飯、藍紋乳酪
談到米蘭,當然要介紹在地美食,首推潘尼朵尼「聖誕麵包」、Panettone,義大利果乾麵包,或稱米蘭大麵包,起源和宗教有關。這種麵包最早源自於十五世紀的米蘭,當時被稱為 pane di tono,字面上是奢華的蛋糕之意。
而起司控也不能錯過道地的藍紋乳酪,延著米蘭小運河,會經過乳酪名城Gorgonzola,口味獨特的乳酪可佐西洋梨、花椰菜、蜂蜜或核桃,人間美味。
*文藝復興百貨 呈現米蘭的軟實力
位於大教堂旁的La Rinascente「文藝復興百貨」,聽老師細說,明白這百貨公司的厲害,不只販賣商品,還鞏固了米蘭以設計為主的文化底蘊:目前全世界工業設計界最重要的獎項「金圓規獎」(Compasso d'Oro),背後的推手,就是文藝復興百貨;更別提設計與建築界的大師們,從龐蒂(Gio Ponti)到Giorgio Armani,全部都和這家百貨公司有密切合作。
「購物即體驗」是這家百年老年的口號,在百貨公司購物,體驗則延伸到日常生活。文藝復興百貨呈現了米蘭的城市精神:購物即體驗,而體驗是感官的綜合,集結了表演、裝置藝術、烹飪、海報視覺,還有各種實體活動。
若有機會造訪,老師推薦一定要去看米蘭會外展,不但免費且人人皆可參與,可充分體驗到整座城市的藝術與歡欣氣氛。
好豐碩的一個週日上午!去過米蘭的堂友很多,但從老師用心準備的200多張投影,會更發現米蘭之美,低調溫暖、不著痕跡、藏在細節裡。
從講座開始前,由蔚藍神隊友-e指神功選播Bocelli在米蘭大教堂前,唱著Amazing Grace,呼應了今日的主題~米蘭之建築與時尚,帶給我們的五感豐足,就如同「奇異恩典」。
感謝馥如老師今日引導,讓我們領略了米蘭這座城市的新舊共融,包容與創新,感謝蔚藍人文堂的四季策劃!
文:ShaoHua
楊馥如老師今年度在蔚藍人文堂開講的義大利四季之旅,從藝術之春的佛羅倫斯出發,走到音樂之夏的威尼斯,再到文學之秋的拉威納,最後一站來到建築之冬的米蘭。
今天的米蘭散步,以欣賞米蘭大教堂為主軸,馥如老師以教堂的建造過程、建築本體及外觀綜合了五件趣事,包括米蘭大教堂是全義大利國土內最大的教堂(規模更大的聖彼得大教堂屬於梵蒂岡境內)、曾藉由達文西手稿搶救米蘭大教堂病入膏肓之建築體、整座教堂從中世紀至近代費時近六百年才完成、超妙的大理石裝飾雕刻(除了宗教題材,在耗損替換後注入貼近生活的創意元素)、它是全世界唯一能行走在屋頂的哥德式教堂。
在欣賞米蘭大教堂內部構造上,馥如老師也整理出五個不可錯過的細節,包括入口地板上標註的星座日晷、主祭壇上方安置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使用的釘子之一(聖釘)、殉道者聖巴托羅謬披著自己被活剝之人皮長袍的雕像、光彩奪目的彩繪玻璃、位於全城至高的守謢女神madonnina(小聖母)。
除了米蘭大教堂這座被馬克吐溫形容為「大理石詩篇」的美麗建築,講座內容也延伸至大、小運河對這座城市曾經的交通貢獻及現今所扮演的觀光角色、達文西兩度居住於米蘭公國所留下的設計及手稿,再搭配以Aperol (利口酒)為餐前酒、panettone(聖誕麵包)為副餐、Risotto alla Milanese(米蘭燉飯)為主食的美食套餐,並以La Rinascente(文藝復興百貨)及Casa Museo Villa Necchi Campiglio(奈基莊園)說明米蘭風格的時尚設計及藝術之美。
聽完講座,猶如深度走訪米蘭這座城市,欣賞到建築、藝術、設計、時尚之美,也品味了一頓美味的米蘭佳餚,真是一趟精彩豐盛的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