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瓊玲
蔚藍人文堂的堂友們有福氣,不管身在何方,或晝或夜,都可隨著凌晨三點人在巴黎的雲中君老師,神遊邊陲波蘭與繁華巴黎,聽著鋼琴家蕭邦及政治家拿破崙,二人異中有同的國家情懷與豐富情史。老師今日用講座破題,從蕭邦來自波蘭、拿破崙情定華沙,讓今日講座充滿了浪漫與豪氣。
雲老師學養及經歷淵博深厚,跟隨雲老師的異國足跡,讓我們能更深入認識鋼琴詩人蕭邦與政治家拿破崙。老師長年旅居法國,藉由他的語言強項及跨領域背景,今日我們不僅聽到蕭邦與拿破崙與諸位紅粉佳人的情史秘辛,雲老師適時的帶入國際政治、文化、女權及美食等等,帶領堂友們深深體會到文化深遠的影響力,瞭解到在邊陲地帶如波蘭及愛爾蘭,更能保存原始文化資產。
*造訪蕭邦故居 看見波蘭的民族與歷史 琴聲與歌聲合鳴
波蘭因地理位置,雖歷經兩百年多的動盪,納粹期間最大的集中營位於波蘭南部----奧斯威辛,但也因其地居邊陲,反能保留豐富的歷史文化。也因宗教帶領波蘭人民走過二戰後的悲慘歲月,讓波蘭成為歐洲最虔誠的天主教國家之一,對復活節的習俗,也保存更道地。
我也想起,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與「戰地琴人」中的苦難場景,就在波蘭。
謝謝雲老師的分享,今日我們也隨著老師的腳步,神遊蕭邦故居博物館及紀念園林、看見華沙大學的校園美景,也看到了聖母訪親修會教堂----蕭邦與初戀情人----康斯坦茨曾在此共同演出,想像著那美好的畫面----蕭邦彈琴、康斯坦茨咏唱。雲老師說到,若對音樂有興趣的堂友們,可實地造訪鋼琴詩人蕭邦曾居住過的地方,定有另番感覺。
*纏綿悱惻的情史 躋身在波蘭貴族 穿梭豪宅沙龍的鋼琴家
從文獻得知,蕭邦出生波蘭,也自詡為波蘭人。1826年蕭邦自中學畢業,在華沙音樂學院繼續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1830年因波蘭起義,他離開家鄉,移居到巴黎,開啟以演奏及教學作曲為主的異國生活。蕭邦作品內容豐富,極富濃厚情感,他認為音符要可吟唱,才更能表達細膩的情感。
蕭邦有著愛國情懷,作曲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他譜寫的敘事曲、夜曲、前奏曲、圓舞曲以及表現故鄉特色的馬祖卡舞曲,樂曲中旋律優美,真情流露,極富詩意,被尊稱為「鋼琴詩人」。
除了著名的鋼琴作品,也有著豐富的情史,雲老師今日精選蕭邦的八段情史。
1.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
2.Marie Pleyel (1811-1875)
3.Delfina Potocka (1807-1877)
4.Maria Wodzinska (1819-1896)
5.Pauline Viardot (1821-1910)
6.George Sand (1804-1876)
7.Jane Stirling (1804-1859)
8.Jenny Lind (1820-1887)
*創作鋼琴協奏曲 琴聲贈紅粉 得不到的總最美
蕭邦一生只彈鋼琴,但他最愛的是唱歌。他心儀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的歌劇,他常哼唱貝里尼的作品,在他的創作鋼琴曲中也有如歌的吟唱。感謝雲老師今日選播蕭邦的作品,曲曲動人心弦。
蕭邦共創作兩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E小調與第二號F小調,有趣的是,因出版時間的前後時差,這兩首作品之完成時間正好與編號相反。蕭邦以第二號F小調鋼琴曲,獻給初戀情人Konstancja Gladkowska ,1829年,19歲的蕭邦還在華沙音樂學院唸書。他給朋友信中坦白了內心的秘密:協奏曲第二樂章,就是出於對初戀情人的思念。
*浪漫的夜曲 獻給情人及鋼琴家
查網得知,蕭邦一共創作21首夜曲,其中第三號B大調夜曲作於1830-1831年,是他獻給瑪麗.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夜曲與向情人表達愛慕的小夜曲不同,是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蕭邦發展了這一體裁,其夜曲具有典型的抒情詩風格,在伴奏聲部襯托下的旋律流麗如歌,充滿詩意。降E大調夜曲Op.55兩首夜曲,創作年代不詳,獻給珍妮·史達林克。持續的慢板,像船歌式的曲拍,有著即興曲風,全曲保持著相同的情緒,不受約束。 美得令人醉Op.9 No. 2降E大調夜曲,此樂曲為蕭邦約20歲時的作品,帶有一貫的憂鬱風格,全曲氣氛平和,但至最後樂句音調突然升高,轉強且有力,最終樂曲於一串重複旋律中平靜地結束。相信曾搭捷運的人,會知此曲主旋律,被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用作列車進站的樂曲。
*與伯爵千金瑪麗無緣 個性互補喬治桑 那段刻骨銘心的姐弟戀
另一情人,瑪麗(Maria Wodzińska)是波蘭伯爵出身,和當時一般有產者流行附庸風雅上音樂課的閨秀不同,後來成為波蘭著名的女藝術家。在1834年,蕭邦作了《華麗大圓舞曲 / 作品18號》送給瑪麗。蕭邦由於身體不佳及鋼琴家的身份,被女方的父親解除婚約。
1835年9月,蕭邦又寫了一首《Waltz in A-flat major, Op. 69, No. 1/降A大調圓舞曲(取材之前創作的練習曲,又稱送別)》紀念這段感情。
蕭邦終身未娶,但才華洋溢的他,經歷過許多次浪漫的愛情。從初戀情人Konstancja到1836年,因李斯特的引介,結識了女作家George Sand。喬治桑是法國當代知名女作家及女權運動者,她推動了法國的女權運動,在法國人民心目中有重要地位。
如果沒有李斯特,或許不會有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喬治桑與蕭邦在李斯特家中碰面,喬治桑的年紀比蕭邦大六歲,離過婚、有兩個小孩,喜歡做男性打扮,因此蕭邦對她的第一印象雖不好,但二人因個性互補:喬治桑理性的特質與堅強個性,和蕭邦優柔寡斷、感性的性格,完全相反,所以互相吸引,成為世人周知的姐弟戀。蕭邦與喬治桑共同生活九年,在喬治桑的照料下,蕭邦得以安心養病,一方面又可專心作曲,蕭邦許多創作都在這個時期完成。
*身在巴黎 心在波蘭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文獻提到,蕭邦短短39年的生命,幾經流浪最後在巴黎定居,一生思念故土,以及和喬治桑十年的相處關係,都對他的音樂造成莫大的影響。蕭邦的憂鬱氣質,不僅反應在他的音樂上面,在書信往返也可見一斑,閱讀他寫給喬治桑的信件,他曾告訴喬治桑:「我希望我不是那麼孤獨。」
今日講座中,老師也分享了那放置著蕭邦的心臓,波蘭聖十字教堂的樑柱。
*征戰歐洲的英雄 字典裡沒有難字的拿破崙
從文獻得知,2021年是拿破崙(1769 1821)世逝兩百周年,在法國一系列活動陸續拉開帷幕,無論法國國內對拿破崙個人的歷史功績有多大的爭議,無容置疑的是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拿破崙不僅僅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常勝將軍,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城建規畫者,在法國首都巴黎隨處可見拿破崙遺留下來的建築功績。
從今日講座,得知軍事小巨人---拿破崙,除了為人所知的豐功偉業外,也有著數段纏綿悱惻的情史 ( 雖然他認為女人的功能,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其中最著名的莫若與約瑟芬的姐弟戀。
今日這場講座,由旅居歐美三十餘年的雲中君老師主講,格局之大也讓我們大開心與眼,老師論起奇男子與奇女子之間纏綿悱惻的異國情結,滔滔不絕,也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與面向,認識了蕭邦與拿破崙,無比精彩!
文:蔚藍
2021年5月,我無意中看見一張海報,是華府書友會、聖地牙哥作家協會和北卡書友會聯合舉辦的線上演講,主講人是雲中君。因為好奇,我像拿著一根隱身草進雲端聽課,聽得津津有味,與會者皆是北美傑出文友,每月一講「美麗心世界」。
Q&A時間裡,我忍不住舉手發言,我忘了自己問什麼?卻記得雲老師講了三個小時後,還興致盎然。他湊近鏡頭悄聲說:「我告訴你啊,有時候影響你最深的,不是演講的大道理,而是那些枝微末節的事啊!」
正中我懷!我常記不了大道理,卻對有趣的人事物咀嚼再三,玩味不已。
這個雲老師,妙極了!
*
會後我向當時的楊慶偉會長請求引薦,是否能邀請雲老師到蔚藍人文堂演講,嘉惠堂友!感謝各方成全牽緣,在2021.10.16演講「巴黎的食色文化與美食餐廳」,首次演講即創下講者與聽眾欲罷不能,八小時馬拉松式的演講迴響。
此場演講貴在不流俗,非觀光客看YouTube的旅遊影片,非僅推薦巴黎美食餐廳。而是雲老師以其饕饞美食佳餚之際,更鑽研巴黎貴為藝術之都與美食聖地之文化其來有自。由於雲老師人生經歷之特殊,在旅居歐美三十餘年,以法國科學高等研究願碩博士的研究精神,研究巴黎美食來自食色文化,及交際花文化帶動旅館和餐飲風氣,500年來烹飪藝術與帝王公侯、政客豪門、文人騷客、名閨浪女等交融,讓巴黎的感性與浪漫成為世代以來流動的饗宴。
*
雲老師曾派駐法國巴黎、荷蘭海牙、美國西雅圖和紐約,曾任法國書記長、世盟總會副秘書長,世面見得多,博學多聞,自是不凡。個人性喜隨境研習各族歷史語言,藝術文化,諳中、英、法、泰、寮語文,操數種方言(瓊、粵、閩、傣),略識義、西、拉丁、古希臘文等等,是不可多得的超級主講人!
#鞠躬感謝張純瑛老師、張鳳老師、楊慶偉會長等諸多貴人引薦雲中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