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讀史詩斐然成章
文化美學「一」覧無遺
文:曾瓊玲
今日浩一老師妙口說書前,堂主開場秀出的背景圖——全臺首學,先吸引了堂友們的目光,原來此處(台南孔廟)文化寶地,曾喻為清朝的台灣大學,古城之美映入心裡。
浩一老師深耕臺南,工作之餘穿梭在舊城的大街小巷,紀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具備臺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家、臺南市政府珍貴老樹保護委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諮詢委員等等頭銜,跨域之廣令人敬佩。
浩一老師雜學又多才,爬文得知老師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出生於南投,在臺南念大學。今日講座中,老師開玩笑說成大的教授曾跟他說到,還好浩一老師未就讀成大建築系,否則他可能會因建築理論之包袱,抺煞了他隨心手繪,即可成就張張精細的府城美圖之功力。
*台南是台灣的門戶~且聽府城一哥 「一」往情深 悠悠道來
回想起幾週前,旅居巴黎三十餘年及曾派駐荷蘭多年的雲中君老師,也略談了荷蘭與台灣的歷史關係,藉由雲老師的分享,明白荷蘭與台灣幾個名勝之淵源:如台灣最北端的燈塔—富貴角、國定古蹟—紅毛城,其名稱都取自荷蘭語;台南的安平、古安平古堡、赤崁樓,還有許多荷蘭留下來的遺跡;嘉義蘭潭、基隆白米甕砲台……這些觀光名勝,都見證荷蘭在台灣38年的歷史。
聽了雲老師之語,今日再聽浩一老師細談台灣史更有感。一說到台灣史,老師說書魂即上身,對台灣史有興趣的堂友,可讀讀老師的著作《在廟口說書》,此書由詩人鄭愁予作序推薦,引述推薦文如下:「啊!動人心魄的戰爭!聆聽說書人時而單絃娓娓,時而鐵板銅琶,不免掩卷起座,隨之感嘆和激昂!」
此書,涵蓋台灣在明清時期二百三十年的掌故、史料與思維。內容包括軍事、建築文物、經濟商業、民俗節慶、飲食,書內附百餘禎精美手繪府城明清建築彩圖(今日雲端的堂友都見證了老師的手繪功力),言語無法描繪的,用圖表現更貼近人心。此本著作堪稱另類台灣史,也是赴台南文藝行者最佳的導覽手冊。
*大航海時代正妹爭艷 綠油油的Formosa 葡萄牙艦水手 驚鴻一瞥看不上眼
歷史教科書提到,15世紀末歐洲開啟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搶佔先機,16世紀到達到達中國,當葡萄牙船員駛船行經台灣海面時,從海上遠眺島上美景,忍不住驚呼「福爾摩沙」(Formosa),意即「美麗之島」,這個美麗島嶼在西方世界就被標記為「Formosa」,也成為台灣的代名詞。
而台南,身為台灣歷史的門戶,臺灣的歷史從這裡開始。府城歷經荷蘭、明鄭、清領及日治不同時期殖民統治,煙硝戰火下遺留下許多軍事遺址,承載著四個世紀的台灣發展史。從相關文獻得知,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Taioan、Taiouan、Taivuan)即已濱臺江而居,以漁獵、農耕維生,後來「臺灣」之名即由此而來。
為讓堂友們更明瞭台南與台灣之密不可分,浩一老師今天花了許多時間,從1624年說起,細談荷蘭人進入台南,建立殖民政權,以擴大貿易獨佔權,先後興建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與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前身),字面意思是省城,在地人稱為「番仔樓」,曾為全台灣島的商業中心。
而為人熟知的荷鄭大戰,當時建造的軍事堡壘,皆是這場戰役的歷史場景,如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及烏特勒支堡。過往的戰火,讓美麗的府城飽受戰火摧殘,今日從老師的投影圖片,讓我們更珍惜留下的美好,聚珍台灣。
*有歷史且有機的府城 古蹟建築處處有文化美學
老師提到,要列為偉大的城市,需要千年的歷史及盤根錯節的移民統治史,而府城自1624至今,剛滿400年。雖然比起國外的知名老城,台南還算小弟,但以台灣史而言,台南已具飽滿豐富的文化底蘊。
台灣在票選十大魅力小鎮,台南舊城則以自己語言說著「適合工作、戀愛、結婚」的人性城市宣言,以自己獨有的美食、文化、歷史建築、綠色古蹟,交織出迷人的城市風格。
府城歷經的歲月,穿越近四百年的明清日台,走過明鄭老牆的古巷,仰看清帝題字的御匾,文體圖刻皆極具書法之美,老師提到北京學者來訪時,正由他導覽,當他們看到這些保存良好的御匾,不勝唏噓,因對岸經過文革的無情摧殘,才正在積極彌補復興中華文化的遺憾。
*老師眼中的台南很明朝 圖說細述舊城魅力之美
老師提到台南其實是一座「很明朝」的城市,「很明朝」是台南市最佳的一句形容詞。明鄭時期,國姓爺鄭成功開啟了台南閩南式建築的風格,也承接荷蘭建物的遺跡,巷弄間隱藏許多台灣生活的足跡,府城處處有歷史場景,每一場景,都是一個精彩的台灣故事,閱讀老城,就要從熱蘭遮城開始。但愛吃的我,先想到同記美味的安平豆花。
老師精選了幾個宮殿之精美的匾額照片,及數張他自謙20年前閒閒沒事,手繪的人物圖,張張令人折服,還提到古老的台灣民主國伍拾錢的士担幣(stamp)。
北極殿「威靈赫奕」,殿內有一塊府城最古老的匾額,位於正殿神龕上方,是明寧靖王朱術桂於永曆二十三年己酉(西元1669年)敬獻的「威靈赫奕」匾。
開基天后宮「湄靈肇造」,由清代名書法家林朝英所題,為嘉慶年間臺郡全城弟子敬獻。
*台南是「千廟之市」 七寺八廟是經典中的經典
老師也介紹了台南的七寺八廟。根據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定論,八廟分別為:風神廟、大關帝廟(祀典武廟)、藥王廟、台灣府城隍廟、大天后宮、水仙宮、龍王廟及嶽帝廟(東嶽殿)。七寺則是開元寺(最美麗的門神)、法華寺、竹溪寺、彌陀寺、重慶寺、龍山寺、黃檗寺。還有,走過路過不可錯過府城三尊觀音像:大天后宮的閉目觀音、祀典武廟的微語觀音以及開基天后宮的傾聽觀音。
*全臺首學 臺灣的第一座孔子廟
據文獻得知,臺南孔子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當時稱為「先師聖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由島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王朝所創立,為的是在臺開辦教育,培養為國效命的人才。
清領時期亦延續功能,為臺灣官辦的最高學府「臺灣府學」所在地。直到今日,孔廟依然是讀書人的聖廟,有著崇高的地位。老師是孔子的鐵粉,不忘耳提面命,希望堂友們有生之時,一定要來府城親臨延續三百年的「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祭典是孔廟的一大盛事,清晨五點天色未明,大成殿廟埕早已擠滿了觀禮的人潮,到孔廟看祭祀大典、欣賞禮樂與「六佾舞」,而來到孔廟當然別忘了向偉大的孔老夫子求智慧,典禮結束後參與「拔智慧毛」,絕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經驗。老師還秀出祭典的酒器—尊,以「尊」禮敬,是「尊敬」一詞的由來,原來如此。
*台南400 暫忘悲傷 「藝」起用文化之美 禮敬府城
台南今年恭逢建城400年,各項慶祝活動熱烈展開。從新聞得知,奇美博物館五月的開展,即與英國國家藝廊合作,展出拉斐爾、卡拉瓦喬、林布蘭和梵谷等大師名畫,想看名畫真跡的堂友,可不要錯過。另,台南國際音樂節將於2月27日盛大開幕,音樂節以「時代之聲」為主題,邀享譽國際的維也納交響樂團演出,3月23日晚間將在台南文化中心帶來《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精采演出。還有,《1624》大型戶外歌仔音樂劇也已登場,有興趣的堂友可透過重播觀看,此刻為台灣戲曲界的大集合(歌仔戲+京劇+豫劇),共同慶祝台南府城400年,重塑台灣史的場景。
感謝浩一老師今日用三小時帶我們走讀台南,更明白台灣史,謝謝老師準備數百張的投影,千言萬語及精彩圖繪,述說了府城的四百年的風華與滄桑之上集,期待下回1895年日本統治時期的下集。
過往的悲傷,留給文獻,府城的美麗,讓大家帶走。讓我們「藝」起用用藝文誦讚大地,擁抱並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